管仲经济谋略二三事
(2016-02-20 19:34:40)
标签:
管仲经济谋略衡山之谋金龟之谋春秋时代 |
管仲经济谋略二三事
1、衡山之谋
所谓‘衡山之谋’,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征服衡山国的货币战争。
衡山国盛产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 管仲早就在谋划征服衡山国,不过,要想以武力攻打衡山国,肯定要费一番功夫。替代性做法是,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十个月后,燕、 代、秦等国都跟着到衡山国收购兵器,可谓天下争购。看到赚钱的情况,衡山国君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百姓 于是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
一年后,齐国派人到赵国购运粮食,赵国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包括衡山国在内的诸国都运粮卖给齐国,就在各国为发财欢呼的时候,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
在夏收前,对衡山国出兵。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又不能在别国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的精光,只得奉国降齐。
“衡山之谋”说穿了其实很简单,以高价诱使敌方放弃本业,追求某种产业的畸形利润,最终造成敌人经济瘫痪。
在任何时代,一种商品价格暴涨都会带来巨额利润。这种利润高的让人炫目,除非这种利润来自于国内垄断性技术,那是一定会出事情的。高利润会吸引相当一批人冲进去,而且,这批人往往还是能率先看到商机的精英。等到一个国家几乎全民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暴利就要终结了。
2、金龟之谋
管仲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管仲是一个理财天才,如果股市给他做庄家,大家都要倾家荡产,因为钱都被他赚了。
有一天,管仲给齐桓公上完理财课,齐桓公听得是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别的理财办法吗?”齐桓公问。
“还有啊,多着呢,譬如有一种方法叫做御神用宝,想不想听?”
“想听想听。”齐桓公兴趣十足,听这名字就很带劲。
“北郭有个人,挖地的时候挖出来一条龟,这条龟就值一百亩地。”
“真的?”一条破龟就值一百亩地,齐桓公不信。
“那等着瞧吧。”管仲笑了。
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车的使团前往那个人家,赐给他黄金一百两,用金制大盘把那个龟给“请”回来,一路敲锣打鼓,说那个龟是东海海神的儿子。回来之后,供奉在大台上,每天杀四头牛祭祀它,号称无价之宝。当然,牛肉最终都拿去卖掉,一点也不浪费。
四年之后,齐国出兵攻打孤竹,打听到丁家粮食够大军吃五个月。于是,管仲去找丁家,说是把无价之宝抵押给他,换他的粮食。丁家受宠若惊,收了那条龟回家供着,而齐军出征孤竹的粮食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3、石壁之谋
话说葵丘会盟之后。齐桓公对管仲说,咱们举办这么大一场盛会,花了不少钱,风头也出尽了,可怎样才能把这些虚名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呢?不然的话,寡人想去朝拜天子,会感觉费用不足,仲父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管仲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怎样帮他的国君快速筹到一大笔钱。回去的路上,边走边想,一时竟没了主意,正不知如何是好时,经过一片乱石岗,车马难行,不易通过。蓦然间,想到一个妙招,拍着脑袋叫道:“有了!”于是,管仲急忙回车转去,与齐桓公商议。
管仲说:“主公,某处有一片乱石岗,请下令招聘一批玉匠,把这些乱石头,按标准雕制成一块块的石壁,一尺长的定价一万钱,八寸的定价八千,七寸的定价七千,石珪定四千,石瑗定五百。”齐桓公听了,将信将疑,但还是都照他所说的做了。
石壁完成之日,管仲就来到洛阳,朝见天子。天子亲切地会见了这位霸主的仲父。当时,天子的弟弟姬带还在为分家的事和天子扯皮。管仲作为大诸侯国的宰相来到朝廷,是来为天子兄弟俩说和劝架的。
管仲说:“为了大王的尊严,我国君主打 算率领诸侯们前来朝拜先王的宗庙,一者可以观摩学习周礼,二者也能为大王助威!乱臣贼子们见到这架势,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天子说:“好,那就叫诸侯们 都来朝拜先王宗庙,这没问题。”管仲又说:“请大王发令,凡是来朝拜先王宗庙的诸侯,都必须带上‘石破天惊’壁,作为献给大王的贡礼,否则,不准入朝。”
所谓“石破天惊”壁,就是从那一堆乱石头里凿出来的,找到一个好项目,立马就值钱了。
天子说:“可以,这没问题。”便向天下 各地发出了号令。诸侯们一般很少有机会参观朝拜天子先王的宗庙,机会难得,一票难求呀。于是,天下的诸侯们都载着黄金、珠玉、粮食、彩绢和布帛,纷纷赶到 齐国,争着抢着来购买门票“石破天惊”壁。就这样,齐国的石壁流通于天下,天下的财物流归于齐国。
一大堆废弃了的乱石头,原先只是半文不值的障碍物,但在管仲的运作下,却变废为宝,价值连城,狂赚了一大笔。这一笔赚了多少呢?相当于八年的税收。
所以,齐国爆发了这笔横财后,齐桓公为他的百姓减负,也就不收税了,一直到他去世的八年间,都再没有向他的百姓们征过税。那谁还不喜欢呢?
这就是管仲的经济谋略,叫做“石壁谋”,这个故事就被记到了《管子》这部书里。
4、菁茅之谋
新上任的周天子,也在为钱发财。因为从前面几代天子起,就很难征到税收了,所以天子手里其实也没什么钱。怎样才能赚到钱呢?天子就请教了这位东方最早的经济学家。
管仲很乐意为天子出主意,他看天子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只有楚国进贡来的不值钱的茅草,谓之“青茅”,这是长江流域特产的一种三条脊梗直贯到根部的茅草。先不让走漏风声。发令说,天子准备去泰山祭天,只有这一次机会特许诸侯们陪同他一起去祭天,想去的人,快来报名呀。
因为诸侯是没有资格祭天的,所以这次机会就格外的珍贵,大家都愿意去。然后再发令说:“凡随天子去祭天的,都必须携带一捆菁茅,作为祭祀之用的垫席。没有菁茅的,不得入内。”
于是,天下的诸侯们便纷纷掏出黄金来,争先恐后地抢购。能够陪同天子出席这么大的盛会,黄金算什么,再贵也值!菁茅的价格顿时出现井喷,上涨了几十倍,一捆可以卖到百金。
所以,天下的黄金就象流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周天子仅仅在这三天时间卖茅草的钱,就已经相当于他七年的收入了。
我们看到,管仲的经济思想不过是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理,这在蒙昧的春秋时代无疑是可贵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