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劝君莫唱“好汉歌”

(2015-09-28 15:45:17)
标签:

梁山泊

梁山

水浒传

宋江

李逵


          劝君莫唱“好汉歌”

                

        兼评“水浒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伴 随着前几年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播放,该剧中的“好汉歌”由于其本身琅琅上口的歌词与铿锵有力的曲调便也成为一些人在茶余饭后情不自禁地哼唱一下的流行 歌曲。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认识到“水浒传”中啸聚在梁山泊的大小头领绝对不是什么造了封建王朝反的“英雄”,也鲜有“路见不平一声吼”、 “该 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不管他们各自的来路、出身如何,一上了梁山就都变成了“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梁山泊军师吴用语),杀人不眨 眼、彻头彻尾的匪首、强盗头子了。在整部书中,从他们大闹江洲到攻打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州等几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 派反对哪一派的内部斗争。他们与我国悠久历史中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历次农民起义是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我们绝对不能浑浑噩噩地将他们也笼而统之地尊称 为“英雄好汉”,甚至不分善恶地对他们进行毫无原则的、近似狂热的吹捧。

      

    认真翻读“水浒传”一书,一一品 评梁山泊大小头领,除了晁盖、阮氏三兄弟等人是因为劫夺了封建统治者的不义之财上了梁山以外,出于“路见不平一声吼”上了梁山的,也只有原为朝廷军官的鲁 达鲁提辖一人,他是为救护受到恶霸欺凌的金氏父女而三拳打死镇关西后,才被迫丢弃官职、走上造反道路的。余下的其他人虽然都各有因缘、背景地上了梁山,却 绝对不是因为“路见不平”“出了手”所导致的结果。

      

    笔者下面就对“水浒传”作者用浓墨重彩突出描述的、形象分外鲜明生动的其他几个“好汉”各自投奔梁山的经历,阐述一下自己的管中之见。

      

    首先是绰号为豹子头的京都禁 军枪棒教头林冲,身为封建朝廷的一名尽忠尽职的高级军官,他是因为当朝高俅高太尉的义子高衙内欲图霸占他美貌的妻子,从而被恶贯满盈的权臣高俅与其同党一 而再、再而三地追加迫害而被逼上梁山的。林冲的悲惨经历也使民间出现了“逼上梁山”这一个成语,意即一些原本相当善良、懦弱的好人都最终会被封建统治者们 压迫得不得不起来造他们的反。

      

     其次是在阳谷县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吃人猛虎的英雄武二郎武松,他的勇武和为兄 长报仇雪恨杀死奸夫淫妇的快意恩仇已成为中国民间盛传的佳话。然而,此后他为了对施恩知恩图报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却是在一场“黑吃黑”的恶斗当中充 当了一名冲锋陷阵的打手。在“张都监血溅鸳鸯楼”一回中,武松在追杀施恩的仇人张都监、张团练与蒋门神之际,更是大开杀戒、滥杀无辜。他手起刀落地先后杀 死了一名后槽、两名亲随、两名侍女、一个唱曲的、两个奶娘…… 就在他“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之后,还曾经丧心病狂地自言自语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一死。”此时人们还能从他的身上找出一点点悲 天悯人的侠肝义胆吗?身负累累血债的武松,为了逃避官家追捕,才在张青、孙二娘夫妇的帮扶下戴上铁戒箍、拿起度牒,假扮行者辗转取道上了梁山。而母夜叉孙 二娘与其丈夫张青这一对一直开着黑店杀人越货兼卖人肉馒头的人间恶魔,嗣后竟也摇身一变地成为了梁山泊108个“好汉”里两名“响当当”的“替天行道”的 头领……

      

    再次便是黑旋风李逵。他的豪爽、 鲁莽、快人快语和对宋江的无比忠诚也成为了“水浒传”里一个别具一格的亮点。然而,他却是一个到处强拿强吃的地痞流氓兼赌棍,因为打死了人才浪迹天涯、四 海为家。在他上了梁山以后,更是变得变本加厉、嗜血成性。无论是那起争斗,只要有他在场,杀人便成为他的一大乐事。凡是他刀斧够得着的,即使是平民百姓、 无辜群众,个个不能幸免死于非命。书中第四十三回中写到他被朱贵、朱福从解押他的士兵手中解救之后,就“手起一朴刀”,“性起来,把猎户排头儿一味价搠将 去。那三十个士兵都被搠死了。”又如第四十七回里梁山“好汉”们商议如何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李逵曾笑道:“……只兄弟自带了二三百个孩子们杀将去,把这个 鸟庄上人都砍了,何须要人先去打听!”他在受到宋江的呵斥后竟自说道:“打死几个苍蝇,也何须大惊小怪!”李逵诸如此类的言行举止在书中数不胜数、屡见不 鲜。我们又怎么能够将这么一个灭绝人性的杀人魔王视为“好汉”呢?

       

    至于被“水浒传”作者以众星捧月 手法不厌其烦大为称颂的宋江宋公明,实为一个时时刻刻欲为封建王朝建功立业却既生不逢时又命运多舛的小小文吏。只因为他与劫持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献贺朝内 蔡太师生辰纲的晁盖等人交往的物证被人发现,才不得不杀人灭口亡命他乡。即使是负案在身,他从来不想也不愿意背叛他所为之服务效劳的封建朝廷,宁可在一些 地主的庄园和贵族的官军营寨里苟且避难栖身,也决不“上逆天理,下违父愿,做了不忠不孝的人”,而耻于投奔梁山“落草为寇”。他的上梁山纯粹是由于他醉酒 于浔阳楼墙壁上面书写了抒发心中郁闷的所谓“反诗”,最终落得个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水浒传”一书中只要涉及到宋江,就处处不忘 通过他人之嘴来反复赞扬他的“疏财仗义、济困扶危”,至于他如何“疏财仗义、济困扶危”,却又不见画龙点睛抑或具体翔实的描述。人们反而觉得是他自己在无 时不刻地享受着别人对他的“疏财仗义、济困扶危”。和梁山泊里其他所谓的众“好汉”,如武松、李逵、张青、孙二娘等如出一辙,他除了仅对自己帮派中的弟兄 们讲讲“义气”以外,在他的眼睛里是丝毫没有劳苦大众的地位的。为了实现梁山泊山寨扩大势力、招降纳叛的自私目的,他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地大肆屠杀、祸害无 辜的平民百姓。为了迫使秦明就范入伙,他曾指使部下乔装秦明直奔青州城下,将“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 妇人,不计其数 ”。为了强逼朱仝就范入伙,他曾命令李逵前去杀死沧州知府年仅四岁、“端严美貌”的男孩,结果这个男孩的头后来就被李逵无端地在树林里“劈做两半个”……。

 

    再有就是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杀 人不眨眼”的江湖大盗们每在战胜自己的敌人之后,一律是将其全家老小“不分良贱”、“不留一人”地杀戮殆尽,顺便把其“家私金银,收拾俱尽”。即使他们征 讨的果真是一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奸人恶霸,也不必如此这般地大开杀戒吧!孩童、仆人、丫环、奶娘们又何罪之有?

    

     诚然,为了不失去民心,宋江、吴用等也曾在打斗中强调过“休教伤害良民”,然而却大多是“亡羊补牢”,令行禁不止。仅以第六十六回攻打北京城为例,就在吴用“急传下号令”时,“城中(已经)将及伤损一半”,但见:“烟迷城市,火燎楼台。千门万户受灾危,三市六街遭患难”……。

    够了。让梁山泊的假好汉们统统见鬼去吧!

摘自  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