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智商如范蠡者有几人?
(2015-05-18 14:33:03)
标签:
范蠡勾践陶朱公智商子孙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于是写信辞别勾践,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经营不久,积累了千金之财。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任齐相未几,叹息道:“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经商,人称陶朱公。陶朱公认为,陶地居 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于是就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 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 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范蠡的人生经验能够总结为:可掌控、可伸缩、有节制。他对于自己的命运一直是可掌控的。勾践处于弱势地位时,卧薪尝胆以求翻身,对才能过人的范蠡全力依靠时,范蠡才华尽展,创造出他的人生辉煌。勾践大功告成称霸天下时,范蠡立即抽身而去,不把命运侥幸寄托在君王的善意上。他又是可伸可缩的,既可为一国之相,又可为乡野贫困无名氏。有节制体现在他见好就收,不肆意放大自己的功业和财富。
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