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介女流武则天为什么能当皇帝?

(2015-05-13 21:31:11)
标签:

武则天

皇帝

李治

中书

女流


一介女流武则天为什么能当皇帝?


 


国历史上行皇帝事的女性不止一位,但名义上也成为皇帝的,则只有武则天。

武则天以一介女流,在唐太宗死后不久、李家天下正盛的时候,如红日出海君临天下,并改大唐国号为周,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但这足以称得上中国皇权更替中的一大奇观。

除过武则天志向宏伟、能力过人、机敏睿智、深谋远虑,以及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将她千锤百炼成钢,等等因素之外,笔者认为,即便如此,她能当皇帝,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在,归总如下:

一、政权结构设置给予武则天成事奠定最基本的因素。

唐 朝政权结构,是在借鉴隋朝的基础上予以发展的,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三省的权力职责分别是:中书起草诏书,中书省有中书舍人,具体草诏,对 其上面的左右中书侍郎负责,中书侍郎由中书令总摄;门下可看作是中书的副官署,主官侍中,副手也是左右侍郎,一般不称门下侍郎,而称侍中侍郎,还有若干 “给事中”,门下省负责对中书起草诏书的复核任务,如果复核通不过,就将草诏原封驳回,由中书从新起草;尚书省负责诏书的执行,是执行政令的机构,没有参 与制定政策、法令的职权。每遇诏敕议决,中书、门下两省主官中书令、侍中,各携侍郎出席,有时也会传召尚书左右仆射参加(唐代在李世民之后,不再设置主官 尚书令,因为李世民在登基之前,曾以尚书令之职兼天策上将军,后来为了避讳,无人再担此职权,而实际权力转到左右仆射),在“政事堂”共议,一般中书、门 下各司其责。政事堂加上皇帝,就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

设立谏议大夫、拾遗、补阙,专门纠错皇帝言行、以及政事堂的政令法度,划属于门下省,与门下省本有的“给事中”属于同一机构,职责却不同。

尚 书省是最高的政权执行机构,下设六个部——吏、户、礼、兵、刑、工(这是宋代王安石以后的排序,此前排序变化过几次),左仆射领吏、户、礼三部,右仆射领 兵、刑、工三部,仆射及各部尚书可领“参知机务”、“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之衔,就有了在政事堂议政之时去出席会议的资格。

地方机构,唐代将汉代官位六百石,负责代表御史大夫监察地方的“刺史”外放,将汉郡改为州,刺史成为地方——州的行政首长,直接管理各县。唐代刺史相对于汉代郡守,权力变小了,因为基本没有掌兵的权力。

关 于军制,唐代施行“府兵”的军制,“府”是在各地独立于州县的军队驻扎区,同时开展生产,平时设有折冲都尉,专管训练;在中央设有“卫”,是将军们的住 所。平时将不见兵,到打仗的时候,将军临时到任,领兵出征。这样,将军有衔而无实职,但是部队生产、训练两不耽搁,实在是一种好办法。可是凡事都有反面, 这种军制,一旦有人坐实地方军政权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总而言之,这个政权结构设置无论从中央还是地方,还是军队,机构之间互相制衡,权力都是比较分散的,皇帝非常集权,节度使掌握大权,那是地方与府兵都随时间变化而不好管理之后才出现的。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武则天握实皇帝权柄,即使有反对者,也很难集中兵力、取得民心民力的支持而真正威胁到她。

多病的李治、能干的武则天,想不当皇帝都难。

到 李治时候,李世民主创的一系列制度真正运行起来,于是李治的权力更加集中,可悲的是,李治才能虽然属于上选,但其身体虚弱多病且为难以根除的偏头痛困扰, 于是贴身且对皇帝事务驾轻就熟同时干练异常的武则天就成为最可倚重的对象,另外,武则天一直被李治所信任。李治当初应该没想到一介女流武则天能当皇帝,同 时在传位上也一直没有真正着手,等到武则天最终尾大不掉,精力严重不足的自己也没办法扭转乾坤了。

于是政令法度,很多都出自武则天的脑袋,审批奏章,很多都由武则天执笔。皇帝的实际权力,就这样慢慢转移到武则天手里,加上武则天的野心,不当皇帝都难。

三、强力打击既得利益集团,同时任贤用能、轻徭薄赋,最终赢得天下。

在代理李治行权期间,武则天一方面残酷打压诸如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剪灭李氏血脉,另一方面更注重任贤用能——从制度上予以突破,轻徭薄赋,终于赢得官员的普遍支持和天下拥戴。

关于武则天尽可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发展科举考试、大量修书、重用寒门赢得天下学士之心,“劝农桑,薄赋役”的详细,此处不再赘述。

总体来说,武则天采取打击既得利益集团、扶植新人才俊、厚待百姓的策略,这是外性人赢得天下的最佳战略,武则天排除万难,做到了。

综上三点,武则天成为千古一女皇,是偶然透着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