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合肥市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下)

(2018-04-09 21:06:47)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考指津

29.(10分)为研究气候变暖对某濒危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室通过模拟三种适度增温模式(仅夜间增温、仅白天增温、全天增温),观测该植物代谢活动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其中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转载]2018年合肥市高三生物学科“二模”分析会在合肥九中进行【照片13幅】 

(1)据图可知,三种增温模式处理与处理前相比,光合速率均增加,其原因有:

适度增温,光能捕获效率提高,说明适度增温可能促进__________合成,从而加快了光反应过程。

适度增温,气孔导度增加,引起叶片吸收的CO2增加,首先加快的是暗反应__________过程。

此外,适度增温还能__________,提高光合速率。

(2)根据实验结果预测,未来温室效应出现__________增温模式时,该植物最难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

10分,每空2分)

1)叶绿体色素        CO2的固定      提高酶的活性

2)仅夜间增温      夜间增温提高呼吸酶活性,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导致有机物含量减少(合理即可得分)

知识目标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能力目标从题干的文字和柱形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

[转载]2018年合肥市高三生物学科“二模”分析会在合肥九中进行【照片13幅】学生常见错误及错因分析:1“有机物”或“ATP[H]”,或“酶”;(审题不细致,未关注“光能捕获率”“加快光反应”等关键词)C5的固定”或“C3的固定”、或“C3的还原”或“C3    C5”(暗反应过程理解掌握不到位)。

2“光合速率减少”或“水分需求多”或“此时有机物含量低”(对植物生长机理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理解不到位)。

本题平均分:6.04

本题难度系数:0.6   中等难度题

本题区分度:0.4     

30.(12分)牛群中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有一条染色体上带有致死基因(致死基因的表达受性激素的影响)。

[转载]2018年合肥市高三生物学科“二模”分析会在合肥九中进行【照片13幅】 

 (1)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致死基因的表达受__________性激素的影响,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显性/隐性)基因,并且与基因__________(A/a)在一条染色体上。

(2)推测F2中雄性个体出现2:1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请写出能够验证以上推测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

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

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雄     隐性        A          

2)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含有两个隐性致死基因而死亡      用多对F2代中有角()与无角()杂交,统计后代中的有角和无角个体比例(2分)      有角和无角个体的比例为1︰1(2分)

知识目标基因的分离定律;

          假说演绎法;

能力目标从题干的文字和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运用假说演绎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学生常见错误及错因分析:1)第二空答“显性”,第三空答“a。(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较弱)

2)第一空答“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审题能力不强);第二空出现多种错误答法,思路混乱(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假说演绎法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到位)。

本题平均分:5.52

本题难度系数:0.46   中等难度题

本题区分度:0.3     较好

31.(8分)2017年12月人冬以后,某市中小学流感爆发,形势比较严峻。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某同学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维持38,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中枢,此时其产热量__________ (小于/等于/大于)散热量。

(2)患流感后医生建议多饮水,其原因是: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对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刺激减弱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和散热。

(3)初次感染某种流感病毒的人体内,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种类有__________(填标号):

吞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

8分,每空2分)

1)  体温调节      等于          

2)  渗透压感觉器             

3)

 知识目标人体体温调节;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免疫调节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的能力。

关注社会生活中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常见错误及错因分析:1)第一空答“神经中枢”或“温度中枢”等(思维不严谨、表达不规范),第二空多数同学答“大于”(审题不细致,未注意题干中的“持续维持”)

2)答“水盐调节中枢”或“渴觉感受器”(审题不细致,知识掌握不牢固)

3)答“”(审题不细致,未注意题干中的“初次”)或“”(知识理解不到位,误认为对病毒的免疫只有细胞免疫)或“”(审题不细致,与常做的“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相混淆,出现负迁移)

本题平均分:5.14

本题难度系数:0.64  中等难度题

本题区分度:0.5     

32.(9分)巢湖中的某岛屿上迁入一些农户,若千年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岛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岛上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由于人类围湖造田破坏了岸边的植被,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后来退耕还湖,弃耕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其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

[转载]2018年合肥市高三生物学科“二模”分析会在合肥九中进行【照片13幅】(3)假设巢湖中存在着如右图食物关系:

已知丁的食物1/5来自丙,若丁增重1kg,则至少

消耗甲__________kg。在该食物网中,相邻物

种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以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4)调查发现,农户迁入前芦苇种群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和65%,现该种群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和70%,芦苇种群__________(发生/未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

9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垂直 (1分) 

2)增大(1分)

3)45      种间关系(1分)

4)未发生  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知识目标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计算;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

种群基因频率与进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从题干的文字和图示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学生常见错误及错因分析:1)第一空答“竖立”或“竖直”(表达不规范)或“水平”(分析问题不细致)

2)答“减少”或“下降”(退耕还湖原理不清)

3)第一空答“450”或“25” 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思路和方法未掌握);第二空答“种间竞争”、“种间斗争”、“种群数量”(审题不细致,表达不规范)或“种群繁衍”或“生长发育繁殖”(死记硬背,不审题)

4)第一空答“未”、“没有”、“不发生”、“没进化”(未注意括号中的提示词)或“发生”(不会分析或计算错误);第二空答“基因型频率不变”或“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审题或计算有误)或“基因频率导致生物进化”(对进化的实质未理解或表达失误)

本题平均分:5.71

本题难度系数:0.63   中等难度题

本题区分度:0.4     

37.[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利用发酵技术生产食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酿造葡萄酒的过程接种的酵母菌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__(能/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理由是__________。

(2)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__________中

(3)下图是该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3种食盐浓度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

[转载]2018年合肥市高三生物学科“二模”分析会在合肥九中进行【照片13幅】 

据图分析选择__________浓度的食盐制作,且在__________天以后食用较为适宜。

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

15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不能   因为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因为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为醋酸,而此时发酵罐中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是18~25 ) 3分,合理给分)       

(2)杀灭杂菌除去溶氧 无氧呼吸 细胞质

(3)5%    11天 

知识目标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测定食品加工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能力目标从题干的文字和曲线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的能力。

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学生常见错误及错因分析:很多学生未涂题号,导致38题答案分配到了37题。

1)第一空答“能”,第二空答“醋酸菌是厌氧菌”。(醋酸菌代谢特点未掌握)

2)第一空只答灭菌(考虑欠全面)

3)第二空答“13天”(考虑欠细致)

本题平均分:8.98

本题难度系数:0.6   中等难度题

本题区分度:0.4     

38.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利用某高致病性病毒特异性的VP40抗原蛋白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

[转载]2018年合肥市高三生物学科“二模”分析会在合肥九中进行【照片13幅】 

(1)过程利用质粒构建表达载体,质粒的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质粒能够在受体细胞中__________,是其作为运载体的原因之一。

(2)过程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__________。在培养基中加入四环素,能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菌,原因是__________。可以利用__________检测VP40基因是否进入大肠杆菌。

(3)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对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

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

15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细菌、酵母菌等    自我复制和稳定存在 

(2)感受态  

质粒上有四环素抗性基因(或“受体菌获得抗四环素的特性”)(3分)

VP40基因探针 (或DNA分子杂交技术)  

(3)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无限增殖且能产生单一成分的抗体   克隆化  

知识目标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能力目标 从题干的文字和图解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学生常见错误及错因分析:很多学生未涂题号,导致38题答案分配到了37题。

1)第一空较多学生答成λ噬菌体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审题失误);

第二空较多学生答“稳定存在并表达”(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要求混淆,说明理解不到位,死记硬背)

2)第一空答“感应态”或“激发态”、“激活态”、“吸收态”等(记忆不准确,表达不规范);第二空答“未导入目的基因的无法在四环素环境下存活”(表达不到位)或“目的基因中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对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未理解或表达不准确)“四环素抗体基因”“具有四环素抗体”或“产生四环素抗体并存活”(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机理未理解或表达不准确);第三空较多学生答“抗原抗体杂交”(对不同检测手段理解不透、分辨不清)

3)第一空答“无限复制,产生单一抗体”(表达不准确)或“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混淆了杂交瘤细胞与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可能因为审题不清或学习时不注重理解,死记硬背);第二空答“传代培养”、“选择培养”或“细胞培养”。(不关注课本,不注重理解和表达)

本题平均分:6.84

本题难度系数:0.46   难题

本题区分度:0.4     

4.检测中反映出的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4.1.对课本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基本概念不清,基本原理理解肤浅,常死记硬背或乱迁移;

4.2.审题马马虎虎,常漏看或看错题目条件、要求;

4.3.分析题干文字、图示、图表、图解,获取信息的能力普遍较弱;

4.4.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答题不严谨、不科学、不规范;

4.5. 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较差

5.对后期复习的建议

2018考纲总纲明确指出: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因此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围绕这一体、四层、四翼进行设计。

5.1熟悉考纲重温教材----储备“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主要来自教材,在考纲的《考试范围与要求》中有明确表述,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要求学生对考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中知识内容及其级要求、实验内容及其要求做详尽分析,而且不能只停留于对考纲字面意思的理解,要与《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与近几年来的考题进行对比研究,真正领会考纲的内涵和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形成考查内容清单,并通过重温教材,逐一落实。

告诉学生高考命题不仅知识内容来自教材,一些题干或选项关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术语也来自教材。要求学生重温教材时不仅仅是关注教材正文内容,也要关注教材旁白专栏内容(如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科学前沿、技能训练、课后练习等),因为它们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而且近几年考题中频频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