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分)为研究气候变暖对某濒危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室通过模拟三种适度增温模式(仅夜间增温、仅白天增温、全天增温),观测该植物代谢活动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其中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转载]2018年合肥市高三生物学科“二模”分析会在合肥九中进行【照片13幅】 [转载]2018年合肥市高三生物学科“二模”分析会在合肥九中进行【照片13幅】]()
1.核糖体与tRNA究竟有几个结合位点?
肽链的延伸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进位、肽键形成和移位。进位是指aa-tRNA(氨酰tRNA)进入A位。aa-tRNA是以eEF-1a·GTP·aa-tRNA复合物的形式进人A位的,并需要GTP的水解。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证正确aa-tRNA的进入即翻译的准确性是一关键问题。目前有两种模型,一种认为对aa-tRNA经过了二步选择,第一步是在三元复合物进入A位时;第二步是在GTP水解后和肽键形成前。另一种是三位点模型,认为除A和P位外,还存在一个aa-tRNA结合位点。在原核生物三个位点(E位点)已被证实,而真核生物资料还不充分。已发现兔肝80S核糖体有三个aa-tRNA结合位点。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与微生物相关的知识主要集中在必修1和必修3,涉及的重点知识主要有: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历程;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实验室安全问题;基因的本质;作物育种与基因工程;种群的数量关系及种间关系。笔者归纳了人教版必修教材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将其中的代表类型按照病毒类、原核类和真核类介绍如下。
相对于旧版(2003年)课标而言,新版(2017年)课标的前言就已经明确阐述了新版所修订的变化与内容,也基本囊括了新旧版本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等大致的差异,因此,这里所要讨论的仅仅只是其他更细微的差异。
1、旧版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是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界定所要达到的水平(比如,知识性学习目标就分为了解、理解、应用)。新版对学业质量水平与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都分别提出了四级要求,把学业合格性考试(要求:一二级)与等级性考试(一至四级)的目标区分开,对每一级别要求的描述除了继承旧版的部分行为动词以外,描述增加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内容,同理,在每一个大概念之下的下位概念也有行为动词的界定与具体的知识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课标对知识的要求更具体,操作性更强,有涵盖现行《考试说明》的倾向,真的如同传说中所说的那样,要取消《考试说明》吗?
2、新版课标大幅度增加了学而不考的选修课程,共有22个模块(7+8+7)作为参考案例,突显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开发与利用,为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借鉴,这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但除了选修课程开设的内容可能与考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