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概念图促进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概念图把知识整合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能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看到概念间的关系。学生掌握的是整体的知识框架,更容易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通过概念图记忆知识也必然比简单机械记忆更好,他们将更善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种群的特征时,笔者利用了下面的这张概念图,学生通过这张图清晰地理解了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概念。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能够理解某个概念的含义,但是面对真实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感到生物难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头脑中的生物知识不能形成有序的结构,不善于找出各个概念间的关系,处理问题时就难以“创造性”地运用。如果教师能把概念图用于自己的教学策略的同时,而且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尝试建立概念图,他们就能成功地把握概念的意义,也能成功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控制。
例如,在学习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后,笔者组织学生将刚刚学习过的概念,绘制出一个生态系统概念图。全班8个小组分头绘制“概念图”,通过合作,每个小组拿出1个概念图。通过该过程,学生有充分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结构,对自己所学习过的概念加以组织和整理,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学习的目的。
最后,对各个小组绘制的“概念图”进行评判,选出最佳绘制小组。师生共同努力,总结出下面这个较为完善的概念图:
复习不仅要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还要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拓展,更重要的是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发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复习中最高境界是用最少的时间,呈现最大的信息量、培养最强的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学生还要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并进行重新建构,最终达到迁移和应用的目的。在高考复习中,常发现许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游刃有余,但一进入第二轮能力提高复习时就败下阵来,特别是解答许多换了情境的问题,一脸茫然。究其原因,教师采取“教”“灌”的教学模式,学生采取的反复、大量习题训练的学习方式,其结果: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多数是未经思维加工而被迫机械记忆的零散、单一的概念、实验现象;所获得的能力是回忆和再认;在知识应用时,不能辩认和建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命题框架,不能应用知识到新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更不能灵活进行知识迁移。
将概念图这一认知工具应用到生物学复习中,让学生绘制概念图,他们可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过程,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内容的复习时,利用概念图区分这部分内容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等。笔者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诸如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等容易混淆的概念一一列出,再引导学生用线段或箭头连接各概念,逐一分析线段两端概念间的关系,并用适当的词标注于线段或箭头上,形成了相关的概念图。
传统的评价方法常常只能考查学生的离散知识,而概念图却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和产生出新知的能力,有效地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概念图作为教学评价工具,适合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有助于教师诊断被学生误解的概念及概念间的意义关系,找到影响教学效率的原因,从而及时改进教学,这是形成性评价的好方法。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工具,它与传统的试题测试不同的优点是,概念图为学生提供的考试结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分数,而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化再现。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各人画出的概念图会有很大差异,教师一是通过这些图判断学生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励他们弥补不足,同时教师也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
在学完必修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大多数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画了有关“基因和性状关系”的概念图。但少数学生参照教材的要求,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画出了不同的概念图。很显然,后者比前者的概念图更科学、更完整,准确地反映了基因和性状之间的意义联系。
总之,概念图作为一种成熟的教与学工具或策略,国外广泛推广说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效。概念图作为学习工具、交流工具、协作学习工具,使学生知识结构化,有利于学生的迁移,某些能力得到发展。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概念图与新课程改革是相通的。现在生物高考中,学生简答题答案中概念运用不恰当普遍存在,运用概念图教学改造现行高中生物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策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