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 [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不理解北岳恒山竟然与南岳衡山,都是一样的“heng”?估计旧时这两个字的发音相差很大才没有另外用某个字。都是“hengshan”,但分踞南北,自当各行其是。而在我的潜意识里,悬空寺才是想见识的景点,不是因为这悬空寺是“佛、道、儒三教共处”的寺庙,而是因为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趣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的众多下联中就有“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并一直以为这“西山”应该不同凡响。
谁知道满怀希望而来却吃了个闭门羹——可以买门票进所谓的悬空寺景区,而未能预约到悬空寺的门票,也就是限流了,不是在检票的闸口排队等候,而是直接不出票。事实上,远远看上去,那通往悬空寺的游步道上还是有慢慢挪移几乎停滞不前的队伍。不知在那边等候的男女胸怀的是怎样的虔诚、还是脸上布满了无赖、甚至烦躁?悬空寺脚下的木柱一根一根还是看得清楚,准确的定义不该是“悬空”而是“支撑”。想起凤凰古城临江亲水的“吊脚楼”,也是如此的“木柱支撑”,进而想象这悬空寺当初的脚下也是川流不息还水位有相当的高,至少要高到这支柱立脚的位置啊。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或迫使这悬空寺的建设者要如此高风险、高花费地悬空而建?如今云贵山区天上彩虹般的大桥被誉为“基建狂魔”,相比这1500年前的“悬空”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度娘有知,这悬空寺的“悬空”与现代意义的“悬空”毫不相干。那么又哪位道长、方丈或施主突发奇想一字之改见奇效?不能走近去端详、感受和聆听,更不能进香许愿,只好在那个有价须付费的位置边上,心存善意地远眺。真所谓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目光可以达到。目测悬空寺分明是“挂在”悬崖峭壁上,像个浮雕,与整个山体融为一体。也许只有登上了悬空寺,踩着响声异动的地板或楼板,才会体会到度娘有知的“世界岌岌可危的十大建筑”时怎样的险峻。再距离远一点的桥上,看那悬空寺则如夸张的鸟笼,更夸张的是桥上男女不是凭栏远眺,而是倚靠栏杆自然伸出左手,掌心向上取景拍照,托塔天王的做派,更胜一筹掌心里托的是整个悬空寺建筑群中的某一座“塔”。这是心中有佛、还是心有所求啊?![[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 [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当迟疑之际,突兀的路标“恒山由此上”提醒我们不妨就计划赶不上变化——先爬恒山。
似曾相识的盘上公路一路到山脚下,照例是高大门楼与各种商业招牌交相辉映的广场,穿过商用厅堂便是稳坐钓鱼台的摆渡车,游客中心差不多就是短途车站,在吆喝声中买票、验票,上车等候,满座了就发车。没有几分钟,就把我们渡到了登山口。稀稀拉拉的游客与整一长排没有顾客的摊位构成了一幅典型不景气画面。本该是周日啊,还是天有些凉了?也有可能是我们来得有些早,更多的人还在山下悬空寺那里排队。
登山口最明显的标志竟然不是牌坊或是有伟人题字的纪念碑之类,而是两棵被风雨侵蚀得褪色的大树,一个是水泥塑造的松树,另一棵还是水泥塑造的松树。不是我有意鹦鹉学舌,委实是见过可以以假乱真的塑石塑山,怎么也想不到如此名山会有远远就能看出是假的“塑树”,还假得非常粗劣、顽强。一边指示是登山索道,另一边指示徒步登山入口。在我印象里恒山大概海拔1200多一点,所以想也没有想就随大流走向徒步方向。谁知走近了,有位慈眉善目的老伯,毫无掩饰、朴实无华地说从这里上风景好,那边(登山入口处)下。没有谁怀疑什么,沿着宽阔、平缓的游步道只管上。大概一刻钟左右,这游步道别无选择地延进了一座庙门,名曰“真武庙”。顿时觉得莫名其妙,尤其看到那些穿着道袍、戴着道帽的真假道士个个都是期盼的眼神,还不时一句烧一柱香啊。怎么这些道士看上去膘肥体张、甚至五大三粗?怎么没有想象中的仙风道骨或匡扶正义的侠气?倒是注意了一位气定神闲、鹤发童颜的老道,胡须浓密、斑白,自然弯曲,应该是镇庙之宝啊!直到穿越了整个真武庙建筑群或求签问卦烧香点,又见“由此登山”,走过去但见刚才老伯说的“那边下”——原来那边才是童叟无欺的官方“登山入口”,这老伯的“善意提醒”无疑就是一种生计了。![[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 [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是恒山不陡峭、还是登山游步道的路线规划得科学、合理?又因为游人不多,也就没有频繁的走走停停,而是一直在缓缓地前行。间或停滞片刻,不是为了拍照、吃东西,就是因为一路有断断续续的修修补补,又没有看到大干快上的施工现场,还是都接近尾声了?几天后就是三年疫情解封后的国庆长假,报复性的旅游消费是可以预料的。偶尔驻足,沿着山峦远看。雾霭重重,突然有了一个豁口,看到山下的村落与田野,仿佛在梦中。崽崽鼓励说老爸该现场来一段啊。恰好路边是成片的野桃树,我边走边喘着气说——近处的几棵桃树,与其他树木混杂一起,没有半点的章法,枝干随意,依常识,它们应该是原生态的野桃树。茂密的树叶略略泛黄,像是诉说这微微的细雨和丝丝的凉意,该是深秋的身影了。野桃树也有春天,不比江南三月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间四月芳菲尽”,这里应该是“恒山桃花始盛开”。如今网络那么发达,生活水准的普遍提升,信息爆炸,应该没有了诗人白居易感叹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往远看、看前头,这些野桃树不是成林,也是扎堆。四月桃花盛开时,游人如织,漫山喜悦,与佛家慈悲、道家道义或儒家德馨都不存在内在的联系,密切相关的还是一个人的生活境遇,以及受生活境遇影响的人生理念、生活态度......![[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 [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说话间,前头一棵迎客松模样的松树,几乎与登山口的那两棵水泥塑的迎客松一模一样,只是个头小得多也矮得多。还是崽崽看得仔细,肯定地说这棵真的,走近了抬头看松针生机盎然才知道自己太先入为主了,也马上意识到那两棵塑树可能就是照这葫芦画的瓢。再往前,又是一棵如此模样的迎客松,更具有迎客意味的是树后面是一座古朴的迎客亭。亭不大,不过丈余,却精致,尤其花岗岩的构件,油光发亮,不仅显得厚重,更彰显亲民。进亭子,回头往下看,才发觉一路上来的游步道也有那么陡、甚至险。扭头往另一侧看,却是通往索道的通道,明显更窄、也更陡,道两边栏柱有粗锁链串联为证。抬头往上看,游步道陡然宽敞,也相当平缓。不仅游步道没有护栏,连两边都被踩得光溜成了路。由此看来这迎客亭远不是一个供游客歇脚的小站,而是一个地标式的转折点。于是拍视频,感叹这修筑游步道的凡夫俗子,一半是为了生活,一半是为了信仰。
看似平缓的最后登顶路,因为一直缓缓地往前,不知不觉竟走了好久。迎面下山的男女看到我们步履迟缓,不时有人笑着鼓励我们,不远了,加油!不知领教了几个“不远了”,终于登上了金顶。有些大失所望的是这金顶太平淡无奇了,仅仅一块很普通的标志碑,却来头很大——国务院批准,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恒山(天峰岭)。高程2016.1米。感到吃惊或佩服的是我竟然是一步步登上来的,怎么没有感觉很高,远比坐了索道再爬武功山金顶容易啊。还是崽崽说对了,主要是登山口的海拔估计有上千,相对高度应该比武功山低得多。除了这标志牌,四周都是不知名的茂密灌木,有一种的枝叶间缀满了无名指头大小的暗红色浆果。还有一间窝棚一般的小屋,有人值守森林防火。再有的就是男女老少自觉排队与标志碑留影,连相互间的笑谈与提醒都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与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其他打卡点争先恐后、乃至恶语相向的景象相比,有天壤之别。堪当这次问鼎恒山的最美印象。
随着人流排队一般告别金顶。有位怀里抱着狗狗的中年大妈,不情愿地嘟噜:吃那么大苦,这上面啥也没有啊,雾蒙蒙的,啥也看不到啊。她身后的男人接茬:哪里旅游不这样?来了后悔一时,不来后悔一世。你哪一次后悔还不是再想后悔?对话朴实却意味深长啊!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喊着走在前头的妻儿走慢一点。一边弯腰拍照路边丛状盛开的野花、识别,文绉绉的学名“华北驼绒藜”,俗称“白柳”等。![[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 [转载]草堂笔记之·一路“晋”行(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下山到“转折点”的迎客亭,时值大午后了,感觉有些饿。吃点东西,喝口水,不知不觉,细细的雨丝伴着凉飕飕的风,仿佛就在头顶飘拂下来。“风雨送春归”了,促使我们选择快捷与轻松,往索道站方向下。迎面上来的三三两两,和我们一样往下走的更是寥寥无几。到索道站,从各色店铺或摊位中穿过,不要说“买的”罕见,就连“卖的”都看不到几家。下索道出站到登山口,注意到不知什么时候,天空中竟有了些许阳光,姑且称之为满意而归吧。
又回到悬空寺景区,还是没有登悬空寺的票位,只好就此别过翻来覆去都是的“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了。
之后的行程,只有我们三人行了,崽崽他们留在大同。我们三人又去了哪里?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