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说课稿
(2016-04-01 08:03:5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说课文稿 |
一、说教材
李商隐的《马嵬(其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唐诗为主,选取了唐朝不同阶段的诗人代表,旨在领悟唐朝诗人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和艺术感悟能力。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高。本诗是李商隐咏史诗的佳作,以杨贵妃、唐玄宗为抒情对象,以马嵬之变为写作事件,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作品中,诗人不是在劝诫惋惜,而是把讽刺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二、说学情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涵咏诗文,领会李商隐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直接而感性的阅读,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语言感受,此时产生的感情也是最原生态的感情。且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因此
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之后我将利用播放配乐朗诵,从示范朗读和学生自己的朗读进行比较,让孩子自己感觉我们的朗读少了什么,通过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对李杨爱情的态度不是在劝诫惋惜,而是讽刺
环节四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地感受诗歌,把握住了诗歌悲的感情基调。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1、本诗描写了哪些内容?叙述方式是什么?
2、诗中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找出两种加以赏析。(用典反衬
3、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句
环节五 拓展延伸
引导
诗人及元代的白朴都对对于李杨的爱情给予了讽刺批判,而白居易同情多于讽刺
清代洪昇则两态度兼有
让学生就几种不同观点以小组为单位分成三组进行辩论。
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中应注意客观分析,在这里我只是想是打开一扇门,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照自己的兴趣去发掘中国传统人物的传统精神
所以学生的表达可不作统一要求,
学生对待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要有正确的理性的态度。
环节六
以我眼中的李杨爱情写一篇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