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薇》说课

(2015-09-20 17:02:47)
标签:

情感

分类: 说课文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采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诗歌,它出自《诗经》《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在高一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采薇》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久戍在外的战士的爱国之情和思乡之情。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对《诗经》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其表现手法了解很少,这需要在教学中去努力改变。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学会阅读,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诵读法;  2、问题引导法;    2、交流讨论法;    3、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设置以下环节)

(一)激趣导入

首先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接着引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板书课题)

(二)介绍《诗经》

介绍《诗经》的内容、体例及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为后面分析探究本诗手法做好铺垫。

(三)诵读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准字音,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诵读的节奏

2、学生自读,根据课下注释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并对诗歌叙述的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四)合作探究

1、《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这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镜头和画面,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画面,并说说每个画面中人物不同的情感。

镜头一:采薇思归

学生描述画面。

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

明确:忧伤(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镜头二:疆场思归

学生描述画面。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明确: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镜头三:归家之哀

学生描述画面。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明确:悲痛(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悲伤呢?)

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2、总结该诗的艺术特色。

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

指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手法。同时要注意课文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

(五)拓展延伸(探讨人物命运,提高认识水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明确: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哀情写乐景对比的手法,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六)堂上总结

《诗经》是一座宝藏,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七、说作业

如果文中的戍卒穿越时空来到今天,遇见从伊拉克战场归来的美国士兵,他们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采用语词式板书,既点名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诗经·采薇

主旨               情感基调           艺术手法

采薇思归         爱国    悲      重章叠唱

归家之哀         思乡    怨      情景交融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氓》说课
后一篇:《离骚》说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