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对饮食只有一个要求:能吃饱。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没人担心会饿肚子了,然而发愁的事儿更多了。例如: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重数量还是重质量?所以,健康饮食成了头等大事。
如今互联网时代,网上有关饮食方面的文章多如牛毛,令人无所适从。许多人跟随网上的信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日常饮食,不见养生效果反而吃坏了肠胃,迁怒于网上骗子多。一些生活在信息闭塞的山沟里的老人从不上网,一辈子粗茶淡饭,正乐呵呵地颐养天年呢。据说在产核桃的地方没出过天才,那儿的人不见得更聪明;虫草产地也没出过寿星,那儿的人也不比别处的体健长寿。看来我们只有想吃啥就吃啥,一切顺其自然。有人喜欢吃黄泥、石灰,或许是出于其体内所需呢。
中医学在饮食上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们中医方剂班的老师说,中药方讲究君、臣、佐、使的用药配伍,饮食上应该注意食物结构。譬如早餐:牛奶鸡蛋(20分)+两个馒头(20分)+水果(20分)+坚果(20分),即为一份很好的早餐了。有学员道:这才80分呀,没有100分的早餐吗?老师笑而不答。我多嘴一句:你想吃完美早餐成仙啊?自己加20分的好心情呗!
我们常说的合理膳食是指热量和营养素达到生理需要,食物要做到粗细搭配,饮食多样。由中国营养学家参考国外资料制定出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如下:
老年人饮食“十要”:饭菜要香,质量要好,数量要少,蔬菜要多,食物要杂,菜肴要淡,饭菜要烂,水果要吃,饮食要热,进食要慢。
饮食“五色”:红、黄、绿、白、黑。红:红枣
,黄:黄豆,绿:绿色蔬菜、水果,绿茶,白:燕麦粉、燕麦片,黑:黑木耳、黑豆。
合理膳食的一、二、三、四、五:“一”:一袋牛奶,增加蛋白又补钙.“二”:补充碳水化合物:250-450克;“三”:三份高蛋白:一个鸡蛋,一两瘦肉,二两豆腐“四”: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500克蔬菜和水果。
日本医生南云吉则所著的《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迹》一书,是近几年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书中提倡1日1餐生活法:“空腹+吃完全营养+黃金睡眠”,启动生命力基因,连续52天,重新修复身体細胞,让你从头到脚煥然一新。他认为饱食时代的三餐定时定量的营养观已不符合健康的需求,饿了才吃,顺应身体的需要饮食才健康,可以避免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謝症候群毛病。刚开始实行的人无法忍受饥饿时,可以吃一点饼干或果汁,不算一餐。(此书在网上好评如潮,建议阅读。)
我个人则非常推崇一位外国友人的进食方法。此人是美国的文学硕士、法学博士,名叫Scot
Quake。我们认识时,他大约30岁。他在我校工作期间尊我为他的Chinese
teacher,所以我们接触较多。Scot自称是“vegetarian”(素食者),从20岁起,已有近十年不吃荤腥了,为的是保护动物。但是他喝牛奶吃鸡蛋,面对我的质疑,他幽默地说:I
eat everything without eyes(我吃一切没有眼睛的食物)。Scot一般不去食堂吃饭,对油重色浓的湘菜避而远之。他总是自己买些法式土司面包、奶粉、藕粉之类的食物,肚子饿了就调一小碗吃;或者吃一个水果、几粒坚果,不饿即止,决不求饱,也不定时定量。有一次,我提前通知他:外语组周六晚上聚餐。谁知他周六整天什么都没吃,饿着肚子来聚餐了,且只吃了专为他包的素饺子和一点蔬菜。Scot每天进食绝不过量,他告诉我这是他保持优美偏瘦体型的法宝,也是他比别人更加思维敏捷、行动灵活的重要原因。我觉得只要把饮食的营养结构合理搭配好了,按照Scot的方法进食确实可行。既不担心营养不良,也不用忍受饥饿之苦,何乐不为呢。
以下是我在网上搜集的十条饮食建议,仅供参考:
1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水能清洗肠胃。
2每天养成喝水的习惯,每天至少也有一升以上吧。
3避免暴饮暴食,晚上九点之后也最好不要吃零食。
4多吃些纤维食物
5吃方便面的时候,先用温水来洗净方便面,搅拌后倒掉有蜡涂层的水,重复后在用另一壶水煮面,因为方便面有一层蜡涂层,大量积累在体内会致癌。
6空腹的时候最好不要吃的九类水果:香蕉,桔子,黑枣,甘蔗,鲜荔枝,菠萝,山楂,西红柿,柿子。
7边走边吃对肠胃健康不利。
8各种零食如雪饼、饼干、巧克力等当早餐不健康。
9饭后不能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会抑制胃液喝肠液的分泌,不利于某些蛋白质的消化,导致消化不良。
10不要生吃鲜黄花菜、荸荠、白糖、鲜木耳、蜂蜜。
(如时间充裕,再补充57条建议附后,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