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尹少淳谈美术教育》心得之三

(2018-03-18 12:33:10)
分类: 学习情况(读书心得)

阅读了尹少淳先生的《谈美术教育》,我仿佛享用了一道精神大餐,内心欢愉不言而喻。其中受益最大的是第三章——《冤家路宽:审美与创新的矛盾与统一。》

尹少淳用“冤家”这个有意思的词来形容审美与创新,确实很恰当,新的东西不一定被认为美,而美的东西不一定被认为新,它们之间存在似乎难以调和的矛盾,需要通过改变观念和选择合适的方式,达到和谐统一,并形成交互、动态的关系。分别从审美能力、美、创新能力的“新”一一论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审美的名义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文中总结了几点:第一:教师营造刺激想象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进行表现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第二:设计教学。第三: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日出·印象》这幅画时,大部分孩子和说这张画很真实,但有学生给过我这样的回答,他说:老师,我觉得这幅画很模糊,就真的跟印象中、记忆中的一样。我的回答是你和当时人们的眼观一样,很独特,当时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这是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这就是印象主义的由来,在孩子的提问中,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难点,通过肯定孩子的回答,让孩子增强自信,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创新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只有孩子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审美才会得到增强,模仿画家的创新思维与方法,慢慢创新。这是文中所描述的,接下来,我有几点拙见想说:一:运用多媒体,提升审美文化素质。在教育中,声、图文并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如果从一年级的美术课就开始,每节课都用课件上课,多出示一些图片,自然而然,学生的见识就广了,且引导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就和写作文一样,久而久之,孩子对美的能力就提高啦!二: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油菜花开的时候,带领孩子近距离观察油菜花、欣赏油菜花的过程中,学会摄影的构图、光线等问题。三: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美术资源。供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四、美术课标强调综合探索,在教学中,于多学科为一体,如五年级的《提线纸偶》,让孩子编个故事,并且分工制作出来,最后上台表演,从一个个搞笑、有趣的纸偶节目中,看到了孩子的创意。看到他们纯真的笑,作为一个老师,觉得值了。五、作为教师,认真备好每节课,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上课。真正做到讲授与实践、启发与交流、数字化与高科技教学结合,让审美与创新像春风一样吹遍每个学生的心底,化作春花灿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