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的热点分析
(2018-11-25 22:55:28)分类: 高考—试题评价分析 |
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的热点分析
化学用语
必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可出现。涉及的知识点有元素的名称、符号,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各类结构模型(如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的识别。
化学计量
高考热点,主要考查“物质的量”与粒子数(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热等的关系,有关NA的讨论,将阿伏加德罗常数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等联系起来进行考查,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有关质量、体积、浓度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
高考热点,形式有选择题中概念的辨析、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离子的共存,非选择题中方程式的配平、实验探究、计算等。这些题目的难度总体不大,复习时不要过难。主要讲常见、讲方法、讲能力;各种题型都练到。
离子反应
每年必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选择题主要考查概念辨析,限制条件下,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如限定溶液的颜色、酸碱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非选择题中主要有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验题中考查离子的检验、除杂;推断中用文字表述离子之间的反应现象;常结合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综合考查离子反应。
物质结构
高考必考内容,课标卷理综卷必考部分的试题主要为选择题。试题难度不大,这是为了控制新课程卷整套试题的难度,将该知识块的拓展内容安排在“物质结构和性质”模块来考查学生。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重大科技成果(如新元素的合成、新物质的制备等)为背景,考查原子结构及各种粒子间的数量关系;考查短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比较粒子半径的大小,试题将“构、位、性”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六:反应热、盖斯定律
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卷卷考到。尤其创设情景,提供新信息,给出图像,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更是高频考点。。选择题主要一新能源的开发、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等为新情境考查简单的概念,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非选择题常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与能量变化图等相结合,考查新情境下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考生通过识图、读表获取信息的能力。题目主要为信息题,试题的陌生度大。
热点七:电化学
高考的热点,年年必考。主要考查形式有:给出装置图、反应现象、电源的电极、电极材料、可充电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等信息,判断能量的转化、金属的活泼性、电极的名称、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正误、电子或电流的流向、离子的移向、电解产物判断及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计算、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腐蚀的外界条件、电化学防腐法的原理。常结合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考查,尤其是将电化学有关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变化。带盐桥的原电池在新课程高考题经常出现,要引起注意。
热点八:化学反应速率
每卷必考。常考查的内容有:反应速率的计算;与生产、生活、实验联系,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题中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新课程高考常考的一种题型。尤其是平衡常数是新课程新增的知识点,是课标卷必考的内容。考查的方式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出现非选择题中。该类试题常常联系生产实际或化学实验,以图标、图像、数据分析等形式出现,定量分析与计算相结合,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图标和数据的能力,实验能力等。除此外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有关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题等经典试题仍是常考题型。
热点九: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高考的热点,选择题主要有: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离子的共存、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判断;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选择题主要考查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其解释,题目往往比较复题目往往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常出现在实验题或推断题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新增内容,选择题主要以图像题为主,考查溶度积常数的含义和应用。经常结合物质的制备,海水的综合利用等流程图的题型中,考查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热点十: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高考必考点,以重要的金属元素(Na、Al、Fe、Cu)非金属元素(C、Si、Cl、S、N)及其化合物为知识载体,常与概念、理论、结构、原理等结合在一起,以框图推断、实验探究、化工生产流程、计算等命题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有:用名称、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表示物质间的转化、能量的变化或解释化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物质的组成等。试题的综合度大。
热点十一: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
必考部分为1~2道选择题,主要考查:典型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正误的判断、官能团的识别、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有机物命名正误的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原子共面或共线的判断;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物的性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分馏产品的成分;简单有机物的鉴别、分离等。
热点十二:化学实验基础
高考常用教材实验派生、发展出来的内容进行命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强调完成教材实验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知识点主要有:常用仪器识别、用途和使用方法;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安全及实验事故处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实验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控制的实验探究;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热点十三:工艺流程问题
所谓工艺流程问题,就是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表达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问题,主要是解释和说明生产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离和提纯方法,选择试剂的理由等。
现行考试大纲继续要求同学们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选考模块中任选其中一个模块作答。虽然在核心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上没有变化,但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变化需要同学们继续保持关注,其中了解层次变为掌握层次的有13处,即这些内容在能力层次考查上有所提升。新增知识点有27处,而只有两处层次要求降低。
提醒大家:在复习备考中多关注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即在工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工业流程类试题以及实验探究类问题。
2019年的高考化学命题会保持稳定性和一定的发展性,考查的主干知识、核心能力以及题型基本没有变化,但是结合201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和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及变化趋向,依然可以预测2019年高考的几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点:
1.
常 考 题 型 |
1.溶解度与Ksp的相关转化计算与比较。 2.能否产生沉淀及沉淀先后的计算与判断 3.沉淀转化的相关计算 4.金属沉淀完全的pH与沉淀分离的相关计算 5.与其他原理综合的相关计算例如滴定原理 6.与图像相结合的相关计算和分析 |
对 策 |
1.用Ksp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一定要在物质类型相同的前提下才可以比较 2.对于Ksp相关计算一定要熟练列出其表达式再带入相关离子浓度进行相关求解过程 3.强化应用两种沉淀Ksp的比值去解决沉淀转化问题 |
2.
备考复习中要继续挖掘并完善镁的知识体系,发掘出未来可能的考查切入点。
3.了解活化能的概念
考查角度:
正逆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热的关系?
一个反应瞬间发生和活化能的关系?
向体系提供活化能的方法?
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和活化能的关系?
4.
考查陌生物质的电子式,说明高考对物质结构的要求比较高,由“了解”改为“理解”更更能反映学生正确运用化学专业用语的能力。2019年高考命题中极有可能又会考查到这一考点。
5.对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提高
实验装置的选用
、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
6 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适当关注以下几个部分
电子式、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活化能及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选择性、各种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判断和计算并学会从化学平衡角度理解和解释有关反应现象
7.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适当关注常见金属、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8.有机化学部分:根据信息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增加“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的贡献。
复习中除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外、关注考察一下几个细节:
1.注意较重点知识的考查频率:全国卷出题特点就是关注题目对能力的考察,思维深度、难度较大,但不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知识覆盖面;所以一套卷子不会覆盖所有的重点或主干知识,但是多年题目统计是有些规律的,重要的知识内容不会遗漏的,不要以为多年不考就放松警惕,如:电子式、定量实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溶液配制、中和滴定、反应热测定)、活化能、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等。
2.关注一些经验规律的局限性、认识的误区、高中知识的自然增长点:如原电池设计原理、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平衡移动的外部特征、速率方程、从水解平衡常数角度认识水解、新信息
3.关注经典题型:经典题型不会每年都用、但不是不用,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无机框图题等
4.关注人教版、鲁科版教材的差异,复习取最好并集,关注教材的各种板块: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验,与教材具有同等命题效力
5.注意对工业流程题的训练
6.关注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溶液配制、过滤操作、CO2、H2制备
7.注意训练在陌生背景中应用已有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
2018年化学高考试卷“必备知识”约占60%,如:基本化学用语、常用化学计量、基本实验操作、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思想等。这些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考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及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过程分析、根据信息分析和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等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信息获取与处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考生学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能力。
“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往往体现在所谓“难题”上。要求考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如:原电池及电解原理分析设计电池、定量实验的综合分析(溶液配制、中和滴定、反应热测定等)、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的外部特征、电离常数和水解平衡常数角度分析认识复合体系等。
复习备考中,应以教材为基础,也要重视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化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如: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能源等。
同学们要把近5年的高考题、近三年外省模拟选择题作为重点练习,要注意覆盖面的同时,适当集中对准近年考点,难度以近两年高考题为标准。
在实验题的综合练习时注意选择化工生产、化学检测部门的实验为素材的实验题。
无机题重点关注曲线分析、杂质判断、原电池或电解池分析、小计算等。每年几乎都有写方程或判断化学式;每年都有K、速率、平衡计算判断或曲线分析,有时还有电化学、盖斯定律应用。
原理题要注意以数据分析计算。
有机题(选做)每年都有判断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写反应方程式或物质(原料、产物或中间产物)结构简式,近三年都有设计合成线路。
结构题(选做)每年几乎都有电子排布、轨道、键型、杂化类型、空间结构,多数有涉及晶胞的计算,偶尔有共面原子数、电负性或电离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