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河流经石牌镇的上石牌,有个水湾叫鲶鱼头。与鲶鱼头隔河相对的是虎伏的猫形山。猫山的背脊上曾经有一所学校——安徽省怀宁师范学校。怀宁师范于1952年创建,2004年停办。她存在的几十年间为老安庆地区十一个县培养基础教育的教师累计3万余名。这些老师中的年轻者至今仍在为所在地的教育工作挑大梁。2021年,政府决定在荒废多年的原怀师校址上建自来水厂,如今,旧建筑物已全部推倒,校大门楼已经撤除,昔日的校园已不复存在。怀师已矣!然而,作为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母机”,她功不可没。猫山有知,对怀师的记忆当绵绵久长。
在昔的辉煌
怀宁师范学校1980年代恢复元气,蓄势待发,1990年代搏出谷底,展现辉煌。《安徽师范教育》1996年第一期有篇介绍怀宁师范的文章《搏出谷底驾长风》,描述了怀师老校园展现的新风采,现摘录两段如下。

怀宁师范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名怀宁县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怀宁县皖河乡天津潭。1956年迁至现址,更名为怀宁师范学校。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停办,文革期间校舍被占用。1979年收回校址校舍,恢复办学。从创办起,至今已有43年历史,总计为社会输送各类教育人才近3万名。
…………

学校设有普师、民师、幼师、艺术4个专业,共18个教学班,700名在校学生。另有6个中师函授班,在籍学生344名。校园依坡势设计布局,分为四大功能区。教学区内,教学楼、科技楼、图书办公综合楼,按品字形排列,位居山坡上层,显得稳重而高耸。科技楼上,那凸出楼顶的天象馆半球形蓝色穹顶,散发着现代科技气息。生活区内,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餐厅(兼礼堂)按多字形排列,彼此映衬又互不干扰。运动区内有300米跑道,球类、田径、体操各类设施齐全。风景休闲区分南北两个景点。北山景点,古松虬枝,亭阁相望;南池景点,音乐楼临池玉立,潜心亭拂柳观荷。登临教学楼顶,远眺四周,层峦献翠,水田绿绕;近观校园,银墙衬碧树,蓝玻映红花。校园内外一片清新亮丽,观之令人舒怀畅心。

美丽的校园赠人以赏心悦目,而活跃在校园里的师生员工,何曾辜负过这满园春光。1995—1999年,安庆地区四所中师毕业会考,怀师连续五年人均考分第一,及格率第一。1996年,教育部组织华东地区中师联检(又称国检),怀宁师范因办学成绩显著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受检学校,顺利通过了国检。1998年安徽省教育厅组织并领导了全省中师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全面评估,怀师得分在全省40所中师学校中位列第三。

沙场秋点兵
那时的师范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教育实践四大块。活动课的内容之一是教学基本功训练。学校针对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确定基本功训练的项目、内容与标准。确定了十项基本功: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简谱视唱、弹奏、简笔画、色彩画、带队领操、电教技能与简易教具制作。每天下午4:00—5:30为活动课时间。活动课又称第二课堂。这第二课与第一课堂相比,显得生动活泼、热火朝天。活动课时间一到,教室、礼堂、音乐楼、实验楼、图书馆、操场、会议室……全校每一个角落都热闹起来。活动内容除基本功训练外,还通过竞赛、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各种专长训练。全校几百名学子打破班级界限,按兴趣编组,在规定的地点按计划活动。教师则被安排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全校师生几乎没有一个闲人。这情景至今回忆起来还热血沸腾。人们的活动营造出某种环境,环境又反过来熏陶人。那时的怀师校园,说她是育人的熔炉似不为过。

基本功训练的关键是考核。考核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广场团体演练式的考核,既严格又高效,那壮观的场面尤为振奋人心。大操场上,六、七百学生身着蓝色校服,左手一块小黑板,右手握着几支彩色粉笔,等距离散开,形成巨大方阵。一声号令,全体下蹲,小黑板置于面前。再一声号令,书写某某诗一首(或画某某内容的简笔画3幅)。“嚓嚓嚓……”粉笔摩擦声响成一片,仿佛骤雨击打水面。3分钟(或5分钟)时间到,“全体起立——向左横跨一步——依次退场!”于是场地上只剩下整齐排列的写了字(或画了画的)小黑板。紧接着,考核教师分组入场,手执评分表,逐块黑板评级或打分。考核简便高效,公开公平,自不必说。它分明还是一场基本功的集体表演。几百名学生或站或蹲,或左或右,或进或退,广场上滚动着蓝色的波浪,分明是波澜壮阔的团体操。宏大的场面,整肃的队伍,高昂的士气,使人想起“沙场秋点兵”的豪迈诗句。

教室里亮起了烛光
教育实践的重头戏是毕业实习。学生毕业分配后能否从容自如地上岗、上讲台,很大程度上要看毕业实习这座引桥是否引导得当。基于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把毕业实习当大事办。

毕业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上讲台的期待和憧憬,提前两个月就自发地分小组试教,为正式实习热身。他们复习以前所学的教育理论,结合观看教学录像,用以指导备课和试教。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试讲,小组成员互相评议,还邀请老师现场指导。下面是一则工作日记,它录下了试教活动中感人的一幕。

三月二十三日 星期一 雨止
晚上七点突然停电,教学楼霎然一片漆黑。几位老师议论着,今晚毕业班分组试教无法进行了。老师们埋怨供电不正常,干扰了教学秩序,觉得很扫兴。正谈论着,忽然有学生来请老师去听他们试教。我们向教学楼一望,发现许多教室亮起了烛光,教室里,学生在烛光中开始试教了。分派到猫山小学(借用临近的猫山小学教室)的六个小组,也不约而同地秉烛而教了。同学们自费买蜡烛,每人桌上一枝,讲台上三、四枝。几十炬火光融成一片,在春寒的夜晚中洋溢着融融暖意。看那讲课的同学面带笑容,不慌不忙地讲解课文,仿佛训练有素的正式教师。听课的聚精会神,完全进入了小学生的角色。这情景怎不叫人欣喜、感动。辅导老师们得知信息,都很快赶来了,学生走到前面去了,老师好意思落后吗!

诗画迎春
还记得每年一次的迎新诗画展吗?
当年的怀师校园里还定期举行一系列专题活动周,如推普(普通话)周、科技周、体育活动周、迎新艺术周等。迎新艺术周就是在元旦前后举行一个周的迎新艺术活动,包括书画展、游艺会、文娱晚会。迎新书画展的绚丽场景至今还清晰如在眼前。教学楼前有个广场,广场南边下几个台阶是宽阔的人行横道。这广场和人行横道就是露天书画展的场地。元旦之日,只见广场两边各有两十块大型书画板一字排开,形成两堵彩墙。人行横道由西向东,左边是黑板报长廊,右边又是一排书画板拼成的彩墙。木板和水泥黑板上,有各班级、各书画小组、校团委、学生会、各科室精心编绘的诗文、书画。要知道,那上面是要标明作者、单位和负责人的,是故谁都不敢马虎对待,准备工作几个周之前就开始了。各单位都要组织写作尖子提供精品诗文,挑选硬笔书法能手抄写文字,指定专长人员设计版面,绘画插图。呈现在白纸或黑板上的诗歌、散文、楷书、行书、隶书、镌刻、素描画、水彩画、剪纸、工艺品等,是学子们奇思妙笔谱写出的青春畅想曲,是师生们心底绽放出来的璀璨炫美的迎春之花。抬头北看,教学楼顶层几十米长的横幅上写着:庆祝元旦,诗画迎春。转身南望,学生宿舍楼从楼顶到墙根垂下两条联幅,上面写着:东风引紫气竹梅焕华彩师苑英才济济,长虹映碧宇兰蕙吐芬芳学府歌诗洋洋。和暖的阳光洒遍人间,怀师校园从地面到空中,色彩斑斓,春光四溢。广场上,大道边挤满人群。人们或驻足或移步,边欣赏边议论,尽情享受着校园艺术的盛餐。政府宣传部门也有人闻讯赶来,他们扛起“长枪短炮”满场扫视,他们要让这百花竞秀、争奇斗艳的美景在胶片上留下永恒的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