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标签:
教育教学 |
分类: 教学设计 |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http://s12/mw690/0062fQ9lzy79KDnJpAn5b&690
一、导入新课
师:明星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令我们关注;伟人因为非凡的成就令我们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的亲情令我们关注,而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不起眼的普通的,甚至地位卑微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就,却一样有着金子般的心。今天我们就走近这样的一位被社会遗忘的边缘人。
(板书课题)
二、认识作者
师: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文的作者。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下。
(投影显示杨绛的图片和资料)
生读。
三、展示目标
师:这一节课我们有三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读一遍。
(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词标出,并思考如下的问题:
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朗读课文(结束后)
师:大家还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没有
师:那好,老师先检测一下。请看屏幕显示。
(投影显示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读,正音)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注意读音。
(结束)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
师:我们再来回看思考的问题,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2、老王是一个不不幸而又坚强的人。
(老师择要板书:心善、不幸)
五、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师:好,那我们就走近老王,去认识这个不幸又坚强的人。
(投影显示:走近老王)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别找出老王的不幸之处表现在哪里?
(生浏览课文)
师:谁找到了?
生1:(读课文片段)课文第二段,“有两个哥哥,……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可以看出他是不幸的人。
师:(归结)不幸表现在他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
生2:(读课文片段)文章第三段,“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残疾人。
师:(归结)残
生3:他还有病。
生4:从第五段可以看出他生活条件很不即,居住在破旧的小屋子里。
师:(归结)他是一个贫困的人。
生5:“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可以看出他已经老了。
师:老王的生活是不幸的,命苦。那他的为人怎样呢?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来说说。
生1:“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可见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师:这件事可以怎样概括呢?
生1:他为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
(师择要板书:送冰)
生2:他送钱先生去医院,却不要钱。“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师:这体现出他怎样的品质呢?
生3:为人有同情心。
(师板书:送病人去医院)
生4:课文第78页,“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个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老王自己已经病了,却还到我家来送东西。
师:是卖给我们吗?
生4:不是,是为了感谢我们而给我们送礼。
(师板书:送礼)
师:文章最后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那个不幸的人就是老王了。那请问作者是个幸运的人吗?
生齐答:不是。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自己家境也不好。
师:确实如此,请同学们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投影显示写作背景)
师:作者明明处境不好,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
生1:因为他是和老王相比而言的。
师:很好,说明作者很乐观,他们相比老王而言是幸运的,体现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那么她对老王的同情和关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照顾老王的生意。别人都不愿坐老王的车,怕撞着什么东西,她却坐。
生2:“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师:是作者的女儿。可见有这种同情心的不只是作者一人,是作者一家。
生3: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时不要钱,但作者坚决给他。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的同情。
生4:“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很关心老王的生活。
师:同学们请看,文章写了这么多的小事,有老王送冰、送病人、送礼,也有我们一家人对老王的关心照顾。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琐碎的小事组织起来的呢?你们是否发现这些事都有一个共同点?
生1:都与老王有关。
生2:也与作者有关。
师:概括一下,也就是说这些琐碎小事都是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是吗?对,这篇文章就是以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这线索,贯串全文,从而将这样琐碎的小事组织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与老王爱心交换爱心,从而才有了这样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师完成板书的设计:两颗心由一根线连到一起,上面写上主题词:爱心交换。)
师:老王真是一个平凡而又让人感动的的人。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请同学们将你选择的片段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将自己的感动读给其他同学听听。注意边听边做好笔记。
生1:我找到的是第五段,(读课文“有一年夏天,……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他送冰的收费低,还比别人的大,可以见得他是一个厚道的人。
生2:我们组赏析是这一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可以看出老王已经病的很重了。
师: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呢?
生3:他的“面如死灰”,“两只眼都结着一层翳”。
师:这里是对老王的肖像描写,是吗?
生3:对。
师:那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说法,你看到了吗?
生3:“简直像棺材时辰
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师:你读到这里,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生3:感到很恐怖,很伤心。
生4:我感到很同情老王的。
师:这一段里还有一个地方,“开门看到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合适吗?
生1:这里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可以强调出他的身体僵直的状态。
师:很好。还有哪位同学还有自己的感想?
生1:“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这一段很让我感动。
师:能不能说说是哪些细节让你感动?
生1: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害怕”。
师:这些表现了什么?
生1:我对老王的关心。
师:还有谁有要说的?
生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我不要钱。”
师:送了多少个鸡蛋?
生2: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
师:这么几个鸡蛋,怎么数清呢?
生2:当时的生活很困难,这样就很多了,尤其是老王自己本来已经病得很重了。
师:可以,见得送蛋的情谊太重了。
师:面对这么多的鸡蛋,我为什么“强笑”呢?
生3:作者看到老王拖着病重的身体来给自己送鸡蛋,心里很是激动。
师:确实如此,面对老王的身体状况及他的厚道,作者感到既心酸又感动,却说不出来。
师:一位心地善良、让人感动的老王就这么去逝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生纷纷回答:难过、惭愧……
师: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生齐答:愧怍。
师:谁解释一下“愧怍”?
生1:就是惭愧。
师:作者为什么感到惭愧呢?
生2: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还可以对他再好一些。
师:是的,这说明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总希望能给身边的不幸者以更多的关怀。
我们齐读一下作者心里感受的这一段。
(生齐读“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是的,老王生前,作者以自养善举关注他;老王死后,作者又以愧怍之心怀念他,只因为她认定了一个道理: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六、主题升华、拓展迁移
师:其实,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也有着这样的一些生活困难、地位卑微者。(投影显示数幅“不幸者”的生活图片)生活中,我们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呢,同学们结合自身的体验说说你的看法或做法?
生1:我们要有同情心。
生2:我们要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不歧视他们。
生3: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
……
师:同学们能否结合自己身边的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看法呢?
生4:我们家附近有一个收废品的老大爷。他收购我们的东西时,价格总比别人高。我们家也不因为他脏而不理他,每有了废品要卖总是卖给他。
师:说的真好。就如文中的作者一家和老王一样,都是以爱心交换着爱心。
生5:我们村子里有一位老奶奶,精神有些不太正常,他的儿子们都很不孝顺,从来也不去看她。老人独自住在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村里的孩子们见了她也不叫。但我却不这样,每一次见到她,总是叫她奶奶。
师:这位同学做的很对。我们不能歧视不幸者,他们也是与我们一样平等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向水冰雪同学学习。
师: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那就让我们以这句话结束我们的课堂吧
生齐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师:希望同学们把这句话记在书上,记在心里,也记在自己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