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读图题解题技巧,以滑坡泥石流为例

标签:
滑坡泥石流读图题解题技巧 |
分类: 教育教学 |
众所周知,地图是高中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图的理解和解析到位是地理科目得分的法宝。很多同学往往在“读图”上十分过多,现在以几道题目做一点分析,希望能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有所帮助。
一、问题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1~2题。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22/ac4f76664b1243038b9341816dcf568c.jpeg
1. 该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
A. 年降水量少
C. 冬季降水少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
A. 流速减小 B. 流速加大
C.
水位涨落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22/744462255ff247f88c606a8d8edc8662.jpeg
三峡库区部分 截图
二、问题解析
做题时候,首先要看清楚两个纵坐标和横坐标所代表的的内容,看清楚月降水柱状图和滑坡折线图之间的关联,它们在时间上有什么规律。
1. B 解析:根据图中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对应月降水量的关系,可知降水量多的夏季,滑坡次数也多。
2. C 解析:三峡水库蓄水后,流速减慢和水位稳定不会引起滑坡;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水位涨落,导致沿岸地区岩层、土质疏松。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22/da800e75f39f403ea275194c323bd19e.jpeg
三、问题拓展
1,提出问题
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哪些条件?
1,流域内有大量容易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
2,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
3,有坡度较大的沟谷。
2,追问问题缘由
针对这三条,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对应的缘由什么样的地方容易出现这些破碎的固体物质?——自然原因导致的,人为原因导致的分别是哪些?
这些水源来自哪里?在什么季节最容易产生大量的水?不同的地区产生大量的水源是一样的吗?
坡度较大的沟谷,一般都分布在哪里?
3,深度思考,提高思维水平
题型无论怎么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题目“摇身一变”,无非是让你多一份感受,帮助你更深刻地认识它的本质。如何提高思考能力?我们同学很在乎每一道题,每一个答案,而不在乎其中的方法,不去思考这一道题背后,我能够驾驭这一类题吗?学会了思考方法,能够驾驭非常多类题吗?
比如就这一道题,你写三遍,把书写过程中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就会产生顿悟。
第一遍,写得粗糙,不一定完全对,后面可能还需要添补;
第二遍,把细节补上,把关键的地方写下来,这时你的眼光又上了一个台阶;
第三遍,发现某些地方还能延伸出别的方法,这个方法还可以去解另外一些题。
在“写三遍”的过程中,你把知识打通了、激活了。同时还激活了你的灵性,丰富了你的智慧,增长了你的见识。这时你感到自己在提升。
所以,针对问题,只要深入思考一下,问题就会带领我们走到解决问题的地方。当你去思考了,你的认识在加深,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也就是常说的“一道题做透了,要远胜于100道题”。题目再变,你不再觉得可怕,你可以说“我都看透了”。
希望同学们做题不仅是在做题,是思思考的深入,“读图”不是“读”图,是思考的延伸和深度的累积,直到拿到这些题目,真的能说“这个很简单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22/f8d04f692ff94dc78ce77316c3b8b75d.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