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心得
工作室成员
王燕
最近一直在读斯苗儿老师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一书,一经阅读就被深深吸引,同时也很惭愧,教书几十载,一直有改变和创新的想法,一直也在实践,但总有达不到的高度,也很困惑,但是斯老师的这本书给了我启示和顿悟。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陈述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想法,力图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从“以学论教”的角度着重与大家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评价一节课,二是怎样备好一节课。下篇,围绕“怎样上好一节课”,就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惑,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分专题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进行剖析,力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感悟什么样的行为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甚至有碍学生的发展,从而不断地改进和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哪怕是一句课堂教学用语。
尤其吸引我的是下篇中一个个课堂教学案例,这些课堂教学案例,是斯老师厚厚的一叠听课笔记研究教学的宝贵财富,展现给大家的案例,就是从这些听课笔记中提炼出来的,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件,既有完整的典型课例的实践与反思,也有片段的摘录与评析。一个个典型的课例,都来自于教师对课堂的潜心探索和实践,都曾在每一位执教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有过里程碑的意义,虽然文中的片段短小,但如果用心感悟,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能给您启迪或共鸣,也不乏冷静和理性的思考。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总是在自己潜心探索和实践中一路走来,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了沾沾自喜,失败了总结经验,通过多次外出学习培训,更新了自己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但也过多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有时候一堂课上完有收获也会有遗憾。例如,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教学中,已感觉下了很大的功夫,从知识结构本身入手,重视复习铺垫环节的设计,认真讲解算理,借助小棒图和电脑演示分的过程及竖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让学生练习反馈,之后小结方法全课结束,当时感觉学生掌握还不错,但第二天家庭作业一批改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让我崩溃,也让我反思了很久。
而斯老师计算课该如何上“活”中的课例,让我对计算有了新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还是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课堂教学中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正如美国专家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
反思自己的计算教学,因为知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三年级学生在本学段要学习的最复杂的计算知识,而且要为今后的计算学习打基础,所用时间也较多,担心学不好,所以在课堂上借助小棒图使其与竖式紧密配合,并解释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及每个数代表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感觉学生自主探索有些欠缺,老师帮扶的就比较多,但课后反馈不令人满意。
自己的课堂教学和课例相比较,表面上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观念,课例中的老师开门见山地让学生说出42÷2等于多少后,就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反馈时出现我们所认为的错误竖式,但老师没有否定学生喜欢这个竖式方法,在学生对两种竖式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清晰的看到了这节课教学的真实起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确实对于42÷2,这一道题来说,你有什么更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课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呢?(之前从没质疑过)。这时,这位老师出示了32÷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这样把学生置身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到了自我欣赏的方法的局限性和课本上的方法的通用性。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这样从数学本身的问题出发,创设的情境店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正是体现了计算课的“活”。
在看另一个课例,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我和课例一中的老师一样,先复习铺垫,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摆小棒,借助直观操作获得的表象抽象出口算方法,在经过讨论归纳概括得出一般方法。虽是新课,但大部分学生口算出得数都不会有什么困难。而课例二的老师正是事先已经掌握这些情况,不再把算出正确的得数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围绕如何把计算课上“活”采取了以下一些新的教学策略,1,导课丢弃复习,让学生自己写数,组数,算得数,分类,揭示新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2.新客展开时,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3.简化学生操作,就“退1做10”的方法,用小棒加以演示,4.善于把握教学中的难点及时深化学生的思维,由其教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只是退一,而不是退二呢,从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只其所以然,看后不仅令我赞服!这位老师之所以能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反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得出计算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认为计算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教材上的方法或教师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可以作为解题的一种思路介绍给学生,但不强求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在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时,处理了算法多样化于一般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策略优化的思想。
我们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多种策略计算出得数,但我们不一味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因为在众多的算法中应该有一种比较一般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并不等于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可以自行其是,鼓励每个学生具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等于他们可以满足了的现状,而拒绝学习新的更有效地方法。
总之,读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一书,让我收获颇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