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 说课稿
(2016-07-11 14:36:1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忆读书》。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依据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单元要求、本课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及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梳理记叙的顺序。现在重点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提取文章的要点,并通过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其中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提炼并体会中心句的能力;
3.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1.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2.品味语言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品评入手,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具: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标依据:“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二、走进课文,提炼要点
1.结合作品内容深入体会理解此中心句,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并在充分思索的基础上,相互交流。
2.请学生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方面结合作品自由谈:
(1)“读书好”即读书的优点,(此点学生从作品之中可以较容易地找出)
①(受到感动)得到享受 ②丰富知识 ③写作方面知识 ④做人处世道理
(2)“多读书”即让学生谈冰心读书的特点:
①数量多 ②内容广博,(体裁上)有小说、诗歌;(时间地域上)有中、外、古作品
此处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缺少现代的作品,可让学生从作品(12段)中找出依据并体会冰心读书观(学生在文中圈出冰心读过哪些书)
⑶读好书:分析:是不是“读书好”就是什么书都不加选择地去读呢?冰心读书的标准是什么呢?(请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在冰心的心里什么样的是好书?并稍作概括。(作者的评价标准是自己几年
的阅读经历的总结)那么,她对读过的《水浒传》又是怎样看待的?
一方面:充分肯定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之处;另一方面,明确指出了作品的不足。
三、品味语言,感受真情
请大家默读第七段,在文中勾画出能表现自己这种态度的词语。(课后习题的落实)学生读相关段落,并互相交流。
通过作者对《水浒传》的态度,你们受到哪些启示呢?学生回答:全面的看待一部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作者几十年阅读经历的总结,也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一些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你能从其它段落中找出依据吗?学生再走进课文,勾画词语。
课标依据:“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四、辨析结构,深入理解
(1)结构方面三者同前文内容相照应(2)内容方面,前二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总结:学生思考作者意图、编者意图。
课标依据:“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布置作业:制定读书计划。
课标依据:“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板书设计:板书略
说教法:
1、激趣法:本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非常多,所以通过知识小竞赛帮助学生整理相关文学常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朗读法:结合初中学生理解能力局限性的实际,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并借助突破口的设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3、圈画法:在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用圈画帮助阅读。
4、讨论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
说学法指导:
1、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朗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2、借助指导批画,提高学生筛选、概括和感悟能力
3、借助多媒体齐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说本课亮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