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班班本课程:“豆”乐
(2021-03-05 11:19:35)分类: 课题研究 |
“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本着这一理念,9月份,我们班开展了“种植黄豆”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接近大自然,体验种植的乐趣。
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能更直接地为他们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持,种植活动是真实自然的。生成是从食育课程中而来,我们班娜娜小朋友在一次食育介绍活动中对豆芽菜的来源十分感兴趣,提出疑问:“平时吃的豆芽菜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我们的户外种植的黄豆,豆类的一系列活动还是很适合本班幼儿去进行一些探索研究活动的,于是就展开了我们的班本课程《“豆”乐》
第一阶段:认识黄豆
小朋友和教师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豆豆,生成了科学活动:“认识豆豆”。小朋友自己介绍带来的豆豆的名称。教师把不同的豆豆分放在观察盒里,让幼儿自己观察豆豆的不同特征。有小朋友惊讶地说:“老师,我发现黄豆有一点淡黑色,黄豆是不是有点坏了。”欣欣说:“是虫子咬的小伤痕吗?”“其实,小朋友说的黄豆的伤痕是黄豆的芽眼,你们再找找红豆、黑豆、绿豆有芽眼吗?”我这么一说,大家开始仔细地寻找着。幼儿都被这一句话吸引了,在认真、努力地寻找“芽眼”。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发现了豆类的颜色、大小、形状等都有不同。
豆豆圆圆的,会滚来滚去。让我仔细看看,黄豆上有黑色线。
看,小小的黄豆是黄色的。数一数,手上有几颗。
我也来抓一把。
黄豆放水里浸泡会怎样呢,我们也试一试。挑几颗大黄豆放瓶子里。
瓶子里放点水。黄豆不够了,再加几颗进去。
把浸泡的黄豆放在种植区,看看什么时候黄豆会变胖。
完成了,明天要去看看黄豆会变胖吗?
黄豆没有变化,为什么呢?原来要过几天才能变胖,我们下次再去看吧。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认识了各种豆豆,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豆豆的外部特征。在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带动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幼儿能观察得很仔细,也很用心。他们还会自己动脑筋想,这个黑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会自主地进行讨论。得不到正确答案时就会请教师帮忙,这样孩子们也养成在碰到自己不认识的事物时也会去观察、去思考的习惯。
第二阶段:准备工具
准备种植黄豆了,孩子挑选工具。我找到了这个,用它去种植。
这个也行。还有这个长长的肯定能行。我是用这个,你们呢?
工具选好了,那我们准备去种植吧。
第三阶段:种植活动
00:1
有小草要拔掉,还给土地松松土,黄豆才能长大。
大家一起行动,小草就很快拔掉了。
草锄完了,地松好了。
拉根绳子,我们开始种植了。
用我们挑选的工具进行种植。
这边种一些,那边也种一点。
把黄豆种下去啦。我种了四颗黄豆种子。你呢
第四阶段:种植延伸。种植园里完成了,我们班级里还需要种植,孩子们纷纷议论:用什么种植呢?种植什么呢?最后他们选择小杯子,刚好一位幼儿带来了许多旧杯子,那就利用起来。种植什么呢?涵涵说:种大蒜吧,我奶奶说冬天可以吃的。浩浩说:种菠菜,营养好。孩子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最后他们决定分小组进行种植不一样的。瞧,他们把杯子带回家,请家长帮忙,开始他们的行动!
小小杯子也能种植哦,我们小朋友一起行动。
植物角的种植完成了
我们孩子每天都去观察、照顾,过了大概一星期左右,豆子悄悄发芽了,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老师,快看,黄豆发芽了,好可爱呀,我们赶紧把它记录下来吧”!涵涵说。“对呀!可黄豆发的小芽为什么是绿色的呢”?洋洋好奇地问。我把这个问题留到了晨间谈话与小朋友一起探讨,原来黄豆芽变绿是因为黄豆芽见了光,进行了光合作用,所以会变绿,这是植物正常的见光反应,所以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渐渐地,在孩子们的照料下,黄豆长大了,孩子们记录了这些美好的时刻。
他们发现黄豆地里有小草,他们就去拔掉小草。
种植黄豆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探究,学会了记录,孩子们在种植、管理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植物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纪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对孩子来说蕴涵着许多发展机会,可以让幼儿发展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