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号称“三绝”的《李晟碑》(散文)

(2022-03-18 10:46:22)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号称“三绝”的《李晟碑》

        朱文杰                                [转载]号称“三绝”的《李晟碑》(散文)

西安高陵秦时即为京畿之地,秦孝公十二年置县,为我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古县。

岁月变迁,高陵始终沐浴在历史文明的光芒之中。高陵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众多。而我最为熟悉的高陵珍贵文物就是《李晟碑》,也称三绝碑。

因为我曾在二十多年前有幸收藏到其碑拓片,让我惊叹的是此碑高约4.7米,宽1.45米,厚0.45米,当时铺在我单位会议室又宽又大的可围众二十多人的桌子上,竟然还展不开。

再有,拓片上文字较模糊,风雨剥蚀严重,令人遗憾。后查资料发现,原来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满布。清代文人王昶在其《金石萃编》中说:“碑(李晟碑)经后人重剜,虽间架尚存,而神采已逊。”但清代另一位文人、史学家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却云:“字虽剥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扪而得之也。”与《金刚经》相比,加强了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点画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这才让我感觉,收藏此碑拓片很是难得。

《李晟碑》为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中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丹,名相裴度撰文,而碑主为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册赠太师的名将李晟。《金石后录》评:“晋公(裴度)之文成能风发电掣,凛凛有生气,特以诚恳(柳公权)书法为古今所重。”名书家、名相、名将,三名而成三绝,确实不是一般的非同凡响。

在数不胜数,浩如烟海的中国书法名碑中,能够称得上 “三绝”的,可谓寥寥无几,凤毛麟角。而西安高陵的《李晟碑》以其品质高迈,风韵独具,与四川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苏轼荔子碑》、湖南郴州《苏仙岭三绝碑》、山东潍坊《潍坊新修城隍庙碑》、福建泉州《万安桥记》、河南临颖《上尊号与受禅碑》、湖南祁阳《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江苏南京《宝志公像赞诗碑》、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而比肩,并称中国十大“三绝碑”。

何谓碑刻之“三绝”呢?即或以撰文、题跋、书法而遐迩闻名,或以文章、书法、刻工而享誉天下,或以碑文、书法、所颂之人而声名显赫。

据《高陵县志》载,李晟碑立于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四月六日。楷书34行,行61字……。《高陵县地名志·名胜古迹》载:“李晟碑,又名三绝碑。位于县城南偏东约7.65公里,耿镇渭河公路桥北头,西禹公路东侧,榆楚乡渭桥(村)内。”

《李晟碑》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碑额为柳公权篆书所题。以楷书著称于世的柳大师,其字挺拔俊秀,棱角分明,而柳公之篆书,世间就相对罕见,显得非常珍贵。

后世《汉唐存碑跋》、《陕西通志》、《寰宇访碑录》、《碑帖叙录》、《善本碑帖录》等古籍均予录入。

李晟(公元727-793年),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因爵封西平郡王,故世称李西平。

李晟初“位不过裨将”,因屡建奇功而步步得迁。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泾原士卒在长安哗变,德宗仓皇外逃,诏正在河北平叛的御史大夫李晟回师勤王。李晟克服艰难万阻,凭机智谋略才得以率军西归,扎营于高陵境内东渭桥畔,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家属被叛军当作人质,处境极为险恶的境况下,孤军奋战,克复长安。《新唐书·李晟列传》记载:“晟无积赀输粮,提孤军抗群贼,身佩安危而气不少衰者,徒以忠谊感人,故豪英乐为之死耳。”克复长安消息传到皇帝处,“帝感泣,群臣上寿,且言:‘晟荡夷凶憝,而市不易廛,宗庙不震,长安之人不识旗鼓,虽三代用师,不能加之。’帝曰:‘天生晟,为社稷万人,岂独朕哉!’意思是:李晟荡平凶恶的叛贼,但市场摊铺没有移散,宗庙没有惊动,长安居民未受惊扰,自三代以来,未尝有也。德宗流泪不止,说:上天生下李晟,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哪里是我一人的福气呢?返京途中,在东渭桥为李晟立纪功碑,亲自撰写碑文,又命皇太子录下碑文副本,赐予李晟。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八月,李晟去世。德宗“抚几哭于别次”,率百官吊祭,废朝五日,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册赠太师,谥曰忠武”。李晟下葬时,德宗又亲到望春门送葬,派使者在灵车前宣读诏书,又命百官在路旁哭拜,“自都邑达关畿,无士庶,无老幼,皆发哀相吊”。

李晟孝忠报国,仁义贤德的品德,为当世推崇,其画像被挂在凌烟阁上,其事迹功勋被编为《兴元圣功录》,以激励将士。而且后世亦对他敬仰有加。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李晟均赫然在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长歌行》诗中赞曰:“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南宋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西平王谱诗》赞曰:“李公文武孰能传,勋业声华遍九州。一片忠心照日月,万方民社奠春秋。”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隋唐两朝志传》中赞曰:“李晟推功于下,而引咎归已,此固哲人之所为,而晟能之。宜其孤忠独立,而追踪汾阳也。” “汾阳”指“安史之乱”中勤王平叛,克复两京的郭子仪。

号称“三绝”的《李晟碑》,1956年,就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评定其为陕西省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1998年,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为国家一级文物。

《李晟碑》原立于当年李晟驻军平叛并被德宗立纪功碑的东渭桥附近的李晟墓,但自唐迄今一千多年,流落荒郊野外,受损严重。加上渭水逐渐北移达4公里,为防止碑淹入渭水,1994年县文管会将碑迁到文化馆保存。1999年,省市文物局拨款对该碑进行保护,在县一中操场内新修碑亭一座。自此,《李晟碑》有了一个安定的家,结束了居无定所,迁移漂泊的命运。《李晟碑》现存于高陵区博物馆内,得到了妥善的重点保护。

 [转载]号称“三绝”的《李晟碑》(散文)

                               摄于民国时期的李晟碑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