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中班段教研组总结
(2019-01-09 00:22:20)分类: 园本培训总结 |
时光匆匆,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作为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教研团体,我们中班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秉着谦虚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的专业精神,自觉努力地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继续结合我们的园本课程《臆想美术》,紧紧围绕期初制定的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了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本学期里我们中班教研组开展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加以梳理,以期待下学期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重点:
本学期我们将晨间锻炼作为教研的重点,其中户外混龄体锻和晨间器械的组合作为日常研讨的重点,通过理论梳理、经验总结,实践研讨,共同梳理了晨间锻炼的玩法,以及在玩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指导介入时机和讲评内容及策略。
二、集体备课重点:
以“臆想美术”园本课程的实施为载体,继续进一步对积累培养幼儿在“臆想绘画”这一方面的能力。
三、我们的工作历程:
(一)学习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我们中班教研组一直利用两周一次的小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书籍,如《指南》、《纲要》活动教材。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也能及时地把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传达给组内其他成员做到资源共享,知识互补,让组内成员及时了解教改前沿的一些信息。我们每位教师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到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并且积极撰写有质量的方案和课题案例。
2、互相学习,有效提高教研质量
(1)关注备课促教学。
由于本组都为年轻教师,所在集体备课环节中为不同特色的教师预设了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的老师都愿意参与进来,能说、会说。比如面对教师们在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方面出现困惑时,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理论参考,发挥组员的共同智慧,最后制定了上学期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进度,为老师们备课提供了基本的方案,也为年轻老师提供了方向。
(2)关注观摩促研讨
本学期我们组继续根据上学期制定的主题实施计划,认真实施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以《体验探究》等教参为依据,结合班级孩子学习特点和发展目标,有选择性的创设了个别化学习的材料。
此外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第一阶段我们共同确定了中班上学期教研内容内容,将“晨间锻炼器械组合和户外混龄体锻”作为本学期实践研究重点;其次结合专题研讨,我们陆续开展了有关幼儿在活动中的资料收集。期间,在每次前将研讨问题提前与组员交流,鼓励教师收集一些与研讨专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在研讨活动中结合案例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交流,通过分享提炼精华,弥补理论方面的不足,从而使每位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同时结合老师们的教研活动的实践情况,在小组研讨中积极进行反思和梳理,最终梳理出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操作经验,便于教师们进行一个借鉴和运用。
四、实践活动:
(一)教研活动发现问题:
在教研中我们发现以往的体育教学方案中多关注对孩子运动技能和情感的关注,如何打破传统将培养幼儿在运动中的自护能力渗透在教学目标和实践环节中,对于老师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于是我们集思广益,通过分析中班孩子的运动特点和兴趣,并结合研讨内容,将这一目标较灵活的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二)集体备课弥补问题:
通过以集体备课、滚动实践的方式进行“一课多研”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新教师对于“臆想美术”不知道该怎么导入,不知道该上课,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我们都针对新教师从简到难,每一个环节的进行研讨,让新教师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我们园本课程“臆想美术”的上课流程。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较好的完成园本课程的日常教学任务。
五、带领组员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一)我们组内人员年轻充满朝气、教研氛围良好。
在每次教研活动中都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个别化学习中教师指导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为教师们在个别化学习中的指导和评价指明了方向。
(二)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本学期我们结合推普周、国庆节、亲子运动会等等系列活动举行了各项活动,中班组教师多数为年轻教师,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教师们发挥各自特长,结合班级孩子特点,共同完成了这些活动。这些活动的进行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们纷纷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同时各班还利用了家长资源将活动过程全程拍照、摄像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六、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1.首先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在自身素质和教研能力,以及对教研活动的调控能力都还需狠下功夫。
2.在研究的基础上,教研的形式、各项内容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还不够,大部分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3.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的层次性、挑战性有一定的提高,但内容涉及的范围不够广,对主题中的学习内容挖掘不够深入。
以上这些都有待在下一学期中,不断积极探讨、勇于实践,以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