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游戏中愉快学习 ——小班艺术活动《喷画“小花布”》案例分析

(2015-10-12 23:10:26)
分类: 教师经验交流

在游戏中愉快学习

——小班艺术活动《喷画“小花布”》案例分析

区六幼董伟伟

案例背景:

各种各样的小花布是小班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物件,孩子们对其中各种各样的图案与形状既喜欢又充满强烈的好奇。孩子们只要一看见好看的小花布图案,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光亮的眼神:“老师,这条小花布上的图案真好看?”、“老师,这些小花布上的图案怎么印上去的呀?”等类似的话。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我们组内陈雪平老师经过讨论、研究,设计了艺术活动《喷画,“小花布》。在经过两次的听课活动后,让我深深体会愉悦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活动,过程虽太活跃,但在教学过程中能真真切切体现出幼儿思维的灵动性,有着丰富的创造力

案例描述及分析:

第一次教学

片段一:

活动一开始,陈老师就很直接地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幼儿观看生活中常见的小花布类型。孩子们一开始也是很积极地观看出示的图片,能说出常见小花布上有哪些图案。并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想自己来将好看的图案和形状喷画于小花布上。接着,就组织幼儿自行分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镂空积木进行摆放,接着进行喷画工作。刚等陈老师介绍完操作要求与步骤,拥挤地围在了桌子旁边,一些孩子一看到桌子上有自己喜欢的积木图案就很自然地拿起来玩一玩,而有另外一部分幼儿的那边空间确很大。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进行分组操作。

片段二: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要求幼儿创造性地自行摆放工具,进行喷画活动。因此,陈老师在简单的操作活动过后,引导幼儿了解喷画操作要求后,就请幼儿自己来当小小花布喷画师。当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我就巡视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一些幼儿选择大的积木,一些幼儿选择小的积木,幼儿对于琳琅满目的颜色,在进行喷画时候,都会显示不出效果,要么把颜料都集中于一个地方,小花布都被打湿了,根本看不出事先所摆放的图案。还有些幼儿的手臂力量不够,喷不出颜料,还有些幼儿只是随意摆放图案,虽然陈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适当地用一些语言提示幼儿,但是,幼儿还是显示不出效果来。到最后作品展示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好,大部分幼儿所喷画出来的都是一大片水渍堆积在一处。

分析

    第一次教学活动后,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这节课准备的道具本身就有些不妥,像雪花片这种锁喷画出的感觉比一些高度要高、大的积木效果要好。颜料的稀释程度、喷画工具、所喷画时候的力度都会对最后喷画效果产生影响。感觉这节课上了很久,但是也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好。让听课的老师感觉是:幼儿们只是随便玩玩,都没有体现出教学的目的。当陈老师和我们听课的老师坐下来研讨时,找出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试教之前没有注重活动中的一些细节。如在片段二中,请幼儿选择自行分组操作时,由于陈老师课前没有合理地布置好场地,桌子的摆放和教具全部堆积在一起,显得场面有些混乱,幼儿在活动,随意走动,你推我挤。由于道具的不足之处,大部分幼儿显示不出来效果也就失去了喷画的兴趣。这样一来,操作活动没有目的性,很杂乱,甚至有几个幼儿还只顾自己玩。同样的,在评价分析时候,因由于场地的混乱,评价时陈老师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最重要的环节变得没有意义。当一些能力强的幼儿信心满满地向我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只是得到我轻描淡写地表扬了一下。最后没有达到我们老师预想中的活动效果,也没有真正体现出幼儿当喷画小花布设计师的自豪感。

针对第一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和陈老师静下来反复琢磨活动中的每一细节,并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虽然是同一节课,但是,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发现注重活动中的道具准备和增加课堂的愉悦性,使得活动效果大不同。

第二次教学

片段一:

活动一开始,陈老师请幼儿欣赏小花布,了解生活中小花布的作用。着重强调喷画活动的要求和注意点,在这一环节中,比起第一次教学所画时间都大大加多了。事先也布置好桌子以及道具分组摆放,桌子是围绕而成的,给孩子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们自行站着去进行操作活动,并且每个幼儿都可以拿到不同种类的图案道具。幼儿一边仔细观察图案外形,一边进行摆放于小花布上。还时不时地与旁边的小朋友开心地聊着说自己的成果,一些幼儿还很主动地与同伴相互交换道具使用。大概过了几分钟后,我就发现有个别幼儿已经有少许的效果出来了。我注意了有些幼儿喷不出来,有一些情绪上的问题,这时候,陈老师对于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有些疏忽,事先未预想到,过于注重这一幼儿的引导,反而忽视了其他幼儿的操作活动。

片段二:

这一次,孩子们进行喷画活动时,明显效果比第一次效果要好的多,我也像往常一样巡视孩子们喷画的情况。当我发现平时语言能力表达好的,想象力比较好的几个幼儿摆放的积木角度与图案与众不同。道具的多样和镂空明显大大帮助了幼儿喷画出来的效果。陈老师在这一次的分析评价过程中,采取巡视的方式,一一排队进行分析表扬幼儿的作品。当这些孩子听到陈老师的表扬时,都开心地继续喷画活动。

分析

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明显地比第一次要高,而且幼儿都喷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小花布。当最后作品展示时,孩子们都很开心地向同伴和老师介绍着自己喷画的作品。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在第二次教学活动中陈老师更注重教学道具,操作活动的要求以及其中的突发情况。片段一中,活动一开始陈老师也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观察如何进行喷画活动,进行现场示范,并请个别幼儿与教师一起进行喷画,一下子就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虽然,第一次教学活动也有进行示范,但这次的活动效果却明显地比第一次提高了许多。

案例反思:

    一、课件激发欣赏兴趣,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参与美术欣赏教学能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孩子们全面和谐的发展。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激发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牵引幼儿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满足。在幼儿有需要自我表达的愿望时,幼儿就会用动作或美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喷画“小花布》,在孩子眼中,小花布是生活中常见的、普通的物件。可设计一个教学课件,绘制或下载各种精美的图片,另外还有优秀美术作品,以及小花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幼儿大开眼界,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脸谱,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二、教具丰富,增强操作活动愉悦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木是幼儿日常最喜欢的操作活动,主要进行拼搭活动。本次借助日常所接触的玩具进行教学工作,大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在玩具与小花布的双重结合中,增强操作活动的愉悦性。喷画道具根据花草的喷水来进行引用到教学过程中,大大丰富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又丰富了教师讲课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发散思维,增强创造性: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性。通过自行摆放道具进行操作的方式,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喷画“小花布”》教学中,在欣赏图片、以及同伴作品中,让幼儿体验到自身作品效果的成就感。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形象,同时也消除了不能完美表现小花布图案的顾虑。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幼儿思路开阔,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通过这次案例活动,我认为我们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不一样艺术形式,萌发幼儿的艺术天分与情绪。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会将不断引领幼儿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使自己的欣赏水平不断的得到提升。

    勤思才能出好课,每一次教学活动的都不是一遍就成功的,只有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才能不断的调整进步。我将在反思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