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微财讯app天天老师 |
分类: 实战技术 |
本周,晨报记者试图从一些交易数据和公开信息中,将这些神秘炒家们的获利路线挖掘出来。
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3个月,大宗交易的每月成交量仅在1000多万股左右,这和几年前大宗交易市场成交水平相当。但到了4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量突然比3月份增加好几倍,达到9300万股;5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量已上升至1.3亿股,随后继续猛增,11月份达到7.8亿股,12月份更高达14.92亿股。而大宗交易市场也由此滋生出一些嗅觉敏锐的炒家们,他们在大宗交易市场中开辟了一条“安全”的获利通道。
“大小非”减持“中转站”
不过,对于“过桥减持”的做法,市场一直只是猜测,毕竟没有哪个“大小非”会站出来承认自己确实做了“过桥”。然而,一家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却让“过桥减持”露了马脚。去年5月23日,
此外,发生在ST雄震、
内幕低价成交里面有门道。在大宗交易市场成交的股票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股票的成交价格通常会比当天二级市场收盘价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折价交易。
据WIND资讯统计,从去年4月20日“大小非”减持新规出台后,到今年3月份,沪深两市发生的1463笔大宗交易中,有八成是折价成交的。这其中,约65%的交易折价幅度在10%以下,另有15%的交易折价幅度在10%以上。记者随机翻阅近期沪市发生的大宗交易,就在5月18日沪市成交的6笔大宗交易中,竟然全部是折价成交。其中,折扣最多的是太龙药业(600222,股吧),当天该股的收盘价为6.48元,但大宗交易价格却只有5.6元,折扣幅度达到15.74%。而卖出方正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河南开祥化工。
“事实上,大宗交易买卖双方所成交的价格可能比公开数据看到的还要低。”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大宗交易在交易所市场完成,而且“大小非”大多采用券商托管的方式进行交易,只要双方协商好价格便可交易,这就使得大宗交易又多了一些门道。
“低折扣、高回扣是业内比较流行的做法,但主要是针对‘大小非’。”一位了解内情的私募人士向记者透露,所谓低折扣、高回扣就是买卖双方在私底下约定一个交易价格,同时再约定一个在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易价格。真实的价格会远远低于大宗交易平台的价格,这里的差价就是中介的利润。
设局主力也在大宗交易里下套,大宗交易的火爆,还成全了另一些被A股套住的庄家以及正准备诱多出货的主力。
2008年,A股大跌65%,个股的跌幅甚至超过70%。股民、基金、私募、庄家都损失惨重。不过,聪明的庄家们很快就学会了在大宗交易市场中设套儿。补仓,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对二级市场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出货,则弄出特大的响动,投资者只要跟风买进,正好给庄家提供出货机会。
“知道去年十一二月份大宗交易为什么那么火吗?一些被套的庄家们也开始利用大宗交易从事‘技术活’了。”一位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大宗交易折扣低,手续费也低,正好适合庄家拉低成本。一些投资者喜欢看K线,结合成交量分析并跟庄获利。但现在不灵了,庄家在大宗交易平台补仓、摊薄成本,你要是算不好,正中庄家的圈套。”
这位人士同时告诉记者,利用大宗交易系统来给散户设套,只不过是主力过去惯用伎俩的翻版。如果个股在大宗交易系统上榜后就迅速下跌,基本上可以怀疑主力是有预谋的。而记者的调查显示,今年4月底初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的ST百花,就属于在大宗交易出现后连续下跌的。5月18日,ST百花拉出复牌以后的第12个涨停。而就在当天,该股在沪市发生了两笔大宗交易,卖方为银河证券乌鲁木齐解放北路营业部,买方分别是
合谋
其实不然。机构们只是借大宗交易完成建仓、分仓等工作而已。以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为例,今年4月15日,该营业部一天卖出36只蓝筹股,成交金额近7.7亿元。而买入方全是国泰君安总部。去年年底,这种情况也发生在QFII云集的另一家营业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该营业部曾连续4个交易日累计卖出44只大盘蓝筹股,总金额达25.33亿元。而买入方分别为国泰君安总部和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席位。
“很明显,是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在做‘对倒’。”一位券商营业部副总对记者表示,“对倒”主要是为另一些机构完成“分仓”或“建仓”工作。“比如指数型基金获准发行,这些基金一旦成立,必须对进入
大宗交易的交易时间为交易日的15:00-15:30。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由买方和卖方在当日最高和最低成交价格之间确定。买卖双方达成一致,并由证券交易所确认后方可成交。大宗交易的成交价不作为该证券当日的收盘价。大宗交易的成交量在收盘后计入该证券的成交总量。并且每笔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成交价及买卖双方于收盘后单独公布,大宗交易是不纳入指数计算的,因此对于当天的指数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