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育学考研|每日一练Day3:孔子的教学方法

标签:
教育教育学教育学考研辅导考研 |
分类: 用心教育学考研 |
栏目介绍
小可爱们好呀!我们的【每日一练打卡】栏目已经上线陪伴大家啦~
【每日一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知识点,每周一至周五每天带大家巩固一个教育学知识点。
【考点汇总】每周六汇总发布一周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回顾。
题目均为高频考点或历年真题,对大家的复习是很有帮助哒!让我们开始今年的战斗吧~
今日知识点
Day3
孔子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孔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如他评价学生的品格优点时说“由也果”“ 赐也达”等。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子释为: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学思行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过程中,单纯的学和单纯的思,都存在片面性。孔子强调学习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之中,为社会实践服务,能够“行”,也就是证明“已有学"
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需要师生双方配合协作,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一,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
第二,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
第三,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随堂练习
请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什么意思呢?(动动小手写出来)
上期答案:D
【解析】对于前3个选项,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不仅把教育扩展到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里的有教无类和奴隶主阶级分等级、分教育对象的方式形成了对比,延伸了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含义。对于D选项,孔子有教无类虽然扩大了教育对象,但只是相对的,并没有完全实现教育公平。
同学们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答案和分析即可
今日题目的答案和解析将在明天公布
每日打卡,每日进步
明天见~
用心教育团队:以教育学考研辅导和服务为宗旨,第一时间为你推送教育学考研相关政策、招录信息、最新考研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