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张岱史阙序

(2019-02-28 05:06:1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读张岱

读张岱史阙序
明纪史阙收录于《中国野史集成》14。史阙,顾名思义,是对正史的补充。但不单单是补充,正史往往高大正确、闪烁其词、欲盖弥彰,野史往往一语中的、抽丝剥茧、慧眼如炬。
张岱提出“从魄求全”的主张——“抬遗补阙,得一语焉,则全传为之生动,得一事焉,则全史为之活现。”与其舍形取影的文学主张一脉相承。作文作史,不在于拉拉杂杂,摄取精神为要。得神则中的,得魄有灵魂。张岱贯彻了庄子、苏轼、徐渭的文学主张。
孔子和庄子,就像是正史和野史,只看正史,会片面,参校野史,才能看得全面。孔子,一定程度上是是迎合派,庄子,就是那个反对派。一个是官方,一个是民间。相辅相成,才是读史之道。读孔子,会关注于礼仪、仁德、孝悌、忠信;读庄子,更容易察觉到野民百姓的颠沛流离、生灵涂炭。所以,张岱既读孔子也读庄子,他的作品既有正史典籍的洗礼,也有野史杂书的滋养。杂学旁收,兼收并蓄。孕育出了伟大的红楼梦。

原文——
张岱
 《春秋》“夏五”,阙文也,有所疑而阙之也。如疑,何不并“夏五”而阙之?阙矣,而又书“夏五”者何居?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书之,义也;不书,义也:不书而又书之,亦义也。故不书者,月之阙也;不书而书者,月之食也。月食而阙,其魄未始阙也,从魄而求之,则其全月见矣。
 由唐言之,六月四日,语多隐微,月食而匿也。太宗令史官直书玄武门事,则月食而不匿也。食而匿,则更之道不存食而不匿,则更之道存。不匿,则人得而指之,指则鼓,鼓则驰,驰则走。走者救也,救者更也。使太宗异日而悔焉,则更之道也。太宗不自悔而使后人知鉴焉,亦更之道也。此史之所以重且要也。虽然,玄武门事,应匿者也。此而不匿,更无可匿者矣。
  余读唐野史,太宗好王右军书,出奇吊诡,如萧翼赚《兰亭》一事,史反不之载焉。岂以此事为不佳,故为尊者讳乎?抑见之不得其真乎?余于是恨史之不赅也,为之上下古今,搜集异书,每于正史世、纪之外,抬遗补阙。得一语焉,则全传为之生动,得一事焉,则全史为之活现。苏子瞻灯下自顾,见其频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东坡,盖“传神正在阿堵”耳。
  余又尝读正史,太宗之敬礼魏徵,备极形至,使后世之拙笔为之累千百言不能尽者,只以“鹞死怀中”四字尽之,则是千百言阙而四字不阙也。读史者由此四字求之,则书隙中有全史在焉,奚阙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