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红楼梦真相还原》第七集 七七四九藏东西

标签:
转载 |
第七集
《红楼梦》把第四十九回安排在正东方,正东方第四十九回的“四十九”数,是七、七相乘得到的“四十九”数,为什么要将“四十九”数安排在正东方?将“四十九”数安排在其他方位,如安排在正南、正西、正北,或者其他方位可不可以?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主要原因有两个。
查:《红楼梦》章回结构山子图(见图例一)
第二个原因:“七七四九藏东西”隐藏着东边一个“明七”,西边一个“暗七”。东边“明七”、西边“暗七”的存在,对应《红楼梦》中“东边是宁国府,西边是荣国府”的章回安排。中医认为:正东方为木之正位,木藏魂;正西方为金之正位,金藏魄;《红楼梦》安排东西宁荣二府魂魄两现的目的,就是希望《红楼梦》是一部充满活力的书,是一部生命力旺盛的书。因此把四十九回安排在正东方的“灵魂”位置,是顺理成章的一种必然安排。
除去以上原因,“七七四九藏东西”在《红楼梦》中,还有其他含义吗?当然有,这就是“巧姐儿”七月初七生日的又一种章回密码。
1、巧姐儿巧在何处
王熙凤的女儿,原叫大姐儿,因时常生病,又没有名字,于是请刘姥姥起了个“巧哥儿”的名字。故事发生在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受到贾母、王熙凤等人的热情款待。在刘姥姥离开大观园的前一天,因大姐儿找母亲王熙凤,得到王夫人一块糕,站在风地里吃了,就因风吹着发热生起病来。刘姥姥指点王熙凤翻看祟书本子《玉匣记》查验,原来大姐儿是撞着了东南方花神,经烧纸送祟,大姐儿安稳睡了。然后王熙凤请刘姥姥帮大姐儿起个名,刘姥姥根据大姐儿七月初七的生日,便用“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为大姐儿起名“巧哥儿”,“巧哥儿”就是“巧姐儿”。
巧姐儿的起名过程,仍然与章回结构密切相关,“大姐儿、风地里、东南方花神、七月初七日、以毒攻毒、以火攻火。”都是章回安排的密码暗语。
对照:《红楼梦》章回结构山子图(见图例一)
解“大姐儿”:大姐儿第一次真正出场于第四十二回,方位东南方。在八卦万物类象人物上,东南方为后天八卦巽卦正位,巽为长女,“巧姐”是王熙凤长女,长为大,所以叫“大姐儿”,安排出场于东南方第四十二回。
解“风地里”:在八卦万物类象天时上,巽卦为风,方位在东南方。大姐儿一出场吃糕便站在易患风疾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东南方第四十二回,“风地里”便是“风吹之地”。
解“东南方花神”:在八卦万物类象地理上,东南之地,为草木茂秀,花果菜园之所,为后天八卦巽卦正位。在时间上为春去夏来,是芒种节“花神”退位之前,将“东南方花神”的“东南方”三字和“花神”二字,坐实在大姐儿出场时的东南方第四十二回,即符合章回结构安排,又顺理成章。
解“七月初七日”:先天八卦东南方为兑二卦正位,后天八卦东南方为巽卦位正位,兑二数加巽五数,等于“七”,是一个隐藏的“暗七”,可作为“七月”讲。与东南方对应的西北方,有先天八卦艮卦“七”之数,此“七”仍然是一个隐藏的“暗七”,可作“七日”讲。将“七月初七日”藏匿在东南方第四十二回,既照应了方位的对应安排,又相互藏着“暗七”,可以说是巧而又巧的“七巧”安排。
解“以毒攻毒、以火攻火”:
所谓“以毒攻毒”,暗指章回结构图中的东南方十二生肖位的“辰龙、巳蛇”,西北方十二生肖位的“戌狗、亥猪”,意思为辰龙和戌狗相冲、相克,巳蛇和亥猪相冲、相克,其状态为对冲、对碰、对撞、互不相让、所以用“以毒攻毒”强调章回结构的对应关系。
所谓“以火攻火”,暗指章回结构图中的西北方,有逆时针第二章回的“二”,为“明二”。在先天五行分类上,“二”为先天五行“火”,第二章回的“二”,为“明二火”。在“明二火”对应方位的东南方,有先天八卦兑二卦的“二”,“二”仍为先天五行“火”,为“暗二火”。意思仍为相冲、相克,其状态也为对冲、对碰、对撞。所以用“以火攻火”的“明火”与“暗火”形容章回结构的对应关系。
2、住进大观园人物方位安排
在第二十三回中,安排了哪些人住进大观园?住在什么地方?住在什么方位?与章回结构有什么关系?
对照:《红楼梦》大观园景点方位分布图
《红楼梦》大观园诸钗居住方位图
大观园共住进七个人:
薛宝钗住蘅芜苑,方位在正北方;
林黛玉住潇湘馆,方位在正西方;
贾迎春住缀锦楼,方位在东北方;
贾探春住秋爽斋,方位在西北方;
贾惜春住蓼风轩,方位在东南方;
李纨住稻香村,方位在正南方;
贾宝玉住怡红院,方位在正东方。
在八个方位中,有诸多房屋景点重叠在各自方位中,唯独西南方无人居住,为什么?
因为西南方为后天八卦坤卦阴位,在八门中,坤方为死门,所以西南方是大观园中最为冷僻处,是林黛玉葬花处,没有安排人住。
但大观园面积有三里半大,园中房屋景点几十处,不多不少只住进七人,难道就不显得过分空旷而不近情理吗?究其原因,大观园是故事情节的需要凭空虚构出来的一个“虚园”,既是“虚园”,便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往大处想则可大到天边,往小处想则可近在眼前,近在方寸之间的章回结构图中。而章回结构图所遵循的,就是八卦八方的寓意原则,安排七个人住进七个方位,留出西南方无人居住的构思,是符合章回结构图的逻辑和寓意的。
为了提示读者,第十七回,文本写贾政、贾宝玉等人游大观园时,一面走,一面说,突然青山斜阻。在“青山斜阻”处,有一条关于“斜”字的脂批,这条脂批我们在第五集说过,脂批对大观园的“虚园”性质说得很清楚:“‘斜’字细,不必拘定方向。诸钗所居之处,若稻香村、潇湘馆、怡红院、秋爽斋、蘅芜苑等都相隔不远,究竟只在一隅;然处置得巧妙,使人见其千丘万壑,恍然不知所穷,所谓‘会心处不在乎远’,大抵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全在人之穿插布置耳。”
“诸钗所居之处相隔不远,只在一隅。”“一隅”就是“角落”的意思,只要“处置得巧妙”,“会心处不在乎远”,大观园“不必拘定方向”,因为大观园的远近方位,“全在人之穿插布置”。
这就清楚说明,大观园是依据章回结构图想象、虚构出来的,把李纨七人安排在八卦八门的七个方位中,是有道理依据的。同时也说明,“大观园”只在章回结构图的方寸之间,七人所居之处全在作者的巧妙穿插布置。
至于世人错把大观园这座“虚园”当“实园”,去换算面积,去考证遗址,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所以才会有“使人见其千丘万壑,恍然不知所穷”的脂批。
那么,李纨七人住进大观“虚园”不同方位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红楼梦》章回结构山子图”东、西、南、北大对称方位安排,我们依次对“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解读如下:
解“有凤来仪”:
凤,为百禽之王,在禽类之中,凤与鸡的类比频率最高,比如“掉毛凤凰不如鸡”,“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等,在十二生肖安排中,只有酉鸡属于禽类,酉鸡的方位在正西方,“有凤”二字,点明正西方是“凤”之所在;“来仪”含有“归附、依附”的意思。“有凤来仪”的含义,是说一只凤归附在了正西方的禽类位,酉鸡位,正西方为后天八卦兑卦位,兑为“少女”,林黛玉就是少女,是说像凤一样的美丽少女林黛玉归附在了大观园的正西方。
“有凤来仪”四字后被贾元春赐名为“潇湘馆”,由林黛玉居住。
解“红香绿玉”:
“红香绿玉”先被贾元春改作“怡红快绿”,后又改叫“怡红院”。无论是“红香绿玉”、 “怡红快绿”,还是“怡红院”,所指方位都在正东方。正东方是十二生肖卯兔位,卯兔五行属木,这个季节是春二月。在春二月的自然界中,正是鲜花灿烂,万紫千红,飘香四溢的景象,一切绿色植物正茂盛生长,“春二月”的景象正是“红香绿玉”的象征性描述。让贾宝玉这位荣国府的“宝二爷”住进正东方“怡红院”,就是为了对应正东方卯兔位的“春二月”。“怡红院”由贾宝玉居住,方位坐实在章回结构图的正东方,对应正西方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
解“杏帘在望”:
“杏帘在望”被贾元春赐名为“浣葛山庄”,后又改叫“稻香村”,文本中在描写稻香村的景象时,如此写到:“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火”无论是在“河图、洛书”,还是在“后天八卦”安排中,方位都在正南方。正南方又处于十二生肖的午马火位,火为红色。“喷火蒸霞”、“杏花”都是对“火红色”的描写,点明“稻香村”正处于正南方夏天五月,气候炎热,正是稻花飘香的季节,题名“稻香村”,正是把方位坐实在正南方。
“稻香村”由“稻香老农”李纨居住。
另外,“洛书”歌诀有“戴九”之说,“戴九”的方位在正南方。“九”为首,为头,李纨是诗社社长,属于诸钗最年长者,说明李纨居住的“稻香村”在正南方“戴九”之位。
解“蘅芷清芬”:
“蘅芷清芬”被贾元春赐名为“蘅芜苑”,由薛宝钗居住。“蘅芜苑”在第四十回贾母、刘姥姥等人游览时,文本中形容“蘅芜苑”如“雪洞一般”,“雪”属性同水,暗示“蘅芜苑”坐落方位在正北方子鼠水位。正北方在季节分布上,为冬天冰天雪地之时,对应“护官符”中“丰年好大雪”的薛家正位,符合“雪洞一般”的景象描述。
至此,林黛玉住“潇湘馆”,方位正西方;贾宝玉住“怡红院”,方位正东方;李纨住“稻香村”,方位正南方;薛宝钗住“蘅芜苑”,方位正北方。即正西到正东,正南到正北四个方位都有了明确的对应。
至于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人住处,第十八回有明确提示,“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在这段文字提示中,方位有正北、东北、西北、东南。正北“大观楼”为省亲正殿。东北飞楼“缀锦阁”由贾迎春居住。西北斜楼“含芳阁”与贾探春居住的“秋爽斋”同处西北方位,西北为乾卦位,“乾”字含有“高堂、大厦、高亢”的意思,所以贾探春的“秋爽斋”摆设又大又气派。“蓼风轩”之“风”字,点明其方位在东南方,在后天八卦巽卦位,巽为风。东南方在古代通常为寺庙、道观居所,为山林仙道之人活动场所,所以安排出家人妙玉出场于东南方第十八回,安排贾惜春住进“蓼风轩”,与妙玉同处一个方位。这些安排都属于章回结构精心设计的必然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大观园除西南方不住人之外,李纨七人分别住进了七个不同的地方,此七个地方与贾政等人游大观园,只游七个方位,不游西南方的道理一样,都因为西南方为坤宫死门。不住西南方,不游西南方,是遵循并受制于中国古代术数体系的组合规则。让西南方在这两个情节安排上轮空,是为了让西南方另派用场。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为什么不住、不游西南方?
3、凹晶溪馆对应凸碧山庄
《红楼梦》在章回大对称结构安排中,最为独特的创作方法之一,就是不给读者轻易解读反面文章的机会,为达到预期效果,《红楼梦》千方百计用了许许多多只有作者心知肚明、或隐或现、或明或暗、或虚或实的章回密码暗语,真假难辨又错综复杂地填写组装进《红楼梦》。作者一方面千方百计藏着掖着《红楼梦》章回结构密码,一方面又在紧要处透露出相关信息,第七十六回的章回标题就透露出了本不该透露的重要信息。第七十六回的标题是:“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此标题点明并坐实章回结构安排的方位朝向,是一百二十回章回标题中唯一一次信息大透露,唯一一次章回大对称结构的大实写。
第七十六回,贾母带众人在山上赏月,由于贾母感叹参加赏月的人少,不如往年热闹,使得林黛玉对景感怀,悄然垂泪。史湘云为了安慰林黛玉,提议她们两人来联诗,林黛玉说人太嘈杂,哪会有诗兴?这就引出了史湘云的一番话。
史湘云说:“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
这段话,几乎都是针对章回结构的特点特征所言,是一组密码暗语的直接翻译,指向性清楚、明了。在史湘云的话中,哪些字句体现了章回结构的特点特征呢?
对照:《红楼梦》章回结构山子图(见图例一)
我们先说“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
在后天八卦排序中,东北方为艮卦位置,艮为山,为八卦八方中唯一的高山所在地。山之高处为凸出之处,凸出之处可以指代为虚拟的房宇楼阁,因此称为“凸碧山庄”。
“这山”的“这”字,点明“这山”是一座一眼就可以看见的“明山”,而只有东北方的艮山,才是一眼能看见的“明山”,这就点明“凸碧山庄”坐落在东北方艮山,坐落在“明山”上。关于“凸”字读音,史湘云特别提醒念着“拱”音,“拱”有“弧形、凸出”的意思,仍然点明这是一座有明显弧形特征的山,是东北方的艮山。再次提示“凸碧山庄”在章回结构中的对称性及重要性。
再说“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晶”:
文本中如此描写“凹晶溪馆”:林黛玉、史湘云说着话,“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故只有两个老婆子上夜。”
此段描写中有一条脂批:“点明妙!不然此园竟有多大地亩了。”
此段描写的重点在“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凹晶溪馆’”。反过来讲,离开“凹晶溪馆”,只一转弯,便上山坡,就是“凸碧山庄”。点明两地距离“转弯”就到,近在眼前,只在方寸之间,因为章回结构图方寸之间就充分展现了大观园万千气象。
东北方艮山,为山之高处,与之对应的西南方为山之低洼处,符合“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的八卦八方特点特征。至于“近水处”,只要立足西南方低洼处,举眼便见正北方水。所谓“近水”,是人站在图中的视觉运动,所见既可为山,也可为水。
史湘云的话明确强调了“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具有“凸凹、上下、明暗、高矮、山水”的对应关系,拱出的地方为凸、为上、为明、为高、为山;低洼的地方为凹、为下、为暗、为矮、为水。
在“凹晶溪馆”的描写上,强调这个地方房子不多,房子矮小,只有两个老婆子守夜。贾政等人不游西南方女人的禁地,西南方无人居住,李纨等七人不住西南方的原因,就是暗写了一个“凹晶溪馆”葬花冢。
至此,第七十六回的章回标题所隐藏的对应关系已经明确。在细节描写上,贾母等人在东北方艮山“生门”的“凸碧山庄”赏月品笛感凄清,林黛玉、史湘云在西南方坤方“死门”的“凹晶溪馆”赏月联诗悲寂寞。一感一想,发生时间同时安排在中秋夜赏月之时;一凸一凹,一“生门”,一“死门”,点明章回的对称性结构。不仅如此,在林黛玉、史湘云联诗开始之前,两人以数栏杆直棍定韵,林黛玉不多不少,开口即是“十六根”。什么意思?第七十六回安排在西南方,“十六根”暗指与西南方对应的第十六回,因为第十六回安排在东北方,再次明确提醒章回结构西南方与东北方的对应、对称关系。
4、六朝骈文藏章回
在第十一回,王熙凤到宁国府庆贺贾敬寿辰,探望秦可卿的病回来,路过会芳园时,有一篇赞赏会芳园的骈文,原文是: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对照:《红楼梦》章回结构山子图(见图例一)
这篇骈文的出现,显得很突然,一直令很多专家读者不解,不知道《红楼梦》为什么用骈文体描写会芳园,《红楼梦》在此用骈文,自然有深意。因为赞会芳园的这篇骈文,是《红楼梦》章回结构及主题思想的形象化描述。
我们先逐一来解读这篇骈文。
“黄花满地”:
“黄”字取象“洛书”中央五黄土的“黄”字;“花”指章回结构总图不同方位中的章回次数安排,因为分隔线的平行划分,使其具有花瓣形状。“黄花满地”是“花满黄地”的倒装,“花满黄地”,暗喻一百二十章回像花瓣一样布满在章回结构图中。
“白柳横坡”:
“白”字指西方后天八卦兑卦金和西方生肖酉金,金为白色;“柳”用拆字法,可拆为东方“卯兔木”,“白柳”二字,是章回结构图的东、西对应关系;站在章回结构图正南方第十一回向前看,“白柳横坡”,指西方白金和东方卯木横在先、后天八卦的两座艮山之前,“横坡”就是“横山”。
“小桥通若耶之溪”:
此句重点在“小桥通溪”四字,“小桥”指章回结构总图第二圈的分隔线,无论任何一条分隔线都可称为“小桥”,都可通连正北方水位,“溪”是水的意思。
“曲径接天台之路”:
“曲径”指贾政等人巡游大观园的第一个景点“曲径通幽处”,即东北方艮山;“天台”的“台”,指“平台”,“平台”设在地平面上,“台”暗喻“地”字,“天台”就是“天地”,就是“天圆地方”,寓意章回结构图有“天圆地方”的特征,“接天台之路”,就是连接“天圆地方”章回结构图。同时,“天台”还是“台天”二字的倒装,“台天”就是“地天”,因为这段描写出于第十一回,而“十一”数是六十四卦的第十一卦“地天泰”卦,“曲径通幽处”又在东北方艮山位,“地天泰”卦和“曲径通幽处”都暗寓女人的希望之路,理想之路。
“石中清流激湍”:
“石”指东北后天艮山,西北先天艮山,山即是石,两石之间就是“石中”,“清流”指“两石”之间的正北方水,“激湍”二字形容正北方水从东北艮山、西北艮山两山之间涌出的湍急状态。
以上展现的五个景象,是王熙凤站在章回结构总图正南方第十一回的视觉效果。
“篱落飘香”:
指正南方稻香村的篱笆墙及稻花飘香的情景。
“树头红叶翩翻”:
指正东方怡红院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
“疏林如画”:
指正西方潇湘馆万竿竹林如画。
“西风乍紧”:
指正西方。西风指秋风,秋风有肃杀之意,西又代表金,金克木,代表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残害,所以林黛玉第二十七回“葬花词”中吟叹道“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指的就是“西风乍紧”的社会现实对女人的遏制、压迫。
“初罢莺啼”:
指正东方。“莺”在初春开始鸣叫,所以“莺”又称为“春鸟”。春天有三个月,第一个月为初春,“初罢”指初春结束之后进入第二个月,即正东方卯月,“初罢莺啼”的意思是,初春结束之后,在正东方卯月听到“莺”的啼鸣声。
“暖日当暄”:
指正南方。“暖日当暄”有四个“日”字,后天八卦正南方为离卦,离代表火,代表日,“暖日”二字指的就是南方的太阳当空高悬。
“又添蛩语”:
指正北方。“蛩”一指传说中居住在北海内的怪兽,北海即北方;一指蟋蟀,蟋蟀称为“寒虫”,“寒”也指冬天北方。
“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四句,提示的仍然是西、东对应,南、北对应,遥相辉映的章回大对称格局。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这两句,站在章回结构总图的正南方,“纵观西北”好理解,因为“西北”在左前方,而“遥望东南”就令人费解,因为“东南”在右下方,与正南方很近,怎么能说是“遥望”呢?其实,只要我们闭上眼睛,进入一种冥想状态,把整个章回结构图中的种种图影图象像放电视、电影一样的过一遍,一遍不够,再回放几遍,我们便可体会到“遥望东南”,“纵观西北”的对应方位,毕竟这只是一张图,要在图中表现千山万壑,我们只能借助作者的思维模式。借助作者的思维模式,我们便能感受到两山一水之间存在的“依山之榭,临水之轩”的景象,想象出依山所建的高房,临水盖起的小屋。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
“笙”是用口吹奏的一种管乐器;“簧”是管乐器发声的薄片,被比喻为舌头,比喻能说会道。“笙簧”都是竹字头,古代的文字写在竹简上,竹字头在此暗喻竹简。“笙簧盈耳,别有幽情”,暗喻《红楼梦》文本如同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精彩绝伦,而在精彩绝伦的背后,却隐藏着深远的思想。
“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罗”指章回结构有网状特征;“绮”本指丝织品,在此指《红楼梦》文本如同丝织品一样有经纬特点,穿插分布于纵横交错的章回结构图之中。所谓“倍添韵致”,形容《红楼梦》由于有了这样的章回结构布局,使《红楼梦》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完美统一,达到了美仑美奂的境界。
作者把赞会芳园的骈文放在第十一回,仍然是照应第十一卦“地天泰”卦,照应作者写作《红楼梦》的理想,正因为此,脂批在“曲径接天台之路”的后面说道:“点明题目。”所谓“点明题目”,就是点明《红楼梦》说的就是一个“地天泰”卦。正因为会芳园是《红楼梦》章回结构及《红楼梦》美好思想的形象化描述,是作者特意设置的密码暗语,所以在会芳园,贾瑞遇上王熙凤,对王熙凤起淫心,之后便被王熙凤设局害死。王熙凤害死贾瑞的第十二回,标题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其意思就是:读者如果像贾瑞一样只正照风月宝鉴,只看文章表面男女之间的情爱描写,那么就读不懂《红楼梦》反面文章,理解不了《红楼梦》的真实意图,自然走不出《红楼梦》故意设置的迷宫迷障,最终走进死胡同,结果肯定是死路一条。
《红楼梦》之所以在会芳园用骈文,其玄机源于骈文与《红楼梦》的写作地点有关。
骈文,是形成于六朝的一种文体,古人把骈文也称为“六朝文”。
六朝在历史上有两指:
一是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以南京为国都的朝代,史称南朝六朝,简称六朝,也称六代;
二是三国的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这六个朝代都建都于北方,史称北朝六朝,也称六朝。
一般的说法,历史上的六朝,主要指的是六个以南京为国都的朝代,所以南京也称为“六朝古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骈文”、“六朝文”主要形成于南京,《红楼梦》采用骈文,就是为了暗示《红楼梦》这部书与骈文一样形成于六朝古都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