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我和墨人
谭铁山
我用缪斯谭的名字在网上发表过两篇文章。40年代初,我曾用缪斯的笔名发表过不少诗和散文,我在网上用这个名字,就是让某些人知道我尚在人间。
我和墨人正式(此前曾神交两年)结识,正是我用缪斯的笔名发表作品的时候。42年夏,我和墨人分别到达当时的第三文化城赣州(第一重庆,第二桂林),同住在高戏台(街道名)一幢楼房里。每到黄昏,两人漫步街头,晚间则写诗、论诗到深夜。我在墨人主编的诗刊《乾坤》上发表的律诗起始两句:“华灯甫上投双影,夜月频觑煮字人”即指此。当时流行苏联马耶可夫斯基的梯形诗。我和墨人就诗的形式作过多次尝试。与马耶可夫斯基不同的是:我们主张按音节的强弱决定诗句的高低。不久,两人供职一个报社,他任主笔,我任总编辑兼副刊主编。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到45年1月,日寇由湘东转攻赣州,我俩被迫分离。
解放后,我到处打听墨人的下落,后来在艾青主编的诗选上发现墨人的新诗《四月》,才知道他随机关迁往台湾,恢复了联系,彼此都感到恍如隔世。
墨人去台后的成就令人震惊。出版有近两百万字的大长篇《红尘》(被誉为当代的红楼梦)和《婆娑世界》《白雪青山》《滚滚长江》等长篇小说,连同《唐诗宋词寻幽探微》等著作,共56部。一千多万字,真可谓“著作等身”。墨人曾获美国两个荣誉文学博士、一个人文学博士学位;荣列英、美、印出版的《国际诗人》《国际作家》《国际文学史》《世界名人录》等廿多部中外辞书。最近又入选《世界知名作家、艺术家辞典》。我在我所写的律诗中有“我似江淹才已尽,君如庾信誉常新”句。
墨人热爱祖国恋乡土,忠于爱情重友情。
墨人热爱祖国反映在他的诗句和小说里。我着重指出三点:
一、墨人的小儿子是美国化工博士,且已入美国籍,成了美籍华人。墨人说:“台湾人都以入美国籍为荣,我则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说得好!中国人(大陆和台湾)都入外国籍,中国还能存在么?
二、有一次墨人出席韩中(台湾)作家会议。韩国有作家否定韩国和中国的文化渊源,墨人摆出历史事实,韩国作家瞠目结舌。
三、墨人在《唐诗宋词寻幽探微》中,对当时的台湾文化西洋化倾向的揭露和批判,不遗余力。
墨人恋乡情结,无论在诗词还是小说中都有强烈反映,长篇小说《白雪青山》即以庐山为背景。88年台湾开放探亲,墨人欣喜若狂,当即赋《鹧鸪天》词一首:“少小离家老未回,皤鬓岁月尽成灰,棲尽海上长为客,心系江南岭上梅。……我最赞赏他的长相思《乡思》:“忆江南,梦江洲,梦见匡庐一片秋,长江月夜流。桑枝柔,柳枝柔,甘棠湖水绿悠悠,相思到白头。”将思乡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墨人在台湾有金钱(不是大款,但月俸相当于人民币二万元左右),有地位(文学地位大师级,行政职务相当于大陆的司长),但不为色所惑,与妻曾丽春女士长相厮守,最近他的诗作中就有“拙荆患难长相共”句。琼瑶的小说和电视剧传入大陆后,已成了大陆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实,墨人的文学成就在琼瑶之上,只是他忠于爱情,不善谈恋爱,也就不擅长写爱情小说而已。
墨人在台收到我给他的第一封信喜出望外。他空出客厅,一家人合影寄赠,连怀孕的女儿穿着孕服也参加了,其情如此。他的大陆文学之旅,一路结识了不少作家,特别是在北京、上海,与文艺界头面人物相交甚厚。尽管如此,我去信必复,而且在几天内发出。结交六十多年,如此念旧,可见他不是“一阔脸就变”的人物。
九江师专成立了墨人作品研究会。我建议对墨人的诗词风格也作些研究。墨人的诗词去台前后风格迥异。去台前,诗多实写,如在我所编的副刊上发表的一首诗:“年年客地看花飞,春去春来又几回?花开花落催人老,夜夜心归人未归”;去台后的诗词,他的《风雨吟》有代表性:“两耳风声兼雨声,千山万壑一人行。低唱浅吟疑无路,一曲向歌神鬼惊。”墨人深通儒释道三家思想,推崇吕纯阳(洞宾)和寒山、拾得等人,三家思想有的反映到诗句中,这就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希望九江师专在墨人诗词研究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