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报告(造贝学校 王翠)《围绕单元主题,巧设单课小话题,加强教学整体性的研究》
(2017-09-29 19:44:14)
标签:
教育 |
分类: “互联网 工作室”主题展评 |
《围绕单元主题,巧设单课小话题,加强教学整体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珠海市汪文华教师工作室 王翠 造贝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
新教材《English》经改版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每一个单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单元内的故事、词汇、句型等都与此主题相关,这就要求教师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摒弃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英语教学更加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
通常在教学中,一个单元需要3-4个课时来完成。我发现自己有时容易以单一课时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考虑;各课时之间缺乏相关性,彼此孤立。我不禁思考:应该怎样让单元内的每个课时联系起来呢?
一篇精彩的文章,通常会有一个大标题和几个小标题构成,小标题围绕大标题来展开叙述,使故事更加生动丰满。单元设计也可以如此:根据单元主题,每个课时提炼、设计相关的小话题作为课题,这样不仅可以让课时与课时之间有延续性和相关性,而且设定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另外,通过这个研究,可以收集适合我校师生的教学素材,整理成册,供教师使用,提高备课效率。
二、概念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曾指出:应该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依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方式,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正确把握单元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各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形成侧重点不同的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体发展。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英语教学,是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
我们不能把“整体”简单理解为“部分之和”,重视各部分间的综合才是真正把握了“整体”。
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提倡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课的独立,而是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
语言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单元来完成的,语言知识的训练必须通过几步框架(scaffolding)来搭建——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导向,来帮助学生推进知识学习与训练,所以提炼合适的话题对于语言的学习很重要。老师们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首先要做到解读单元主题,然后确立单课小话题。
三、如何在单元整体设计下,有效设计单课小话题语境
(一)研读教材,挖掘单元主题内部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合理划分课时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剖析教材内部单元每个页面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编写者编排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能正确、合理地划分课时,并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教师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和选择与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只是在各个课时中的整体呈现,而更是一个单元中前后知识的联系。一般而言,一个课时要涉及同一单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版块的内容,如何实现各版块的优化组合,应当因教材、学情、教师的思维方式及教学风格而定。虽然不同组合能体现不同的教学特色,但组合的优劣程度却是形成不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优化组合各版块教学内容是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后的首要任务,也是形成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手段等的重要前提,更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在组合版块内容时,教师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 注重相近内容的组合;2.
注重词、句的整合;
3. 注重新知识与活动方式的融合;4.
注重静、教师应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把握好每一课时的重点内容和次要内容;
2. 注重各课时内容之间的联系;3.
关注课时之间的承上启下环节。
(二)诠释主题,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之间的联系,设计有效话题
英语是语言,而语言知识学习的推进是有着思维碰撞的过程。它不是孤立的,而是基于语篇和情景的,学习的方法是主动的学习的过程。通过话题的提出,我们进行的语篇再构和语言训练就有了完整的语言环境。另外语言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单元来完成的,语言知识的训练必须通过几步框架(搭脚手架)来搭建,以单元为单位,以语篇为媒介,以话题为导向,来帮助学生推进知识学习与训练。所以提炼合适的话题对于语言的学习很重要。
1、基于主题,确立话题范围
话题的设定必须基于主题,基于单元内容,不能随意发挥。话题太大,指向不明确,内容就会显得凌乱,而话题太小,就没有学生发挥空间,无话可说。
2、基于目标,确定话题的难度
话题的设定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它是文本内容的发源地,也是课堂语言学习、交流的源点和归宿。因此话题的难度要适宜,不能超越单元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位老师上Colors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天空、大海、河流和山川等自然世界颜色的变化,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描述,学习句型What
can you
see?和What
color is it?通过感受周围的色彩变化,感悟生活的美。教师设定的话题是1、The
colorful world 2、My
colorful life 和My
favourite color发现第一课时和第三课时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也有话可说,表现积极,但是第二课时的话题,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都太少、太浅薄,话题太深刻、难度太高,在输出环节,大部分孩子没法达到教师的期望。可以改为The
colorful
days.
3、基于教学内容,确立话题间的联系和层次
作为单元整体,单课时话题之间一定要有内在的联系,不仅是知识体系上的联系,也是过程和情感上的联系,它们之间可能是过程的推进,也可能是难度的递增或是任务的增加,总之是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延续性和渐进性。
这样通过“宏观地考虑,整体地规划”,各个课时的目标更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也能安排得恰到好处,单元整体设计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它有助于学生构建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
(三)文本再构,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明确设计思路
在确立了课时话题之后,我们可根据话题和语言知识进行文本的设计,把核心词汇和句型融入语篇,使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在语境的推进中习得。在挖掘符合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后,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这样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人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情境性。教师要通过文本再构,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学习新内容又联系旧知识,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
文本再构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创编语言精确、难易适度、内涵丰富、情意生动的话语文本呢?在进行文本再构时,必须符合内容的“情感”要求,基于教村的单元主题并再构单课话题要符合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与生活情境,凸显内容的趣味性、思想性和文化性。
实施单元整体设计的文本的再构需把握好两个关注点:1.服务于情感目标的内容要求——应基于教材的单元主题并再构单课话题;应符合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与生活情景;应凸显内容的趣味性、思想性和文化性。2.解决语言目标的语言要求——应有旧知的复现,才能进行语言的积累;应是新知的整合,才能达成新知的学得;还应包含新知的习得,才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体验。有了这两点把握,教师在备课时不用敲破脑袋地天南地北地瞎编,或者千辛万苦地搜罗了全新的却和课文文本并不匹配的文本素材。
比如在教学B3U1
School
subject这一单元时,我创设了一个Tony’s
favourite day的整体情境,将story,vocabulary和practice的文本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再构,在一个统一的语境下反复输入有关school
subject这一主题的知识点,虽然每一课时的侧重点都不同,但都和主题密切相关,循序渐进的教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的复现又能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反复巩固所学新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四)构建“主题——话题”式的单元整体设计模式,合理创设话题语境,从整体到局部,以主题为引领,以话题为实施
1、单课话题语境的创设应注意单元大语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我们在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为整个单元创设一个有连贯的情境,一个单元所有的课时都在有连贯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有连贯的情境,学生不必花更多的时间适应新的情境,这样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交际的能力。
如B5U1Season
and Weather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学会sunny,
rainy, cloudy, windy,
warm, hot, wet, dry等关于天气的词汇;能了解并运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询问天气,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询问的天气作出正确应答;同时,通过现在生活中常用的网上交流方式e-mail,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
根据单元任务,我们可以进行话题式情境的创设:
B5U1Season and
Weather
课时
第一课时
four
seasons
vocabulary, target, story
第二课时
report
1&2, activity
第三课时
Weather in Australia and in Zhuhai
第四课时
like
and words
2、注意话题语境间的连续性和延伸性
话题语境的设计要尽量做到延伸性,使之能延伸到下节课或课后,使课与课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各个知识板块之间能相互结合,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们在进行主题——话题式的框架设计时,我们可以借鉴组织结构学的相关知识。在设计时,话题语境之间可以用话题人物或是故事串联成并列式的情境设计;可以用问题——子问题的结构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也可以用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串联成递进式的设计。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盛宴。
3、单课时话题语境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语境设计要真实、自然、生活化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语言使用者必须掌握语言在真实社会语境中的使用原则。”
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环境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化教材等学习材料,努力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自主地进行仿真的语言交际练习,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生不再是进行单纯的语言操练,而是基于情感而产生的自然倾吐,是真实的语言运用。
(2)语境设计要有意义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作者Jack
C.
Richards(2007)强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有意义的交流,就是双方都有获取信息的需求。我们的交流是建立在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之中的,彼此之间互相获取、传递信息。只有怀有对未知的渴望才会激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与别人交换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讲到B1U4
My
family一课时,我把自己的family
tree 以幻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包括家人的照片和真实姓名,让学生向我提问。学生兴趣盎然,连连发问:
Who’s she/he?
What’s her/his name? 这时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单词和句型上,而是在老师的家庭关系上,他们渴望知道老师的真实信息,而此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工具。
(3)语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
同一个话题,设计的语境也会是因教师的理解、自身的经验、素质等不同而不同,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语境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关注点。低年级儿童对动画、卡通、童话世界和其人物更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因为眼界和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则对生活的本身更感兴趣,他们对源于生活中的公众人物或公众话题更关注。
(4)语境的设计需连贯化
对于完整的一节英语课来说,本课话题语境的设计也切忌松散,缺乏连续,务必使情境设计体现连贯性,也就是朱浦老师说的全语境的过程设计。教师要始终把握重点和本课的大情境,提炼贯通全课的主线,并以主线链接各个小情境,从而使整堂课脉络清晰,目标明确,环环紧扣,有序推进,各环节过度自然,结合紧密。
四、 结语
我们把英语教材比作一棵树,那么单元好比树的主干,单元内的内容就是树枝上长出的很多大大小小的枝杈,它们是一个以主题螺旋上升编排的有机整体。因此,当我们关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就会关注知识内容的连续性,就会更关注主题、话题的前后联系,关注话题确立的有效性,关注语境设计的合理性,因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技能的递进训练,凸现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 Joanna Baker,
Heather Westrup.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Handbook[M].
London: VSO Books, 2000.
2.
陈琳,Printha
Ellis. New Standard English [M].
2004年7月第1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王珏老师关于《单元整体下,单课教学的有效性》的讲座
4、朱浦老师《与英语新课程同行》
5、唐冰《单元整体下,单课话题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