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判例58:农村集体土地上进行的村整体搬迁改造行为引发的搬迁安置补偿纠纷

(2024-02-17 15:24:29)
——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小孙家村村民委员会与潘兆玉因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一案
【裁判主旨】
          本案并非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纠纷,亦非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补偿协议纠纷,而是上诉人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日照市政府[2007]38号文件和日照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意见,在农村集体土地上进行的村整体搬迁改造行为引发的搬迁安置补偿纠纷,同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不具有同质性,应当由村民自治组织或当地政府统筹作出安排,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围,本案应驳回被上诉人的起诉。
【裁判文书】    
                                                   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书
                                                 (2020)鲁11民终1187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小孙家村村民委员会,住所地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小孙家村。
        法定代表人:王安喜,主任。
        委托诉讼代理人:山世乾,山东德衡(日照)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潘兆玉(曾用名潘照玉),男,1949年7月9日出生,汉族。
        委托诉讼代理人:许京伟,山东博特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小孙家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小孙家村委)因与被上诉人潘兆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2019)鲁1102民初391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织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小孙家村委上诉请求:1.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起诉或依法改判;2.一、二审诉讼费由被上诉人承担。事实和理由:一审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本案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主要事实及理由有如下几点:一、一审法院以双方无书面的房屋买卖合同,付款凭证摘由处无被上诉人签字等为由不认可38000元系购房款,该事实认定不清,上诉人是以38000元的价格购买了被上诉人的房屋。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涉案房屋购买于2001年,虽然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买卖合同,但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从当时在现场的村两委成员的陈述以及立字书、付款凭证的形成时间上看,在签订2001年9月9日立字书时,双方已经达成了以38000元购买房屋的合意,第二天,被上诉人及其儿子到上诉人处支取房款,付款凭证上明确记载“购买潘兆玉房屋5间及院子,价格为38000元”的字样,被上诉人还在38000元处按手印予以确认。该付款凭证实质上是一份房款收到条,其形式和记载的内容足以证明房屋买卖的事实,即被上诉人在凭证上签字以及在“摘由”金额处按手印等行为,均系被上诉人认可上诉人购买其房屋价格为38000元的事实,且该价格也符合当时的市场行情,双方的房屋买卖关系成立,被上诉人不再对原5间房屋拥有处分和收益的权利。2.一审法院以付款凭证摘由处无被上诉人签字,无书面合同,无需签订立字书等事项推定购买的事实存疑,该认定错误。法院上述推论无任何事实及法律依据,系强行说理。摘由全部记载在付款凭证处且有被上诉人的按手印确认,无需重复签字确认。从立字书的内容上看,系上诉人考虑到被上诉人配合拆除房屋,协议以后规划新房场时,可按村民待遇给予房场,2001年时,根本没有拆迁一说,更不存在补偿三处房屋问题。立字书与上诉人有没有权利处理涉案房屋没有任何关联,是否签订立字书不影响房屋买卖事实的认定。二、一审适用法律错误,本案不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批复,本案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一审中,被上诉人主张,涉案的五间房屋的拆除系拆迁,立字书系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按被上诉人的主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双方对拆迁补偿安置有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故本案不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三、立字书虽约定了被上诉人可以和村民老户一样按相同待遇获得房场或楼房,协议的客体是“待遇”,并非是直接给予三处楼房。立字书约定:“因潘兆玉…,今后本村有新规划房场和高层楼给潘兆玉享受与本村原老户村民同等待遇,并研究同意,给予三处楼房之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从该协议的前后语境分析,结合相关当事人的证言,可以明确该立字书的真实意思是:“潘兆玉房屋卖给村里并拆除,配合了村里的工作,因潘兆玉不在村里居住,如果以后村里再新规划房场,村里也将潘兆玉当做老户村民对待,老户村民怎么取得房场或楼房,潘兆玉也按照相同待遇取得”,而对于其他老户村民,上诉人也从来没有直接分配房屋的情况。村民拆迁安置获得的楼房均是用名下的民房置换而来,并非是无偿取得。被上诉人名下的房屋已经卖给村委并拆除,不能通过置换的方式获得楼房。但是,上诉人在一审中认可被上诉人依然享受老户村民待遇,也即,如果被上诉人符合要求,依然可以按照上诉人老户村民的待遇按照村民价格获得分户房等楼房。四、如果认定立字书中约定的系给予楼房,那么该立字书因合同的客体不确定而不成立。根据一审查明的事实以及立字书的内容可以看出,在签订该协议时,上诉人并没有建设过楼房,也没有拆迁安置计划;立字书中也没有明确所谓的“楼房”的坐落、面积、建设时间、建设方式等。所以,立字书所指的“楼房”并不确定,也绝不是现在拆迁安置的楼房,该协议因客体不确定而不成立。因原五间房屋系上诉人按市场价格购买,被上诉人并没有实际的利益损失,上诉人不应当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五、即使立字书成立,那么该协议因违反强制规定以及损害集体利益而无效,上诉人无过错。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部分成员无权单独处分村集体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村集体成员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上述法律规定均是强制性规范。立字书明显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协议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该立字书未经村两委以及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原书记和部分两委成员私下到被上诉人家中签署的,该行为严重损害了村集体的利益,协议无效。自该立字书签订以后,上诉人没有再划分宅基地,并非是上诉人可以划分但没有给予被上诉人。因原五间房屋系上诉人按市场价格购买,被上诉人并没有实际的利益损失,上诉人不应当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一审法院按照五间房屋的标准判决上诉人交付楼房没有任何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潘兆玉辩称,一、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房屋买卖合同关系,付款凭证只是单纯支取款项的单据,并不符合房屋买卖合同的形式,也并没有任何体现被上诉人有出卖房屋意思表示的内容。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第十三批)的决定废止,不再适用。三、立字书中不仅约定了被上诉人可享受本村原老户村民同等待遇,还约定了给予被上诉人三处楼房,两者是一种并列关系,并不冲突。依据立字书的约定,被上诉人不仅应享受同等待遇,而且应获得立字书约定的拆迁安置楼房。四、立字书中已明确约定给予被上诉人三处楼房,即使按照每处楼房70平米,被上诉人也将获得210平米房屋。一审综合上诉人的拆迁方案,结合立字书的约定及拆迁安置回迁房屋实际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等法律规定,作出一审判决,完全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五、立字书是经过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平等协商签订的协议,立字书并无合同法规定的无效情形,并不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规定,且已经上诉人盖章及被上诉人签字确认,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上诉人签订协议的目的是为村里的统一规划,完全是从村集体利益出发,更不存在恶意串通的情况,被上诉人也并没有因此获取宅基地,被上诉人房屋拆迁后,上诉人应按照立字书约定履行其自身义务。一审法院判决给付被上诉人两套共计180平米房屋,并不是因上诉人过错,而是基于双方存在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关系。
       综上所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依法驳回上诉人的上诉人请求。
潘兆玉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1.判令小孙家村委向潘兆玉交付安置楼房三处(每处楼房面积为110平方米);2.判令小孙家村委给付潘兆玉应享有的拆迁补偿利益,并依法确认潘兆玉享有与本村村民同等的福利待遇;3.诉讼费等由小孙家村委承担。后潘兆玉将诉讼请求第2项明确为要求确认潘兆玉享有补偿安置方案中第三条第二项第六、七款的相关待遇,后潘兆玉撤回了第2项诉讼请求。
一审中,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一审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
潘兆玉提供立字书一份,证明潘兆玉、小孙家村委已就涉案房屋达成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小孙家村委同意给予潘兆玉三处楼房的拆迁补偿利益及同等村民待遇。
        小孙家村委质证意见为:一、对潘兆玉提供的该证据立字书的真实性通过调查没有异议,但是立字书中涉及的“今后本村有新规划房场和高层楼给潘照玉享受于本村原老户村民同等待遇,并研究同意给予三处楼房之决定”表述的意思是今后研究,并不是当时2001年9月9日就研究决定了,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四条第八款和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村两委成员无权直接处分村集体资产,更无权处分今后将来的集体资产,故立字书内容明显违法无效。二、潘兆玉提供的该证据根本不能证实他在本案中主张的诉讼请求一和诉讼请求二,该立字书中根本没有免费向潘兆玉交付安置楼三处每处110平米的约定,所以潘兆玉应要依法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小孙家村委提供如下证据:证据一、购房款原始付款凭证,证实2001年9月9日,潘兆玉将其原有的位于村委会,潘兆玉及潘兆玉之子潘峰签字、捺印共同收到了该5间房屋及院落的转让款38000元,小孙家村拆除了潘兆玉潘兆玉原有的5间房屋及院落事实。证据二、小孙家村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方案,证实2013年3月30日,小孙家村村民自治通过了小孙家村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根据该方案,只有合法房屋才能产权置换安置楼,潘兆玉潘兆玉没有合法房屋拆除不享有产权置换的安置楼。证据三、2017年8月30日答辩人小孙家村两委召开的“潘照玉房屋问题专项会议”调查和研究会议记录,证实潘兆玉提交的涉案立字书中的经办人王安廷、金立廷和焦顺安还原当年村委会购买潘兆玉原有的5间房屋及院落经过和涉案立字书中涉及的房场、三处高层楼房都不是免费的;潘兆玉以此诉讼主张“向潘兆玉交付安置楼房三处(每处楼房面积为110平方米)”的请求完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证实2017年8月30日,小孙家村委小孙家村委会对潘兆玉提交的涉案立字书中涉及的房屋问题召开了专项会议进行研究,经过研究至今未与潘兆玉潘兆玉就涉案立字书中涉及的房屋问题达成协议,更未达成潘兆玉诉讼主张“免费向潘兆玉交付安置楼房三处(每处楼房面积为110平方米)”的协议。以上证据一、二、三证实:潘兆玉潘兆玉的本案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依据,依法不成立,请法院依法驳回潘兆玉的起诉。
        潘兆玉对小孙家村委提供的证据质证意见为:对证据一真实性没有异议,但小孙家村委提交的证据为付款凭证而非买卖合同,且所盖章为民主理财专章并非小孙家村委公章,且摘由与签字明显字迹颜色不同,不能排除日后添加的可能性,小孙家村委通过此付款凭证不能证明原小孙家村委双方就涉案房屋形成了买卖合同关系。二、2001年9月9日潘兆玉与小孙家村委就拆迁补偿事宜达成事宜,除拆迁安置楼房外双方在签订协议过程中对补偿款进行协商,双方经协商小孙家村委同意在拆迁安置楼外给付潘兆玉拆迁补偿款38000元,并承诺第二天即交付潘兆玉,因此在立字书中未予以体现;三、小孙家村委所主张的38000元系购房款,明显违背事实不符合常理,2001年9月9日晚潘兆玉与小孙家村委达成协议,即使是双方当天达成立字书上的三处楼房的补偿协议,三处楼房的价值也远远超过38000元,潘兆玉不能在第二天就同意将拆迁房屋以38000元的价格出售,而放弃三处楼房的补偿;四、小孙家村委提交的付款凭证显示的潘兆玉签字处为支款单位或支款人,而非房屋出卖人,小孙家村委也未有任何购买房屋的意思表示,而且潘兆玉从未委托潘峰出售房屋代潘兆玉签字;五、付款凭证中明确写明是经村两委及党员研究决定,即使村委有购买房屋的行为也是以村两委和全体党员同意才能做出这是购买房屋的前提,小孙家村委应提交当时村两委和全体党员同意的相关证据予以证实。对于证据二真实性没有异议,通过该补偿方案能够看出相应的拆迁补偿待遇。证据三对于潘兆玉房屋专项会议系小孙家村委单方出具,且参加会议人员均系村委成员,与本案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对此不应于采信。
         对双方无异议的潘兆玉提供的证据,一审法院予以采信。对双方有异议的证据,一审法院在认定事实部分予以分析。
         根据当事人的陈述及经一审法院审查确认的证据,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如下:
         潘兆玉系小孙家村委集体组织成员,在小孙家村原有房屋五间,因小孙家村通街需要拆除该五间房屋,潘兆玉与小孙家村委多次协商。2001年9月9日双方再次协商,由小孙家村委给付潘兆玉38000元,后双方签订了立字书,立字书由潘兆玉之子起草,由潘兆玉作为户主签字,时任小孙家村委书记王安全及村委成员金立廷、焦顺安、王安廷签字,另外加盖小孙家村委公章。2001年9月10日小孙家村委交付潘兆玉及其子潘峰38000元,对于给付的38000元款项,小孙家村委主张系购买诉争五间房屋的款项,潘兆玉主张系小孙家村委在拆迁安置楼外给付潘兆玉拆迁补偿款38000元。
        小孙家村委提供付款凭证中载明:支款单位,潘照玉、潘峰,摘由为因村房屋规划解决遗留问题,牵扯到5户,房屋经村两委及全体党员研究决定,购买潘照玉房屋五间及院子,价格为38000元,房屋全部拆除。潘兆玉提供的立字书内容为“因潘照玉原老房照顾村集体规划和其它相邻户之便已拆除,今后本村有新规划房场和高层楼给潘兆玉享受与本村原老户村民同等待遇,并研究同意,给予三处楼房之决定,恐后无凭特此协议为证”。立字书签订后,潘兆玉、潘峰领取到38000元后,房屋由小孙家村委拆除。
         2013年3月30日小孙家村拆迁,颁布了房屋搬迁补偿安置方案,主要内容为:一、搬迁概况……;二搬迁计划,搬迁人小孙家村委,被搬迁人为区域内房屋合法所有权人……;三、搬迁补偿。(一)补偿原则,搬迁人依法对合法所有人的房屋搬迁补偿;(二)补偿方式(1)房屋搬迁补偿实行以房换房方式(产权置换),选择货币补偿的由评估公司评估确定金额;(2)房屋搬迁补偿,一处五间规划正房置换180平方米的安置楼(两处合计……;(3)搬迁及建房补偿……(6)符合分户条件的,搬迁改造后的分户房可按低于成本价购买;(7)在安置区内建设老年公寓楼,搬迁改造后用于本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免费居住,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小孙家村委安置楼房已经建设完成,有110平方米和70平方米两种户型。小孙家村委认可潘兆玉系老户,享有相应的村民待遇。
         小孙家村委主张曾为潘兆玉另行规划过房场,因潘兆玉嫌位置偏,没有建设。潘兆玉对此不予认可。双方均认可在2001年没有相关的拆迁政策。后小孙家村委陈述2000年春天小孙家村委批划了16处二层时,单独给潘兆玉规划一处二层楼房,潘兆玉因位置偏没有要,2001年签订立字书之后,按照区域规划,政府不再批划平房和二层楼房。
          签订立字书时任书记王安全在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询问时,有如下陈述“当时他们那里确实很复杂,牵扯都一起居住的五户,如果没人同意拆掉房子搬出来,村里就无法统一规划,其他几户也无法重新建房,当时考虑到潘兆玉已经不在村里居住,所以村里想让他搬出来。我们村两委每月都要找潘兆玉好几次。他搬家的时候也很不情愿,要安家费4万,最后村里答应给他38000。他因为有两个儿子,想要四处楼房,村里同意给他三处,当时没想到后来的拆迁改造。协议和付款凭证上都没说明是购买潘兆玉的房屋,所以当时就是安家补助费,不是买房费用。那种情形下五万元潘兆玉也不愿搬。”……问“当时村里的房价大概是多少钱,协议中的38000元你是怎么定的,是购买房子的钱么”,答“付款凭证上写的很清楚,是经两委研究,购买潘兆玉房屋费用38000元,上面的签字是我签的,写的很清楚,是购买房屋的费用,并不是安家费”。问“协议上三处楼是怎么定出来的,是指三处楼房场还是拆迁改造楼房,是准备免费给还是收费”,答“当时我们准备在泰安路南、菏泽路西盖一部分六七层的楼房,都已经勘探好了,但后来我不当书记了,金新春当了书记,原来的计划变了,就没再落实,协议中指的楼房计划是在那儿给他分。他当时想要四处楼房,是经过商量后,才谈到三处。楼房也没定是收费还是免费给,计划以后再议”。问“二层楼是什么时间划分的,划楼场的时候村里没给潘兆玉划么”,答“大概1999年划分的十六户二层楼宅基地,当时没考虑他家的问题。听别人说他不愿意要那个位置,即使分给他,他也不要。2001年11月份我从村两委成员退出来的,协议是9月份签的,这个事后两个多月就不干了,从协议签订之后,村里再没有划过房场,也没有兑现宅基地”。
       签订立字书时任村委会计金立廷在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询问时,有如下陈述“当时后大街五户房屋都在一起,很杂乱,没有路可走,村里统一规划房屋、修路,因为潘兆玉已经搬到石臼住了,所以村里想让他家搬出来。当时书记给他重新划房场,由于他没看中,就都没要。村两委多次去石臼他们家做工作,去了好几次,我就最后去过一次,晚上去的,在他们家签订了协议,我带着村里的公章,现场办的。焦顺安、王安廷、王安全和我都签了字。支部委员丁元惠和村主任金新春没去”。问“协议上面写的三处楼房是指的楼房还是房场”,答“那会村里没有楼房,指的是给房场”。问“协议是谁写的,房子价格是怎么定的”,答“是潘兆玉儿子写的,潘兆玉要4万,后来王安全谈的38000元,不是当天晚上付的钱,是签完协议第二天付的”。问“当时这38000元是什么款,村里普通房屋买卖价格大概多少钱”,答“是买房子的款,实际上是把房屋、房场都卖给村里了。当时村里的房子五间房、包括二层楼大概也就是3万元左右”。问“协议签订以后村里有没有划过房场,有没有给他划房场”,答“2000年以后村里划过一次房场,划了16处二层楼的房场,当时村里想给他划两处,他嫌西北角位置不好,没要”。
        签订立字书时任村支部委员王安廷在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询问时,有如下陈述。问“立字书上的三处楼房是怎么定的,指的是什么楼房,谁提议的”,答“当时谈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潘兆玉答应拆房子,大家都很高兴,潘兆玉要求将来盖楼要两处房场,王安全觉得不大可能实现,就答应给三处,我当时认为的就是给三处宅基地,并不是后来的楼房,要知道现在能抠字眼,肯定不会签字,当时潘兆玉提出来的”、“要是抠字眼,看上面写的给予就不好处理了。我认为享受村民同等待遇,给划房场这是没问题,应该的,当时给他现在的高层楼说不过去,这个问题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以后会有拆迁,会建高层楼。我认为要三处楼房过分了,当时一处不给也不合适,因为有这个立字书,如果没有这个立字书就好办了。这里面写的内容要是抠字眼确实也没毛病。楼房是村集体的,个人利益也要照顾,偏向那边也不合适。我觉得三处楼房就别说了,享受同等待遇是没问题的”。
       签订立字书时任村委委员焦顺安在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询问时,有如下陈述。问“立字书内容当中写的给三处楼房是依据什么定的”,答“是潘兆玉提出来的要求,只记得当时要求享受老户待遇,至于为什么定的是三处楼,依据是什么都忘记了”。问“当时村里对房场划分是怎么定的”,答“当时村里定的两个儿子,有一个结婚后可以划一处房场,另一个跟父母居住,不给另外划房场”,问“村里最后一批划房场是什么时候”,答“1998年底王安全接任支部书记,上任以后到2010年村里就没再划过房场。2010年村里划了最后一批楼场,共两排十八处两层楼的房场”。问“划楼场的时候村里没给潘兆玉划么”,答“当时村里派人去找过潘兆玉,具体是谁不记得了,通知他村里准备划给他两处楼场,当时潘兆玉不要”。问“你认为潘兆玉的要求是否合适”,答“我觉得当时应该给他房场,其他的要求不合适。写立字书的时候想不到以后会旧城改造,更不可能是指现在建的高层楼”。
       一审法院认为,潘兆玉主张的确认潘兆玉享有与本村村民同等的福利待遇,村民待遇问题系村集体内部事宜,不属于法院主管范围,而且小孙家村委认可其系老户,享有相应的村民待遇,双方对该问题没有争议,潘兆玉对该项诉讼请求,予以撤回,系对自己权利的处分,一审法院予以准许。
       通过小孙家村委答辩及审理查明的情况,双方在2001年9月9日签订立字书前,已经就小孙家村委给付潘兆玉38000元达成一致,只是款项支取时间为2001年9月10日。小孙家村委以在付款凭证中摘由载明的文字主张小孙家村委已经购买了潘兆玉的房屋,但付款凭证中潘兆玉、潘峰的签字在支款单位(或支款人)处,系在付款凭证摘由上方,摘由下方并无潘兆玉签字;如果双方已经达成购买诉争房屋的事实,双方在签订立字书前完全有时间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固定房屋买卖的事实;以小孙家村委主张,小孙家村委购买了诉争房屋,小孙家村委则有权处理涉案房屋,无需征得潘兆玉同意,更无需再行签订立字书。故小孙家村委主张的购买诉争房屋的事实存疑。即使存在小孙家村委购买了诉争房屋的事实,以小孙家村委主张亦是在签订立字书之前,不能据此否认立字书。
        立字书由小孙家村委加盖公章,并由时任村委书记及村委会成员签字,考虑小孙家村委当时通街的需要,潘兆玉进行了配合,签订立字书也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不存在双方相互串通的问题。小孙家村委作为集体,作为优势一方,其对词语的理解应当更为透彻。立字书约定“并研究同意,给予三处楼房之决定”,“并研究同意”不会是指以后的同意,也就是当时已经研究同意,“给予三处楼房”,是给予,不是出售,给予不存在免费给予和有偿给予。村委经办人员对以后划房场的时间、是否有都陈述不清,亦未提供证据证明系因潘兆玉责任未取得房场(宅基地),而且小孙家村委认可在签订立字书之后未规划过房场,故潘兆玉未有新房场过错不在潘兆玉,不能以小孙家村委的过错来否认潘兆玉应当得到的利益。
        立字书中虽有三处楼房的约定,但对于楼房的具体坐落、面积、大小均未约定,根据拆迁安置方案,一套规划五间房屋能够置换180平方米楼房,而小孙家村委安置楼房的面积为110平方米和70平方米,即使按照70平方米给予潘兆玉三处楼房,面积也达到了210平方米,这超过了已经拆除的潘兆玉原有房屋应得的拆迁利益,故对立字书中超出原有房屋应得拆迁利益的部分,损害了集体利益,一审法院不予支持。考虑潘兆玉已经收到过38000元款项,故酌定判决支持判决小孙家村委给付潘兆玉安置楼房两套,两套安置楼房共计180平方米。潘兆玉超过180平方米安置楼房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不予支持。案经一审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判决:一、小孙家村委于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交付潘兆玉安置楼房两套共计180平方米(具体楼房位置、房号由小孙家村委按照拆迁安置方案选定,两套安置楼房面积共计180平方米,实际交付过程中面积存在超出或者不足,按照小孙家村委拆迁方案由潘兆玉或小孙家村委找补差价);二、驳回潘兆玉本案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3800元,由小孙家村委负担。
         二审期间,当事人均未提交新证据。但是上诉人提交2000年前后上诉人部分房屋出售情况统计表一份,用于证明上诉人是以3.8万元的市场价格购买了被上诉人的涉案房屋,双方不存在拆迁合同关系,上诉人主张该统计表系由其委托诉讼代理人在一审判决后,通过到上诉人村中调查了解形成,主要内容为:1998年,金新田卖给张纪强,五间房屋,价格为3.8万元;1998年至2000年,村后二层毛坯楼房对外出售,价格为3万元-3.5万元;2000年,徐某卖给王安全,四间房屋加平房(新房),价格为4万元。
         被上诉人质证认为,该统计表系上诉人单方制作,不能体现房屋客观价格,不具有作为证据的证明效力,不应作为二审的新证据,而且不能因房屋买卖价格与拆迁补偿款数额相似而否定双方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关系的存在。
        本院审查认为,该统计表系上诉人单方制作,仅能作为上诉人的陈述,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其他证据种类的形式要件,在无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情况下,本院不予采纳。
本院对一审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被上诉人持案涉立字书以与上诉人之间存在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关系为由,要求上诉人向其交付安置楼房三处。本案并非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纠纷,亦非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补偿协议纠纷,而是上诉人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日照市政府[2007]38号文件和日照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意见,在农村集体土地上进行的村整体搬迁改造行为引发的搬迁安置补偿纠纷,同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不具有同质性,应当由村民自治组织或当地政府统筹作出安排,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围,本案应驳回被上诉人的起诉。一审判决上诉人向被上诉人交付180平方米的安置楼房,缺乏充分的立法依据,也缺乏充分的民事裁判依据,本院予以纠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三十条规定,裁定如下:
一、撤销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2019)鲁1102民初3916号民事判决;
二、驳回潘兆玉的起诉。
一审案件受理费13800元,退还潘兆玉;上诉人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小孙家村村民委员会预交的二审案件受理费13800元予以退还。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判长  卜雪雁
                                                                                                                  审判员  杨荣国
                                                                                                                  审判员  王林林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三日
                                                                                                                      法官助理张锦秀
                                                                                                                                                 书记员刘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