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资料 |

读写融和理念下的习作单元教学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意在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方式 , 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 , 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三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以“想象”和“故事”为要素呈现单元各个板块。学生通过台阶式的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活动,在阅读中建构和积累表达经验,在写作中运用阅读经验进行表达,阅读与写作能力融和发展。
关键词:读写融和 习作单元 想象 故事
在建构主义看来,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的,是彼此融和在一起的。阅读界和写作界的一些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阅读和写作几乎是两个相同的过程。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习作单元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统一,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书面表达能力,实现在阅读中感受和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实践阅读经验,达到阅读与写作融和发展的目标。
一、提取要素图谱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具体内容见下表:
1.聚合统整要素。
在本单元中,“想象”是能力要素,“故事”是文体要素,将六个板块的内容紧紧地聚合在一起。“想象”这个要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一是“大胆想象”,鼓励学生放飞思维,不拘束,对想象有兴趣,练写想象作文,降低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二是想象一方面要与别人不一样,要好玩有趣,另一方面想象要合理、自然;三是提供了“反着想”与“顺着想”两种不同的想象路径。
“人物的愿望”是这几篇童话故事的叙事动力。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行动,人物的行动采用的是想象的方式。“愿望——行动(想象)——结果”构成了一个简洁的叙事结构,这为学生在故事想象上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初试身手”中提供故事开头接龙编故事,习作要求写一个想象的故事,是对叙事结构的运用。
2.梯度安排教学。
单元板块围绕“想象”和“故事”要素呈梯度安排,在教学中逐步落实要素,有序提升能力:
具体在读写两方面,也是基于“想象”和“故事”两个要素融合起来的。两篇精读课文旨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提高大胆想象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想象的奇妙。习作例文着力引导学生如何展开想象:抓住事物的特征,逆向思考。习作时要运用之前学习到的想象的方式和方法,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享受想象的自由和乐趣。
二、发挥板块功能
1.在阅读中感受写作,联结生活,三位一体。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除了要落实阅读教学目标读写融和理念下的习作单元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表达特点,学习习作方法。这一点充分体现在课后练习中:
第一题指向阅读,在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了解作者想象的内容,感受和体会想象的奇妙、有趣。第二题指向表达,借助故事的结构和语言形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小真的长头发》是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想象,《我变成了一棵树》是借助作者的思路走向自己的想象世界。阅读、写作与生活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2.读中学写,写中阅读,读写一体。
习作例文《一只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以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注意想象新奇、有趣的同时要注意自然、合理、有意思、有意义。同时除了顺着想,还可以反着想,如闹钟倒着走会怎么办。习作例文中的思考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例文的叙事结构顺着想和反着想,将阅读中的思考与表达中的方法进一步结合了起来。
习作例文不同于略读课文,它的功能聚焦在想象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上。教学时重在发挥“例”的作用,可以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可以根据需要从片段入手,或者从某个想象的方法入手,可以作为范文或范例在作前引入,可以在作中作为模仿和迁移的例子,还可以在作后讲评中作为欣赏和升格的例文……习作例文的运用不是一次性的,它可以成为学生多次回顾、对照与模仿的范例。
三、设计台阶活动
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自体验中经历学习的过程,获得学习的体验,形成言语的能力。习作单元是一个更加强调实践的单元,因此要结合单元特点设计结构化、阶梯化的实践活动。
1.绘制故事情节图。
阅读与写作最深刻的关联不是材料的相似性,不是主题的相同性,也不是形式的相近性,他们之间最本质的、最深刻的关联是图式。情节地图是图式的一种可视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在精读课文中建立,在习作例文中稳定,在习作中运用。
在《小真的长头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故事内容,以“小真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为主题,帮助学生以“愿望——行动(想象)——结果”绘制情节地图,和学生一起寻找到想象的方向和轨迹。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爱美是女生的天性,短发的小真羡慕小叶和小美的长头发,便想象自己的头发会长得很长,还有不同的用处。
愿望:我的头发能长得更长。
行动:钓鱼——套牛——当被子盖——晾衣服……
结果:小叶和小美听得入了迷。
2.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既可以借鉴文本语言形式进行讲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经历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还原和想象场景,将故事场景与语言形式建立联系,在讲述的活动中去化用或创造言语形式,其实质是由读向写的转化。
3.创编故事。
本单元在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中要求续编故事,在初试身手中是根据提供的开头接龙编故事,习作则要求写一个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把写作任务分段融于阅读之中,与阅读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创编故事可以沿着作者的思路。如《小真的长头发》中沿着作者的思路,想象长头发还可以变成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如果你是小真,你会怎么对小叶和小美说你的长头发呢?”为话题,把有趣的想法写下来。沿着作者的思路续编,是读写融和的一种基本方式。
创编故事可以借用作者的想象方法,写出自己的意愿。如阅读《我想变成一棵树》,可以写“我想变成……”的想象故事。链接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一些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情,如果这时可以像英英一样想变就变,你想变成什么呢?写写自己的想法。这是读写融和的第二种方式。
创编故事还可以是编织全新的世界。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的积累,使得中年级学生在想象上会有相对较多的方法、思路和表达能力。这是写想象故事的心理基础、生活基础与知识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天马行空、不受约束地自由想象。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明确写作任务后,要更多地允许学生自主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这是读写融和的一种更高级的方式。
语文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