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改芳工作室
魏改芳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2,615
  • 关注人气: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9年秋季,全国各地一至六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广大教师开始学教材、用教材、教教材。“双线组元”“单元结构”“语文要素”“三位一体”“阅读策略”“特殊单元”等新概念令人目不暇接。如何将统编教材的新思想、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应该深刻把握统编教材的“变”与“不变”。

统编教材的“不变”,就是很好地继承了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精读略读”“注重积累”等。关于“文道统一”,叶圣陶说过:“无论说‘以道为主’‘以文为主’或者‘道与文并重’,都是把‘道’与‘文’割裂开来,既不符合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不可分割的实际,也不符合培养读写能力的教学实际。”统编教材较好地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写,“人文主题”指向“人文性”,而“语文要素”则指向“工具性”。关于“读写结合”,统编教材提出“阅读与表达并重”的重要理念,教材编排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特点,特别是课后“小练笔”,这些都是“读写结合”的重要体现。关于“精读略读”,上个世纪30年代,语文先辈们就认识到“国文程度之进步,决不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构建2014年,教育部提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并发展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是我国素质教育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旨在改革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平等、民主、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养成和发散,对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思考,并提高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活力教学,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综合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捷径。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构成要素

  1.数学意识

  简单来说,数学意识就是小学生在通过数学学习后,能够熟练地对基础数学知识、数学理论等进行掌握的能力总称,也就是学生对数学观念、思维的应用能力,形成解释空间概念、数量关系的意识,并且能够运用数学思想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数学意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意识是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之一。另外,良好的数学意识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小学生只有在具备了相应的数学意识后

一、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語言建构与应用”的素养达成

   “語言建构与应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語言建构与应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語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应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語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应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語言建构与应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高中生母语应用能力的形成、逻辑思维品质的成长、审美观念素养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认同,都是以語言的建构与应用为基础,通过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得以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拒绝“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不要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做过多纠缠;而应从具体语言文字的应用入手,通过对語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或者从整体浏览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认知的依据。同时又要避免“重言轻文”的现象,有些老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語言现象而忽视了文本内容,特别是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些老师只提及語言而忽略文本内容。因此,阅读教学对文本語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正确引导学生丰富語言积累,在浏览中培养语感,发展逻辑思维。

  

再次关注“深度学习”这个话题,是因为在做了大量课堂观察之后,我们发现浅表学习和假性学习依然大量存在,深度学习的具体路径尚未明确,基本样态尚未呈现。

课堂改革的重要拐点,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一定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是“有力量的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必然要关注项目学习、单元学习、主题学习、综合学习,让学生完整地学、可见地学、深度地学。

有专家认为,深度学习包含学习动机的深度、学习内容的深度、学习参与的深度、学习方法的深度、学习结果的深度。那么,如何走向深度学习?当前,我们可以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学习本身是需要学习的。学校里最需要建设的课程首先是“学习学课程”。学生并不是一坐在教室里就会学习的,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支架、思维工具等。这个课程的建设者不只是教师、校长、专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学生。学校里只有让学生首先学会学习,其他课程的学习才可能有效落地。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核心观点就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要凸显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使命的育人取向。根据不同的层面,学科教学育人包括学科知识育人、学科技能育人、学科活动育人、学科思想育人、学科文化育人和学科生活育人等六重境界,分别侧重“育其知”“育其能”“育其行”“育其心”“育其根”和“育其活”。这表明,学科教学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和渔场”,更要使之懂得“渔何鱼,渔几何鱼”,知道“何时何地鱼”和领悟“何时何鱼不得渔”的真谛,并且使之走向“护鱼护境,和谐自然”的自觉与自律。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凸显了我国教育改革对学科教学育人的发展定位和价值追求。学科教学育人,我认为有如下六重境界。

一、第一重境界:学科知识育人

学科教学最起码的要求是“传授”学科知识,所以学科知识育人是学科教学育人的第一重境界。学科知识是学科本质属性与联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B43D5B06-0954-4D5D-86F6-85F03978576E/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31c533a3adf83b790b7112665dcdb17d.jpg

习作单元:单元写作资源课程化的样本

——以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下)

吴 勇

三、训练系统:引导“ 写作资源”走向“写作课程”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写作资源是静态的教学存在,而利用写作资源开发与生产写作知识,进行系列写作训练,则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化过程,这是编排习作单元的最大价值。所谓写作资源课程化,就是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开掘对应匹配的写作资源,借助写作资源生产开发出具体针对的写作知识,建构一条完整的写作训练链条的过程。写作资源的课程化,其实就是习作单元的教学设计化,就是单元写作资源的结构化、系统化,成为语文要素落地生根,成为推动学生写作技能、写作能力以及写作素养发展的路径。

标签:

杂谈

坚持语言实践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焦点阅读的一条重要原则

一直以来,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现在,为避免语文教学中的机械训练和重复训练,语言训练一词已逐渐被语言实践所代替。但鉴于这一教学原则在今天的阅读教学中已被严重地弱化,尤其是小学低年段的一些语文教师甚至缺乏自觉将两者结合的意识,阅读教学停留在传统意义的“见到字词,读出字音”上,致使学生的阅读仍处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状态,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点基本的普及工作。

其实,我国的传统教育就非常重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我国古代的学校教学,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实行的是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综合的“大语文”教学,但古人很重视学与思的结合,非常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思维训练。他们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以及《中庸》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思”是关键。“学”与“问”离开了“思”将是浮光掠影。“慎思”才能“明辨”,也只有在“明辨”的基础上,“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题资料

如何处理低年段识字课中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语文报社

摘 要: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又要借助识字而进行。小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把握识字课课型特点,处理好识字与阅读两者的关系:把握识字课课型特点,合理安排识字、写字时间;把握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结构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显识字方法的多元化;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把握课型 把握教材 相互融合

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又要借助识字而进行。在低年段的教材编

(2019-06-30 07:36)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题资料

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语文四至六年级教材

语文在线小学版

针对教材使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备课相关问题,讲八个问题:

1、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新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如何做?八个字: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不是贴标签,也不是穿靴戴帽。也不完全是政治的需要,要把它作为教学的目标。

新教材把“立德树人”作为编写的根本理念,有整体构思。

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归纳“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备课时,应当对整个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单元结构,特别是人文主题的安排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2019-06-20 21: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资料

高效课堂如何打造?运用好这六条原则

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就得设计好一堂课。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和一个好的设计分不开。因此,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关键。那么,如何去做,方能设计出一堂好课呢?下边,笔者从教学原则的角度,就设计一堂好课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谈谈自己理解,以就教于同仁。本文谈六条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面对的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学生。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教师首先不能不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指课堂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丰富情感、提高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