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乌双林寺

(2015-05-15 01:04:58)
标签:

双林寺

傅大士

义乌双林寺

云黄寺

云黄山

前往义乌双林寺的时候,正好是2015年的五一节当天。妻子带两位朋友一同去孝顺参加一个聚会,要下午四五点钟才能结束。我决定趁此机会,前往附近的双林寺一游,也算是自己的五一假期了。从孝顺经底田,走佛低线,过佛堂,而大士路,而芳山路,而佛画线,行驶没多久,左转入一岔路,很快就来到了佛祖圣地双林寺。

 http://s6/bmiddle/0060RP59gy6Sgi7Awwl65&690

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脚下,经达摩堪基,傅大士初创,梁武帝敕建。其正式规制始建于公元520年的南梁普通元年,规模宏大,信众云集,高僧辈出,名扬中外,迄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据史载: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余人,被誉为“震旦国中,庄严第一”,又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的美称。南宋时推为天下禅院十刹之一。义乌佛堂云黄山一带,堪称遗落的中国佛祖圣地,纯粹的佛门净土,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和维摩禅始祖傅大士两佛双修之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着深远的影响。

 http://s4/bmiddle/0060RP59gy6Sgieza8zc3&690
http://s9/bmiddle/0060RP59gy6Sgik3Ztmf8&690


实际上的双林寺景区,总共由三个景点组成:双林古寺,婺州双林寺和云黄古寺。按路途上的顺序,我的第一站是双林古寺。这里是真正古双林寺所在地。沿岔路口左转,即见前方一石牌楼,高高耸立,上书“双林古寺”几个清秀的鎏金大字。车路已尽,停车于路边,幸运的是正值中午,进来的车子不多,还有空位。另外,这里不是主景点,游人相对来说少了许多。沿牌楼路前行,一路直通到底,尽头即是双林古寺的入口。路左是一大片湖水,清波荡漾,静卧于一座玲珑青翠的小山脚下,水面开阔,曲岸蜿蜒,远衔库坝,乃双林水库也。中午时分,湖对岸竟然还有不少的垂钓者,真是优哉游哉,好不空闲啊。

 http://s7/bmiddle/0060RP59gy6Sgir5rAa76&690


http://s6/bmiddle/0060RP59gy6SgiD2um9f5&690

http://s12/bmiddle/0060RP59gy6SgiN2T1xfb&690

顺路前行,一石亭孤立于湖岸空地之上,亭内一小尊铁塔,锈迹深重,乌黑发亮,静立其间,这就是双林寺铁塔,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留存于世的双林寺遗物。亭边石碑上书“双林铁塔”四个大字,荒凉孤寂。亭四周为硬土杂地,凹凸不平,碎石乱仍。另有一石碑,立于岸边不远,上面的“双林寺遗址”四个大字告诉我们,原来此处就是名声赫赫的双林寺故址所在地,也就是说,曾经信众云集,香客熙熙的古双林寺,其实本坐落于眼前的这一大片湖水之中,一直到1958年,其遗址才最终被建成的双林水库所淹没。

 http://s13/bmiddle/0060RP59gy6SgiSQT928c&690

漫步于亭前树下,徜徉于湖边水岸,望着微波荡漾的一库湖水,不禁令人感慨万千!遥想当年,大士受达摩点化,水边顿悟,于松山双寿树下,筑庵苦修,始创双林寺,并终成一代始祖,是何等的艰辛。然而,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时至今日,虽江山依旧,双林寺却早已物是人非了。看来,百代兴亡,不过是过眼云烟。花开花落,人生又能坐看几何!

 http://s3/bmiddle/0060RP59gy6Sgj21l1E72&690

感叹中,缓步来到了双林古寺前。说是双林古寺,其实,也是后人于1986年在水库边上新建的,不过其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民间。因新寺位于古双林寺遗址旁,故取名“双林古寺”。寺前一亭玉立,翘脊飞檐,上书“圣道亭”,左联:天风飞锡九千寻;右联:明月澄渡三万里。凭亭远眺,前面湖光山色,可一览无余。

 http://s8/bmiddle/0060RP59gy6Sgja8ScTf7&690
http://s2/bmiddle/0060RP59gy6SgjdWMh381&690
http://s2/bmiddle/0060RP59gy6SgjkOf5Lf1&690

http://s4/bmiddle/0060RP59gy6SgjosNl923&690

山门殿额上书“双林古寺”四个飞金大字。弥勒佛祖居于门内,正笑迎四方来客。左右哼哈二将魏然端坐,怒目横眉,令人望之生畏。步入寺院,则见钟鼓二楼,雕梁画栋,位列左右。香炉前是红柱黄瓦,檐牙高卓的天王殿。四大天王排列两边,不怒自威,仪态庄严。沿左右两侧殿路绕行,一座气势非凡的大雄宝殿,豁然跃入眼帘,镶边牌匾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端庄清秀。中国维摩禅始祖傅大士,端坐正中,宝相庄严,面带慈祥,俯视苍生,一派气压山河之势。据载:傅大士曾头戴道巾,身披佛衣,足踏儒鞋,以示其儒释道三教合一之佛法。不过殿中之大士像,颇似释迦摩尼佛祖,只是面相身姿稍有不同。

 

怀揣敬意,拜谒完了双林古寺。我便驱车来到了“婺州双林寺”景点,这是双林寺之旅的第二站,距第一站的双林古寺很近,约一公里左右,不过几分钟的车程。这座双林寺是由市政府出资,建于1997年。因1994年规划复建之时,水库遗址旁已建有双林古寺,所以,只能易址而建于目前所在的位置。为了以示区分,此寺被命名为“婺州双林寺”。好在一古一新,两地相距不远,正可怀古赏今,一线双游,平空多了一处盛景。

 http://s15/bmiddle/0060RP59gy6SgjyG9Do1e&690
http://s8/bmiddle/0060RP59gy6SgjCyyTte7&690


婺州双林寺的规模要比双林古寺大的多,也更加的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其前面是一大片空地,停了很多车辆,但场地较为杂乱,尚未经过规划建设,依然是泥土广场。车辆驶过,带起一片烟尘,很不卫生。看样子,应该是整个寺院的重建工程尚未完工之故,下面的游览中再次证实了这一点。作为义乌市一个如此规模的重点工程,真心希望能够早日建好,以便游人香客能有一个舒适优美,干净整洁的游览环境,而此亦可大大提高义乌市的美誉度,同时,又是对佛祖傅大士最好的纪念和尊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之。

 http://s8/bmiddle/0060RP59gy6SgjGc9Kv47&690

屈指数来,偌大一个中国,能有义乌这样一个真正称得上佛宗净土的两位禅宗始祖之地的,绝无仅有,天下再无第二家,这理应是金华义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圣地,但可惜的是,时至今日,义乌市政府似乎仍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和意义,虽然是投资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建,但是,仍然相差甚远,甚至是在思维意识上,尚且远远落后于众多经济实力远非义乌可比的中小城市。这可能与义乌过分重商而轻文有关吧,毕竟世界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名头太隆了。哈哈。。

 http://s10/bmiddle/0060RP59gy6SgjMjuB379&690

穿过寺前的广场空地,来到了高大的山门前。红墙黄瓦的山门大殿,异常的雄伟壮观,远非一般山门可比,足可媲美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了。上面“婺州双林寺”的匾额格外醒目。殿门前的道路两边摆满了商品摊点,加上地上的泥土,显得凌乱不堪。看来佛祖门前也一样的不能免俗啊。呵呵。。。进入山门前,看到门前一对石象,颜色沧桑,造型古朴,象是遗存的古物。走入殿中,也有类似的两尊石人,不知是天神,还是罗汉,一样的古朴厚重,应是同一时代之物。后来,登上云黄山顶,在前往傅大士圆寂塔的山路两边,看到了同样风格的石牛,才豁然明白,原来全部石象其实均为大士圆寂塔下的石像生。偌大的山门殿内,除了两尊门神外,尚且空置,显得空旷寂寥。步入寺院的第一座建筑是天王殿,也是格外的壮观,四大天王,形神俱备,气势逼人。

 http://s15/bmiddle/0060RP59gy6SgjRjpzo4e&690
http://s2/bmiddle/0060RP59gy6SgjUzbHjb1&690


婺州双林寺与其它一般寺院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除了佛教寺院标准的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格局外,在释迦摩尼佛祖的大雄宝殿和天王殿之间,还多了一个傅大士殿。翘脊挑檐,飞金流朱,与大雄宝殿一样,毫无二致,只不过里面所供奉的是傅大士而已。上下两块匾额,上书“龙华初会”,下写“傅大士殿”,一高一低,相得益彰,分外醒目。殿内,傅大士坐像,全身贴金,金碧辉煌,正襟危坐,雄摄十方。这座额外增添的傅大士殿,正说明傅大士作为中国维摩禅始祖的特殊身份,与众不同之处,也说明其在中国佛教禅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http://s10/bmiddle/0060RP59gy6SgjZevLrf9&690
http://s12/bmiddle/0060RP59gy6Sgk5t3Pt6b&690


傅大士殿后面,就是供奉释迦摩尼佛祖的大雄宝殿,上额书“庄严第一”,下额书“大雄宝殿”。殿前烛火熠熠,香炉内青烟袅袅。大慈大悲佛祖在上,愿此香,直达三宝所,除却十方恶,施予众生乐!对佛教做过一些基本了解后,你会发现,其实,佛法从来不是迷信,佛祖也从未提倡过迷信,无论是佛祖本人,还是大千世界中的诸佛诸菩萨诸罗汉等,都不是迷信,他们无一不是经过千难万苦的修炼,除却一切贪心杂念后,才达到自觉、觉他和觉悟圆满各个果位,并始成罗汉、菩萨和佛。佛是修行者的最高果位。这其实很像我们的求学之路,必经小学、初中、高中,最后才能获取学士、硕士和博士等相应的学位,只不过,佛教所修行的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才能,而是针对我们人类的本心,通过艰苦的修行,最终达到去除人性弱点,回归本心真我的理想境界。所以,在面对佛祖及菩萨等诸佛像之时,我们要有的不是求财求运的迷信之心,而应是充满恭谦之真心,以佛家的礼仪,向佛祖诸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一如向世上的所有成功者致以敬意一样!

 http://s8/bmiddle/0060RP59gy6Sgka3hhJ97&690
http://s11/bmiddle/0060RP59gy6SgkeHV5U5a&690


 前往云黄山景点,是要返回佛画线,上行至塔山村后,沿路牌指示,左转入上山之路,才是正式的入云黄山之道。婺州双林寺到云黄寺的距离,也不是太远,大约十公里左右的路程,十几分钟即可到达。终点有两个停车场,一上一下,最先见到的是下面的停车场,如果想由此登山,即可停车于此,再沿台阶而上。否则,可继续驱车向上,几分钟,即可到达上面的停车场,而后,就只能步行上山了。两个停车场之间的直线距离也就五六十米左右,一条笔直的高阶上下相连。

 http://s10/bmiddle/0060RP59gy6SgkqDxot59&690

弃车上山之路,其实是一条修建于山谷边的小路,初段路为石阶路,很快就可以到达上面的天王殿之处,而后的山路是没有台阶之路,走起来已是轻松自由了不少。山坳间一大片竹林之下,有一个小池塘,为流下的山水形成的。沿路缓步上行,修竹青木,石墙野蔓,倒也十分清幽。不大一会儿,就来到了上面的云黄寺寺门前,一块不大的平台,塔炉陈列,游人错落,一只乌龟背托一大块刻满文字石碑,古朴趣味,随手拍了几张留念。一开满白色花朵的树木生长于平台边上,不知何名,问了旁边游人,也都不知道。叶青花白,于此佛门净土之前,平添了几分风景,于是,不少游人争相在花下拍照留念,我也趁空拍了一张,算是做个纪念吧。

 http://s14/bmiddle/0060RP59gy6Sgkwd6Xj8d&690
http://s12/bmiddle/0060RP59gy6SgkAdBDt7b&690
http://s8/bmiddle/0060RP59gy6SgkE0IMn67&690

http://s16/bmiddle/0060RP59gy6SgkIEFkz9f&690

山门匾额上书“云黄古寺”四个金色大字,想来这就是傅大士当年于云黄山上的闭关修道之所了。步入寺门,里面香烛摇曳,烟气缭绕,看来香火十分旺盛。大雄宝殿,上书“庄严第一”,耸立于高台之上,俯瞰众生。因处山巅谷地,没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大雄宝殿前面的场地不是很大,地势从高到低,左侧也矗立有一排殿宇,高台端坐,古朴厚重。因参观了前面的两处双林寺之故,我没再拾阶而上,只是遥拜了一下,以示对佛祖的敬意,然后,就返身出门了。

 http://s14/bmiddle/0060RP59gy6SgkPvHQx1d&690

沿着右手边的路,继续前行,一会儿,来到一面石牌路前。在右手边,依山而立,约有三五十米长,全是清一色的石碑,形成了一道碑墙,仔细一看,原来是刻满了捐助者姓名的功德碑。看来,捐资修寺,乐善好施者,大有人在。爱心无限,万事可期。这才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更是佛家一直所倡导的慈悲之心吧。现在新修新建的寺庙越来越多,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的日益富足,另一方面,则说明众多的百姓具有向善行善的慈悲之心,但,也时常听闻个别寺庙的僧人主持,不是真心向佛,不是以此广积善缘,广施恩惠,广宣佛法,而是借机大肆敛财,把百姓的善心慈爱当做了任意巧取豪夺的赚钱工具,当做了个人发财赚钱的法门,想来,真是令人可气可恨!佛门云“因果善报”,不善之僧,不法治徒,应多扪心自悔,改邪归正,尽快回头是岸才对,否则,何以面对佛祖!

 http://s13/bmiddle/0060RP59gy6SgkUfY722c&690
http://s6/bmiddle/0060RP59gy6SgkZh8jj95&690

http://s8/bmiddle/0060RP59gy6Sgl2KaFx47&690


沿碑路前行,来到较大的一个山巅广场,一尊傅大士的汉白玉塑像,立于正中,遥望远方。场上分为上下两条路。徐步上行,青松古径,路斜枝横,但见一七级白塔,八面玲珑,清秀飘逸,高高矗立云黄顶上,必是傅大士圆寂塔无疑了。傅大士圆寂后,舍利分为了两部分,一部葬于云黄山顶的舍利塔之中,另一部分则藏于双林寺旁的舍利塔中,但,数百年前双林寺和舍利塔早已被毁,荡然无存了。想必只有此处的塔中仍然舍利尚存吧。登上山顶,绕塔一周,以示祭拜。倚栏远眺,轻烟薄雾之中,山下两处双林寺清晰可见,一汪湖水静卧其中,波澜不惊,平静如镜,平添几分祥和。

 http://s9/bmiddle/0060RP59gy6Sgl7rouYd8&690

原路返回广场,有亭翼然俏立于其下者,行道亭也。一幅楹联,书于左右亭柱之上,左曰:净空悟得碧峰雨;右曰:观心缘觉石林烟。行道亭下,更有一小亭临空独立,一短髯束发,长袍加身者端坐其中,似是道家人物。不知为何人?傅大士,还是他人,至今也未搞清。呵呵。。。。。此处平空俯瞰,一览无余,与山顶之处所见,基本一样。不同之处是,有一颗青松,虬枝苍翠,凌空挺拔,枝上还系有一些红布条,随风摇曳,独长于台边围栏之处,颇有一番风骨。

 http://s1/bmiddle/0060RP59gy6SglcfJhm90&690
http://s4/bmiddle/0060RP59gy6SglgEDWX03&690


双林寺之旅,半日三游,各有相同,又各尽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同为维摩净土禅宗始祖傅大士修道之所,佛心无二;不同之处在于,三寺劫数不同,命运不一。所谓万法归宗,殊途同归,大士所修正是儒释道三教归一之法,今日之三座寺院共存,而又同源于大士一人,岂不正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