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讲座——让孩子的游戏自主起来-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标签:
教研 |
分类: 专题培训 |
园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_昆阳镇第一幼儿园
项目名称 |
主题讲座 |
项目负责人 |
陈筱筱 |
活动时间 |
2017.4.17 |
活动地点 |
多功能厅 |
活动主题 |
让孩子的游戏自主起来 |
主讲 |
陈筱筱 |
参加对象 |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从新《纲要》及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都可以体现出现今教育对幼儿园游戏的重视程度。正是因为对游戏的重视逐渐导致许多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从重视游戏变成了控制游戏。这是我们现在极其不愿意看到的一种现象。而在反思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促进幼儿的发展,除了教师预设好的游戏活动,幼儿自主的游戏也应得到充分的重视,特别是我们在幼儿园等级创建解读指标时,那么自主游戏就体现出了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强调自主,处处体现自主游戏。那么教师在自主活动中如何指导以及角色的定位是有待提高的。
一、 教师自主游戏认识的偏差: 当游戏被引入幼儿园,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就有了两类:一类是幼儿自主的、完全由幼儿自动发起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自主游戏;一类是教师组织的,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手段游戏或教学游戏。而在实际中我们往往会重视强调教师设计的游戏而忽视幼儿自主的表现。在自主游戏中,有着孩子最真实的自我表现。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前提。通过观察,教师能最直接地了解儿童的行为、想法和需求,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适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为评价积累丰富的素材与理论依据,而减少教师的主观臆断、盲目干预、刻意安排,乃至出现干扰儿童、包办代替的现象,过度地以成人的情感、想法来看待儿童游戏,限制儿童发展,就是我们现在一直在说的高控。很多教师总是过度地忙碌于孩子们的游戏当中,但有效指导率却并不高。 提问、互动:接下来,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想听听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孩子们正在玩娃娃家,你看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存在一些“问题”,你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那么这是你会如何处理? 情景再现:当孩子们正在“娃娃家”里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一个老师为了想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就以“客人”的身份入进了“娃娃家”。一看是老师来了,孩子们愣住了,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孩子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望望你,本来玩得好好的顿时无所适从。这时“客人”就理所应当地对孩子们进行了指导,之后的游戏中,可想而知,都是按着老师的意思发展了……。这是教师对游戏进程进行的不恰当干扰,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游戏的权力。我们经常说:游戏的权力的孩子的,可事实上教师对自主游戏本质认识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的发展。因此,要改变现实存在的弊端,关键要理解游戏的实质,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提高游戏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指导: 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总是会充当显性角色和隐性角色。自主游戏是孩子个性化的游戏;是孩子领导孩子的游戏。从这些自主的特点出发,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定位,要把游戏的权力还给孩子。教师要清楚自己只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进程的支持者。当然自主游戏不是放纵游戏,并不是孩子们想干吗就干吗。现在很多老师就是曲解了自主游戏的定义,会认为自主么,就是随便孩子玩,老师都不用管了,其实自主游戏一定不是这样的,我们说在自主游戏中孩子要不要遵守游戏规则呢?我们的游戏规则会不会违背这个“自主”的理念呢?那么这里就要牵涉到你怎样去理解“规则”这个概念,我认为规则和玩法还是要区分开来的,建立规则是对孩子习惯上的一种培养,比如拿积木来举例子,孩子是按照它本身的玩法来建构孩子拿他当做娃娃家的菜来炒,或是拿去搭建成跨栏锻炼身体用了都没有关系,玩法教师不要去限制,而玩好以后要整理好归位,放回到本来应该在的位置就是规则,或者是有些玩具、材料要轻拿轻放不能损坏也是规则。所以,在自主活动中,教师必须掌握好指导的尺度,教师的指导应显性隐性相结合,应该以观察了解幼儿为主,尽量避免直接指导,少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巧妙地进行指导,“隐”要隐得巧妙,“显”要显得到位。那么什么时候教师应该沉默,而又在什么时候教师应该介入幼儿的游戏呢? (一)自主游戏中提倡自由 在自主游戏中,要充分体现孩子在游戏中的“自由”,游戏的自由体现在多个方面,它是多维度的。 1.当孩子们在创造游戏主题、情节时,教师应该沉默,沉默就是一种支持。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 如: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孩子们是带娃娃家的宝宝看病或到外面购物还是去理发店洗头……,这些主题、情节的发展都要由孩子们自己去构想。教师不要去干涉他们,让孩子们能有足够的想像空间。 2.当孩子们选择伙伴时也应该是自由的,可以是单独一人的游戏,也可以是群体的游戏。 在孩子们游戏时,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合作游戏,但也要允许他们有独处或单独游戏的时间。 3.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或选择玩具时教师也应该给予自由,充分地体现幼儿的个别需求。
如:教师提供了串珠玩具,有些孩子将它拿到娃娃家当了“食物”,而有些孩子则将它串起来当“鞭炮”。教师应当给予孩子们这样的权力,千万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去禁锢他们的想法。 当然,教师此时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作为观察者,随时关注幼儿游戏的进程;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孩子们偏爱哪一类游戏;孩子们中哪些人是有领导游戏的能力;哪些玩具能引起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游戏时空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幼儿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二)自主游戏中教师的适时介入 自主游戏中的指导要适宜,教师介入时要给孩子提供合理的帮助,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有效促进自身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出现以下情况时,教师可以介入: 1.当孩子们在游戏中出现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健康以及干扰他人游戏等过激行为时,教师要立即制止。 如:一个孩子在玩积木时,当他玩得很兴奋时就拿积木去扔旁边的小朋友,这时教师就要立即进行制止。 2.当孩子们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援助。 如:一个孩子在美工区活动时,他想将自己剪的漂亮图案贴在瓶子上,可由于他使用胶水不当,总是贴不好,那么他就向老师寻求了帮助。这时教师就可以给予援助。 3.当孩子们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纠纷,难以实现自己游戏愿望时,教师要帮助引导、解决。 如:几个孩子在游戏中分配不好角色,以至吵吵闹闹,无法将游戏进行下去。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4.当孩子们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消极内容时,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如:有个孩子在角色游戏时模仿求神拜佛的场景,跪在地上双手合掌,口中还念念有词。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要立即制止他的这种消极行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其他孩子效仿。 总结: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是他们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的愉快过程,使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情感得以激发,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自主展开的游戏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以推进游戏进程,但绝对避免的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或者为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去教幼儿游戏或过多地干预幼儿游戏。而在评价游戏时,教师也应该把权力充分地留给孩子。以孩子的表达为主,教师整理经验,在评价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分享快乐、分享经验。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话题:我们要相信孩子有巨大潜能,多为孩子创造条件,给孩子最大的自主空间,让孩子们在“自由”、“自主”、“自愿”、“愉快”地游戏中快快成长,快快能干起来吧!
http://s14/mw690/0060Rdwlzy7aXxWWVFX7d&690 |
||
活动反思 与意见
|
在自主游戏中,要充分体现孩子在游戏中的“自由”,游戏的自由体现在多个方面,它是多维度的。 1.当孩子们在创造游戏主题、情节时,教师应该沉默,沉默就是一种支持。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 2.当孩子们选择伙伴时也应该是自由的,可以是单独一人的游戏,也可以是群体的游戏。 3.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或选择玩具时教师也应该给予自由,充分地体现幼儿的个别需求。
|
||
过程确认 |
情况属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