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钰林 松林 少鑫 文耀)
已是正午时分,本该是午餐的时候,我们随着导游走进江村。由于村中的饭店在老街上,还需要往里走。导游把我们领到一座小巧玲珑的湖面前,指着伫立在湖畔的石碑说,这是江村的聚秀湖。
聚秀湖就在村头,是进入村中必定要经过的地方。“聚秀湖”顾名思义,就是把秀色都集聚在一起,形成秀色可餐的一个宝湖。聚秀湖所处的地方确实是一个好地方,我不懂风水学,也许聚秀湖能集聚财气,也能集聚才气,对一方乡村来说,这两个气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说江村是“小杭州”,那么聚秀湖就理所当然的是江村的“西湖”,水光滟潋的聚秀湖无疑是江村人心目中最美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每一个西湖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与秀色,而在当地人看来,自己的西湖都是心目中最美的湖。
聚秀湖的湖光山色自然也不差,尽管面积小了一点,聚秀湖就像一面宝镜,将山村景色尽收湖中,这里是江村最美的一个地方。瞧,村后一座山叫金鳌山,座东朝西,倒映入湖。聚秀湖左边是狮山,右边是象山,既为村口之屏障,更添山村之秀色。山是湖的依托,山也是湖的陪衬,有了山,这个湖就像是一个聚宝盆,集聚了财气与才气。人们把聚秀湖的秀丽景色比作是“文房四宝”,明镜似的湖面是一方硕大的砚台,立在湖边的“文昌塔”如一支笔,建在湖里的一座“世科牌坊”,似一碇墨;而江村的大地就是一张特别大的宣纸,在上面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文房四宝的比喻当然是寓意着江村文脉永昌,人才辈出。
“ 文房四宝”是对聚秀湖文的比喻,聚秀湖不仅是文,它还有武的比喻与寓意,聚秀湖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曲曲弯弯,人们把聚秀湖的湖沿看成是一张弓,湖畔的那座“世科牌坊”又可看成一蓄势待发的弓箭,寓意弓满劲足,江村人智勇兼备,文武双全......
聚秀湖的栏板上都雕着十分精美的图案,看上去是珍贵的原物。湖水清澈,微波荡漾,呈现一派秀气。据说当地人有一首诗赞美聚秀湖:“金螯古迹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三潭映月侪聚秀,文昌宝塔若雷峰”。我们久久徜徉在聚秀湖畔,虽说水面不大,但小巧玲珑,集聚着精华,有着不可言喻的灵气........
聚秀湖是江村的水口,水面面积6500平方米,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488年)挖掘成湖。湖的南岸呈半环形,北岸基本平直,在聚秀湖的两侧,有狮、象两山护卫,形成山环水绕、聚风敛气的风水格局。
我们行走在江村的老街上,江村的老街源起于溥公祠,止于江氏宗祠,长350米左右,宽2-3米。沿街有数十家商店,大多为前店后坊式,防火墙上瓦片有虎脸,有笑脸,表情各异。一般经商家用笑脸瓦,因为商人和气生财,笑口常开,才能广进财源;为官之家用严肃脸孔的瓦,因为官家金口玉言,少说为妙。村中古石板道沿街曲延,串联全村大街小巷,总长约22公里。
老街的道路也是石板路,我们走在这历经几百年的石板路上,想象着当年江村作为“小杭州”的繁华。当年的小杭州据说有8万人之多,这简直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大镇,可以想象当年是多么兴旺。
目前正直疫情期间,老街上的商铺全都关门大吉,众多村民坐在老街商铺的台阶上,说笑着,度着惬意而随意的日子。小巷曲曲弯弯,许多住宅的前面还保留着流水潺潺的小溪,这是古代的供水系统。村民无需走多远,就能取水、用水,非常方便。随着现代供水系统的建立,这种古代的供水系统也退居二线,成为古宅的一道配套的景观。
在江村随处可以见到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经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这些徽派民居更加漂亮,为游人展示徽派文化的魅力。
沿途我们参观了江村书屋、悦心堂古井等文物点,确实感受到江村悠久历史的深远影响。
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江村名人辈出。据资料介绍,江村共设有18座牌坊,其中“圣旨”坊16座,“恩荣”坊2座。这些牌坊无声地述说着江村族人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其中有两座比邻而建的父子进士坊则是众多牌坊中的佼佼者。
以前在各地参访中也曾见过不少牌坊,尤其是在皖南地区更是牌坊林立,各处可见。可是,像江村景区内这种父子各设一座牌坊却也是第一次见到。 这两座牌坊历史比较久远,都是在明弘治年间,为了表彰江氏第48代江汉和第49代江文敏父子进士分别立起了两座牌坊。父坊也就是江汉的进士牌坊,为一座高8米的两柱三楼的石质牌坊,坊额中部“双凤”寓意父子同朝为官,下刻有双狮戏珠,整座牌坊虽历经500多年,但雕刻依然保存完好。子坊也就是江文敏进士坊,同为高8米的两柱三楼石质牌坊,坊额两侧分别刻有“青云直上”和“金榜传芳”,“恩荣”等字样,彰显着它的丰功伟绩。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旌德县白地镇江村游(2)——聚秀湖和父子坊
游江村散记
(摄影 钰林 松林 少鑫 文耀)
聚秀湖是小杭州的“小西湖”
已是正午时分,本该是午餐的时候,我们随着导游走进江村。由于村中的饭店在老街上,还需要往里走。导游把我们领到一座小巧玲珑的湖面前,指着伫立在湖畔的石碑说,这是江村的聚秀湖。
聚秀湖就在村头,是进入村中必定要经过的地方。“聚秀湖”顾名思义,就是把秀色都集聚在一起,形成秀色可餐的一个宝湖。聚秀湖所处的地方确实是一个好地方,我不懂风水学,也许聚秀湖能集聚财气,也能集聚才气,对一方乡村来说,这两个气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说江村是“小杭州”,那么聚秀湖就理所当然的是江村的“西湖”,水光滟潋的聚秀湖无疑是江村人心目中最美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每一个西湖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与秀色,而在当地人看来,自己的西湖都是心目中最美的湖。
聚秀湖的湖光山色自然也不差,尽管面积小了一点,聚秀湖就像一面宝镜,将山村景色尽收湖中,这里是江村最美的一个地方。瞧,村后一座山叫金鳌山,座东朝西,倒映入湖。聚秀湖左边是狮山,右边是象山,既为村口之屏障,更添山村之秀色。山是湖的依托,山也是湖的陪衬,有了山,这个湖就像是一个聚宝盆,集聚了财气与才气。人们把聚秀湖的秀丽景色比作是“文房四宝”,明镜似的湖面是一方硕大的砚台,立在湖边的“文昌塔”如一支笔,建在湖里的一座“世科牌坊”,似一碇墨;而江村的大地就是一张特别大的宣纸,在上面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文房四宝的比喻当然是寓意着江村文脉永昌,人才辈出。
“ 文房四宝”是对聚秀湖文的比喻,聚秀湖不仅是文,它还有武的比喻与寓意,聚秀湖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曲曲弯弯,人们把聚秀湖的湖沿看成是一张弓,湖畔的那座“世科牌坊”又可看成一蓄势待发的弓箭,寓意弓满劲足,江村人智勇兼备,文武双全......
聚秀湖的栏板上都雕着十分精美的图案,看上去是珍贵的原物。湖水清澈,微波荡漾,呈现一派秀气。据说当地人有一首诗赞美聚秀湖:“金螯古迹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三潭映月侪聚秀,文昌宝塔若雷峰”。我们久久徜徉在聚秀湖畔,虽说水面不大,但小巧玲珑,集聚着精华,有着不可言喻的灵气........
聚秀湖是江村的水口,水面面积6500平方米,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488年)挖掘成湖。湖的南岸呈半环形,北岸基本平直,在聚秀湖的两侧,有狮、象两山护卫,形成山环水绕、聚风敛气的风水格局。
江村老街与徽派村落
我们行走在江村的老街上,江村的老街源起于溥公祠,止于江氏宗祠,长350米左右,宽2-3米。沿街有数十家商店,大多为前店后坊式,防火墙上瓦片有虎脸,有笑脸,表情各异。一般经商家用笑脸瓦,因为商人和气生财,笑口常开,才能广进财源;为官之家用严肃脸孔的瓦,因为官家金口玉言,少说为妙。村中古石板道沿街曲延,串联全村大街小巷,总长约22公里。
老街的道路也是石板路,我们走在这历经几百年的石板路上,想象着当年江村作为“小杭州”的繁华。当年的小杭州据说有8万人之多,这简直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大镇,可以想象当年是多么兴旺。
目前正直疫情期间,老街上的商铺全都关门大吉,众多村民坐在老街商铺的台阶上,说笑着,度着惬意而随意的日子。小巷曲曲弯弯,许多住宅的前面还保留着流水潺潺的小溪,这是古代的供水系统。村民无需走多远,就能取水、用水,非常方便。随着现代供水系统的建立,这种古代的供水系统也退居二线,成为古宅的一道配套的景观。
在江村随处可以见到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经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这些徽派民居更加漂亮,为游人展示徽派文化的魅力。
沿途我们参观了江村书屋、悦心堂古井等文物点,确实感受到江村悠久历史的深远影响。
父子进士坊
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江村名人辈出。据资料介绍,江村共设有18座牌坊,其中“圣旨”坊16座,“恩荣”坊2座。这些牌坊无声地述说着江村族人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其中有两座比邻而建的父子进士坊则是众多牌坊中的佼佼者。
以前在各地参访中也曾见过不少牌坊,尤其是在皖南地区更是牌坊林立,各处可见。可是,像江村景区内这种父子各设一座牌坊却也是第一次见到。 这两座牌坊历史比较久远,都是在明弘治年间,为了表彰江氏第48代江汉和第49代江文敏父子进士分别立起了两座牌坊。父坊也就是江汉的进士牌坊,为一座高8米的两柱三楼的石质牌坊,坊额中部“双凤”寓意父子同朝为官,下刻有双狮戏珠,整座牌坊虽历经500多年,但雕刻依然保存完好。子坊也就是江文敏进士坊,同为高8米的两柱三楼石质牌坊,坊额两侧分别刻有“青云直上”和“金榜传芳”,“恩荣”等字样,彰显着它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