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红色纪念馆(摄影钰林)

2022-05-17 09:02:43
标签: 岱山 红色旅游 金维映 东海工委革命史陈列室 东沙

                                          金维映故居

 

    金维映故居位于岱山县高亭镇清泰路后街弄14号(黄家)。    金维映(1904~1941)女,原名金爱卿、又名金志成,昵称阿金,浙江省岱山县高亭镇人,幼年和童年时代成长于高亭镇黄家。1913年就读定海县立女子小学。1919年到宁波师范学校学习。师范毕业后,回定海“女子小学”担任幼稚班老师。金维映出生于20世纪初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自幼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少年时便产生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胸怀爱国大志。在定海“女子小学”执教期间,积极投身声援“五四”、“五卅”等爱国反帝运动,期间,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1926年10月,金维映由一名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舟山群岛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定海独立支部的领导成员,1927年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岱山盐民运动,点燃了舟山地区革命斗争的烈火,时被宁波地委誉为“定海女将”。大革命失败后,转移至上海,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江苏省委妇委工作,从事工人运动,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妇委书记、上海丝织行业党团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等。1931年7月,调到中央苏区工作,历任中共于都县委和胜利县委书记(是中央苏区仅有的两位女县委书记之一、中央苏区“扩红”突击队总队长、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武装总动员部副部长,在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和扩大红军支援前线中,工作主动,富有创造性,成绩卓越,表现了杰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1934年1月,被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金维映踏入万里征途,是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战士之一。1937年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任第四大队女生区队长。1938年,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学习。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金维映在战乱中牺牲,是年37岁。    金维映故居座西北朝东南,原有62.4平方米木质结构3间(含中堂)瓦房。1988年9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2月,故居仿貌进行翻修,并对室内进行简易布展。199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1994年6月,列为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3月,江泽民同志为金维映故居题写了匾额“金维映故居”,6月,金维映故居举行挂匾仪式。2000年,列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6月,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4-10月,中共岱山县委、岱山县人民政府拨专款重新修善,由原3间扩建为砖木结构瓦房5间,占地面积349平方米,建筑面积158.54平方米。10月底,在金维映烈士诞辰百年之际,故居内展出着149幅照片、图片,40余件珍贵实物,记述1926~1941年金维映烈士生前在舟山、上海、中央苏区、长征途中、延安和永远的怀念等6部分组成,约2.5万解释词。2005年4月,列为市级红色旅游基地。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铁映、王光英题词,著名书法家郭仲选题的“高风亮节”和画家卢小轩画“竹涛”悬挂在故居中堂,另有:著名人士赠金维映故居题词25幅,赠国画17幅。


 

图为位于岱山的金维映故居
图为金维映故居入口
图为金维映故居中的“前言” 
图为金维映塑像
图为金维映故居内展出的照片资料,横匾上的“高风亮节”为著名书法家郭仲选所题写。
金维映为她的儿子李铁映所题写
图为王光英题写的“定海女将”
图为金维映故居中的金维映卧室
 图为“金维映卧室”的简介

                             中共东海工委革命史陈列室


     位于岱山县东沙镇念母岙三岔路口,沿街有两间平房,坐西朝东,建筑面积55平方米,1943年至1948年间为中共定海地下党领导机关“三东工委”、“东海工委”所在地。    1943年3月,浙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对三东(鄞东、镇东、奉东、定海)地区提出了构造南北海上交通的任务。中共浙东区委詹步行同志任定海县级特派员。4月,他到岱山,与当地中共地下党员童春梅在念母费家租了两间平房,以夫妻身份开办“美丰杂货店”为掩护,设立地下党领导机关,着手新区的开辟工作。    1947年,党中央指示开展蒋管区斗争,恢复三东工委建址,詹步行任书记,领导机关仍设在“美丰杂货店”内。    1948年1月,浙东临委在四明山孔岙召开了扩大会议,决定改三东地区为东海区,并成立东海工委,由詹步行任书记。要求在鄞东、镇东、象山沿海一带开辟东海游击区,开展游击战争。其领导机关一直设在“美丰杂货店”内。当时,地下党员王家恒长期打入国民党内部,以国民党定海县警察局保安警察第二中队中队长的合法身份掩护和保卫东海工委领导机关。直到1948年10月“保警二中队”被汤恩伯等以“通匪”的罪名缴械后,领导机关无法开展工作,詹步行撤离岱山。    为保护好“东海工委旧址”,岱山县委、县政府已对原来的两间房子进行修缮,其中一间已被收归,内部陈列着原来“东海工委”用过的物件。1995年8月,被命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12月,岱山县人民政府将“东海工委旧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那里立碑一块,上书“东海工委旧址”六个大字。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2002年6月,中共东沙镇委、东沙镇人民政府筹建了中共东海工委革命史迹陈列室,主要介绍东海工委在詹步行任三东(东海)工委书记期间领导三东地区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事迹。陈列室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5平方米,使用面积约51平方米,同年7月对外开放,新址改建,至今修缮一新。展区主要分形势与任务、斗争与策略、缅怀与继承三大板块。

图为展出的“前言”
图为中共东海工委革命史陈列室
图为陈列室展出的部分展板
图为“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烽火岁月”
图为展出的部分内容
图为岱山县委东沙旧址
图为“海曙楼”
图为地下党交通联络站“恒兴米行”旧址
图为立在墙角的石碑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