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的教学思考

(2019-12-21 09:05:49)

作文教学研究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的教学思考 迎宾路小学 王新颖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导读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编者在这个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元素的学习训练,一项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另一项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两项语文要素从字面意思来看,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个是由简变繁,一个是由繁到简。 二、理解“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要素。 “缩写”字典解释为“把文学作品改写,使篇幅短小”,从文学的意义来说,缩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保留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缩写是一种习作的形式,它的前提是在提取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的。 关于提取主要信息,这样基本能力学生在简要复述过程中已经在逐步练习。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指出: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述的要求是按照顺序,有详有略的复述,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于提取主要信息应该不成问题了。 在课程标准里走一圈,虽然没有发现缩写的字样,但是发现一些相关的语句与缩写的关系。 第二学段的阅读能力目标中: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第三学段: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 从这几句表述中,我们发现缩写是要表达文章的意思,那么和文章主要内容和复述以及梗概就有了关系。上文已经阐述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与复述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下边来谈谈梗概与缩写之间的关系。 梗概的意思为: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看似与缩写差不多,但是细细品味一下,我们就发现,缩写是一种写作方法,而梗概是文章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再简单说,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所以说,二者在本质上是有着区别的。如果我们都用动词来表示的话,缩写和写梗概的原则也是不一样的: 缩写: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局都不能变。 2、必须体现原文的中心思想,保留原文体裁、重点。即不重要的情节简写,重要的情节特写。 3、表达方式不变。 4、不含评论。 写梗概就是按一定的要求,把原文的内容压缩而写成一篇较短的文章的方法。一篇有血有肉的较长的文章,剔除“血”和“肉”,只保留“主干”但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局都不能变。 2、必须体现原文的中心思想,保留原文体裁、重点。 3、原文的表达方式可以改变,可将原文详细描写的内容改为概括叙述,即将描写改为叙述;还可以将引用的内容改为转述等等。 4、可以评论。 两者的三和四两点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缩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出了具体方法: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简单来说无非是“删、留、缩、合、改”,“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不要改变愿意。“留”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和关键语句留下。“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合”即把原文中有关于段进行合并,“改”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我们虽然通过查资料并结合书上所给出的内容,简单总结出了缩写的方法,但是要想指导好学生,我认为,我们还必须清楚的知道,缩写的基本要求: 一要比原文短小,如果有字数要求,就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二应紧紧结合原文的内容,既不增加原文的内容,也不能加入自己的看法、感想和体会,更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三、要忠实原文的中心,写出原文的情节或主要内容。四、缩写后的文章,要保持原文的结构层次,并且要首尾贯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要连贯,同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精彩的语句。五、缩写时原文的人称不能改变。掌握了缩写的要求,还要掌握缩写的方法,才能写好这类文章。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缩写,要注意:1、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2、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连缀成文;3缩写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简言之,一句话“缩写”就是将较长的故事简洁地表达出来,一个是由丰及简的过程。 “缩写”(写作训练)的设计思路 【理解概念】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总结: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 【习作指导】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1、齐读5-6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 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 4、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6、学生交流并按方法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 【评价标准】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归纳小结】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二,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三,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小结: 综上所述,本单元两个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阅读训练)与“缩写”(写作训练)本身也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创造性”复述表面上是将原本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而“缩写”则是将较长的故事简洁地表达出来,一个是从简入丰,一个是由丰及简,两者是互为可逆的。更为深入的思考,本单元在达成这两个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学生更为深入的体会到了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对民间故事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也就是说更好地理解了“人文主题”。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本单元所有的语文训练都是围绕着“创造性复述”与“缩写”这两个核心语文要素展开,这两个要素分散在课文学习、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快乐读书吧每个板块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能按照教材线性的顺序,从前到后照本宣科地去学习,而是应该将其相关内容融入到课程学习的每个环节中,使整个单元的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设想如下: 1、民间故事荐读(前置处理)——“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读整本书放在假期,“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放在每节课前口语交际。 2、单元整体感知——除了读本单元《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还可以选择《牛郎织女》除教材之外的其他版本,通过对比进行阅读,发现不同版本牛郎织女故事之间的异同,并对民间故事作整体性的感知。 3、简要复述缩写——《猎人海力布》 (1)学习文本,理解文本,感知形象。 (2)抓住事件,复述故事,指导缩写。 (3)策略迁移,强化巩固,练习缩写。 “习作”部分缩写策略:第一,摘录、删减;第二,改写、概括;第三,检查、修改,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以《猎人海力布》为例,练习将课文缩写成简单的故事。 4、创造性复述 (1)充分理解文本 (2)策略前置学方法——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 “口语交际”提供 “创造性复述”策略:第一,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第二,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部分则提供了以下策略: 第一,角色自居,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来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第三,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 (3)结合课后提示练方法 (4)自主选择用方法 策略的分层:在“口语交际”部分中提供的讲民间故事的策略是更基础的,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的:而在“交流平台”部分提出的策略则是进阶性质的,程度较好的孩子,跳一跳能伸手够得到。 最后,可以举办一个“民间故事会”,让学生们选取适切的方法,对自己读过的、感兴趣的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 5、单元小结回顾,拓展外国民间故事 第一,尝试梳理出民间故事的特点:1.口耳相传;2.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和朴素的愿望。 第二,带学生回顾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第三,学生们进行国外民间故事推荐。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欧洲的《列那狐的故事》 第四,“快乐读书吧”实践作业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