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吴山
(2024-01-10 12:35:08)
吴山也是中国历史名山,是吴帝后裔--太岳部族与吴回部族发祥之地,是我国祭祀吴帝.黄帝最早的地方。周秦时期开始,就有帝王在此祈福祭祀,康熙皇帝御笔为“吴山”,赐颁“五峯挺秀”,使其名扬天下。
顺着曲里拐弯、延绵不断的石台阶,徒步攀登约十分钟左右,来到了进入吴山的第一个景点之滴水观音。抬头朝天眺望,在自然形成的岩石上方,一股涓流恰似圣水从天而降,形成观音座下一潭清水,水面幽静,清澈见底。在巨石下方,“滴水观音”像左手持洒水器,右手执杨柳枝,甚是威严。在南侧崖面上雕凿有很多古人的题词,其中以康熙皇帝在石坊上所题对联最为雍容华贵,上联为“五峯挺秀”,下联为“二华同高”,横批为“亚神”,“二华”指的就是西岳华山和西镇吴山。在右侧约十米高的峭壁上,雕凿有“晴岩飞雨”四个颜体楷书大字,字迹道劲庄严,为古今游人和文人墨客所赞许。
拜完滳水观音后,来到距滳水观音不到五米的漱玉亭,别看这简单的亭子,讲究非常多,流传的典故也不少。据说,在拜完观音后,这个亭子可供游人在此短暂休息,传说此池为阎王殿判官洗笔之水,可疗疾祛病,故游人至此,多用以洗漱或饮之,祈求健康平安。
离开漱玉亭,继续沿盘山道顺势而上,来到了下一个景点之振衣亭。据说在古代,凡是钦差大臣、州县官员、四方香客到此,都必须先整理衣冠,然后才能去吴岳老庙祭祀朝拜,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为感受一下典故的气氛,我们在振衣亭把衣冠整理好,再去参拜吴岳老庙。
吴岳老庙在半山腰,坐北向南,庙前有两棵古栾树,非常壮观。站在庙院仰望,头顶为千仞绝壁,令人目眩,其间常年有细水汩汩流出,若遇暴雨,则形成瀑布飞流,气势磅礴,瀑流聚成的溪潭,供上山人饮用,相传此庙始建于隋代。
之后,我们沿着陡峭的山路,又陆续参观了日近云底石、王婆洞、回心石、灵官庙、西镇灵湫等景点,这些景点几乎都处在半山腰上,有的悬空,有的在峭壁、有的夹在奇石高峰之间,而且台阶窄而陡,极富挑战性。
先说这王婆洞,该洞为花岗岩断裂形成,盛夏入内,寒气袭人。民国时,曾有王姓道姑在洞内修行,后坐化于此。王道姑生前贤德,乐善好施,常以化缘所得些许米面,接济上山穷人,劝人莫入深山,以防伤生,因而百姓尊称她为王婆。传说,王婆洞是无底洞,洞的另一端直通甘肃平凉的崆峒山,经1993年实测,洞内多有分岔,深约30余米,煞是阴森。
回心石,石上凿有“回心石”三个字,其意为:人们游五峰(镇西峰、望辇峰、大贤峰、灵应峰、会仙峰)到此,已经走了十几里的艰险路程,然而,美不胜收的美景还有很多,前面还有险峰。
灵官庙,这座古韵古风的灵官小庙,正面大殿供奉王灵官,本名王善,是萨真人守坚弟子,后成为道教重要护法神将,驱妖压魔,助人升官,保佑仕途通达。
西镇灵湫,从百米高的峭壁上缓缓滳下无数水珠,最终汇入上下两个水池,水质清洁透明,甘甜可口,游人至此,争先品尝。崖上刻的“西镇灵湫”、“鸿蒙灵气”、“五峰奇观”、“碧山后仙”等摩崖石刻,字迹潇洒,为西镇灵湫胜景增添了不少风采。
美中不足的是,登顶一天门未能如愿,也末观赏吴山的土匪窝。来到另外一个峰顶望月台,海拔己经两千多米了,峰顶狭小的空间只有饭桌大小,四周悬空,好在有铁索链加固防护,勉强跪在一处拍照留念,以了登顶心愿。
从这边顶峰放眼望去,大山深处云雾缭绕,山高林密,各类植被五彩缤纷,满山遍野的红枫叶,将层峦叠嶂的山谷装扮的格外鲜艳,红红的,黄黄的,五颜六色,极富美感。
整个登山经过二小时二十分钟后,搭乘旅游中心的转运车顺利出山,来到久负盛名的吴山千年古茅栗园保护基地。古栗子树群沿深山、沟壑自然分布,规模宏大,树群植株之多、树龄之久、分布之广,实属汉见,也是宝鸡市目前唯一尚存的弥足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看完古栗子园,信步来到被大片古栗子树围成一圈的西镇吴山觅野拾光营地,平坦宽大、绿草如荫的草坪广场,风景秀丽,游人如梭,听歌看书的、品茶闲聊的、跳舞拍照的、健身打球的、小孩嘻闹的、烧烤撸串的、品味特色小吃的…场面火爆,一幅热闹开心的景象。
看着大山深处还有如此美妙的神仙景地,真有点不敢相信啊!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和家人来这里避署,该是多么凉爽!如果在秋天收获的季节,来这古老的千年栗子园采摘栗子,享受收获的快感,该是多么幸福!
感叹巧夺天工的布局,感谢大自然无私的馈赠,美好的瞬间在这里将留下永恒的回忆,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那么温馨、那么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