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写作成就了我的文学梦

(2024-01-05 11:46:09)

      散文写作成就了我的文学梦


来源:今日头条 当代散文 丝路都市文化汇 时间:2024年1-3-4


我是个文学爱好者,从小就喜欢与文字打交道, 平时没事就爱写写划划,尤其对文学作品格外痴迷,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在少年时代就看过,当代作家孙立波的暴风骤雨、柳青的创业史、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红岩、高玉宝的自传小说,还有外国小说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名著都是我小时候爬在被窝里在灯光下看过的,印象深刻。长大以后,除了小说,爱看散文作品,对茅盾、魏巍、丁玲、朱自清、张爱玲、巴金、浩然的散文情有独钟,心里总有个“作家梦”, 期盼着能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作家,在浩翰的文字长河里自由翱翔,从中取乐。 

遗憾的是我天生笨拙,悟性不高,年少时是看书看热闹,看过去就就忘了,长大后看书多少有点理解,但也是一知半解,参透不深,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我踏上了仕途,有幸成为一名机关干部,平常除了工作,总有写不完的公文材料,虽然有时写点什么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但却一直没有动笔,或者说不敢动笔。原因是自己从来没有搞过文学创作,不会写散文,也不知道写些什么。有时信笔涂鸦,乱写一通,也只是自我欣赏而已,没有对外发表,怕对不起观众。

直到201511月我从单位离岗,闲赋在家,有了大把的时间来潜心钻研、专心写作,况且自感文字功底不差,加以修炼,必成正果。那么写些什么、又从何入手呢?思来想去,还是理不清头绪,也不知从何处下手?

 2016年的一天,我在手机上偶然见“今日头条”上的几篇乡情散文不错,一下就激发了我的兴趣,顺便加载了一个乡土文学公众号微信号。进去一看,发现在这个媒体号上发表的作品真不少,大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作者,作品多是回忆过去、反映乡情、乡忆的抒情文章。这些散文作品裹着乡村的泥土清香、混着对亲人的深厚浓情,读来那么亲切,那么吸引人。我心里一阵兴奋,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生活这不正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吗?回忆乡情、乡土、乡愁正是文学创作的最好素材呀!有了这些素材,还愁不会写,写不出好的散文吗?

说写就写,立即动手。先从我儿时的老家所经历的生活片断及印象最深的东西写起,费心动脑思考了好几天,便写出了第一篇乡情散文《我家的银杏树》,投给了公众号却没有发表。为此,我没有灰心,心想自己的功夫不深,水平还不高,但只有坚持写作不懈,功到自然成

 转眼就到了来年夏初5月,夏收即将来临,一幅风吹麦穗千重浪,农民挥汗收割忙的景像不时地展现在我的脑海之中。经过精心思考、反复修改,我连续写了2篇有关农村夏收的原创文章,一篇是《麦子熟了》,一篇是《麦收时节》,很快在乡土文学公众号和陕西法网上发表。虽然点击浏览的人数不是很多,我依然很高兴,很满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兴奋的一晚上都没睡着。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根在农村、心在农村,始终难舍对故乡的那份眷恋。以往在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成长经历激发了我坚持写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看书学习,欣赏路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文学大家的精品佳作,便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每天除了睡觉休息,脑子里全是写作,几乎每周要写一篇散文,先后陆续写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些陈年往事,用心记载着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风景、乡情趣事,乡愁情感。如我的童年、为母亲过寿、父亲的回忆、我的大姐、家乡美食包谷糁、炒豆子,夏收、拉麦、摞草、秋收、犁地、掰包谷、种麦子、拾麦穗、踏胡基、晒暖暖、母亲的土炕、在生产队劳动的岁月里、打麦场上、那年交公粮、梯田大会战、家乡的渭水河、露天看电影、杀猪过年、看年戏、西府坐席、退休学车考驾照、儿时过年的期盼、过年那些事儿、关中八大碗等乡愁散文,都是自己用心用情写出来的。

 时光不待,岁月催人。随着一篇篇散文在网络媒体发表,使我越写越有劲头,越写越有激情。思绪的心潮,以往在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下喷涌而出,节日的习俗、儿时的快乐趣事、在生产队劳动的场景、家乡臊子面、擀面皮、豆花泡、羊肉馍的美味、我和妻子的情缘、父母姐弟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怀,遗失的村庄、老屋的回忆,春夏秋冬的自然美色美景,都变成了一篇篇乡土乡情的散文作品,在公众平台的点击浏览量大增,而且引来很多不认识的朋友点赞、评论、欣赏、转载。让我心里获得了一种得到认可和肯定的成就感。

时光一晃到了2021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来袭,人们被暂时封控,那也去不了。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排解思绪,我便静下心来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诸多家乡的风土人情、山水美景、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的散文作品,二月的迎春花,三月的杨柳、桃花,四月的油菜花,五月的杨槐花、牡丹花,乡村夜色,乘凉,秋天赏菊,野酸枣、红柿子、粉黛乱子草、红叶都变成了一篇篇乡土乡情的散文,网络平台都给予了刊登并推送。

 2023年疫情全面解控,我多次外出旅游,游山玩水,见识了全国各处的风光、了解了各地风格迥异的人情,一连写了10几篇游记散文,详细描述旅游景地的乡土风貌,描讴歌了祖国大好河山,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近五年来在各类文学网络平台发表的散文作品近200篇,平均每月发稿2—3篇,主要是回忆过去,展现当代,有关乡愁乡叙、风土人情、四季风光的创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被《丝路都市文化汇》公众平台编委会特聘为“签约作家诗人”,2023年7月我的第一部散文集《渭水河畔》得以出版,心里有一种成就感,应该是让人值得庆贺的事情。

当然,我知道,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仅仅擅长写机关公文和一些理论性的文章,文学底子较浅,散文写作水平不高;而且在写作过程中,还学习、吸收、借鉴、参考了不少大家名作。自己所写的散文,无论从题目、内容、结构和立意、写作技巧、语言锤炼等方面还差强人意,难免还有不成熟、不尽人意的地方。与那些写作高手相比还是个学生,初级水平。我写的散文作文色彩很浓,远没有达到文学艺术创作的境界。

让人感到欣慰和荣幸的是,在那些编辑老师的关照下,使我的拙作能在各类文学媒体平台得以发表,并见诸《今日头条》《当代散文》《乡村散文》《水缘文学》《乡愁文学》《乡土文学》《三秦文学》《西部作家》《西府文学》《宝鸡作家》《宝鸡日报》《微金台》《丝路都市文化汇》等报刊媒体。如今,百度上能搜出我的文章,媒体报刊能见到我的大名,每每看到我创作的散文作品对外发表,心里由衷地高兴和自豪!

 在此我要感谢微信公众号和各类文学媒体平台、那些编辑老师的关照与厚爱;还要感谢那些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的鼓励和支持,以及那些素不相识的朋友们的点赞、评论、欣赏,转载。

 写散文让我爱上了创作,成就了我的文学梦,更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现在我几天不写稿就手痒,一两个月见不到我发表的作品就心慌。散文写作已成为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之中。

在今后的的岁月里,我将坚持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写出更多的精品佳作,真实还原乡村民俗,风土人情,人文趣事,自然风光;同时要向优秀作家学习,从他们发表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和水分,不断拓宽视野,扩展自己的写作内容,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展现绚丽多彩的世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更多的乐趣和光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