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把调研当视察

(2023-12-22 19:04:19)

莫把调研当视察  

                   来源:今日头条 时间:2023-12-22


   年以来, 各级按照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 纷纷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 促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 推动了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发展。

然而在一些地方人大,为了迎合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号召,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组织人大代表围绕监督议题开展的专项视察与其他单位部门的专题调查研究混为一谈,张冠李戴;甚至明确要求凡人大组织开展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一律称为专题调研,形成的报告材料也一并称为调研报告。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看似简单省事,有助于增加调研的数量,扩大主题教育的成果,实际上是定位不准,混淆不清,说穿了就是一种变相的投机取巧行为。结果不仅弱化了人大监督职能,也直接影响了视察调查的效果。

众所周知,人大既有专项视察调查,又有专题调查研究,二者概念不同,法律地位不同,职能作用不同。

首先,视察和调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字面意思看,视察就是观察 -察看 -巡查,有检查观看之意;而调研是调查研究的简称。人大视察指的是对列入人大常委会审议监督议题在听审前组织代表和委员对一府两院某一方面的专项工作进行现场考察观看;人大调研指的人大常委会围绕区域改革发展稳定重大事项和党委关心、社会关切、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的调查研究。

其次,视察和调研侧重点不同。专项视察主要是就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巡视视察,视察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内容可涉及多方面,一般是事中或事后到现场查看状况,进行督促检查,侧重于了解全面的情况,为常委会审议做准备,听汇报、看的点相对比较多;而专题调研则必须要根据少而精的原则,主题明确,量力而行,选题不宜太多,一般在事前,即重大事项决策之前,侧重点应就某个方面、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共性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视察重点是察,而调研重点是研。

再次,视察和调研的法律地位不同。人大视察主要是人大常委会组织对一府一委两院或者到下级机构巡视察看、检查指导、推动工作,体现依法监督,履行法定职责,参与视察的人员只能是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主要是通过视察调查、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反馈落实来实现推进和提高其工作效能目标的;人大调研主要是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找准对策,突出参政议政,为党委、政府和人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注重于结果,不拘形式,调查组成员应是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人员或者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士,主要是通过下到基层与负责人的沟通和交流来了解情况、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的。

最后,视察和调研的职能作用不同。人大视察于法有据,由人大代表参加视察活动本身具有监督性质,代表在视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当场向有关方面询问,并在专项报告中做出回应,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关机构应认真对待,做出答复,形成的视察报告,转交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处理情况应当向人大反馈;而调研主要是通过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刻细致地调查、观察、分析、研究,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文字材料,按程序审定后报送党委、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当然,按照监督法和代表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各级人大在议事决策前,都可组织人大代表就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现场视察和专题调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决议,决定的实施情况,为审议议案和报告做准备。但视察和调研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行权的两种重要形式, 和其他方面开展的调查研究有本质的不同,视察着重于,通过来推动工作;调研强调于,通过来助力正确决策。因此,不能把视察当调研,更不能以调研代替视察。视察就是视察,调研就是调研,检查就是检查,决不能混为一谈,混淆视听,也不能把在主题教育中安排的调查研究课题硬往人大开展视察调研的议题上套,一码归一码,各是各的事。否则,这些视察调研就会变味,有违本意。

总之,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视察和调研、检查的定义、定位和作用,才能在人大工作中正确地运用,更好地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提升工作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