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姑
(2022-12-14 17:49:57)我的大姑比我父亲大,命最苦,没有读过书,十八九岁就出嫁了,那时人们都很穷,也没什么彩礼,据说是我大姑夫赶着毛驴只用几斗麦就把我大姑娶进了门。
婚后的她吃苦耐劳,勤劳苦干,每天不但要在生产队劳动,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服,喂猪,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心一意操持着一切家务。大姑父精明强悍,脾气暴燥,我大姑没少挨打受气,一生受尽煎熬,为了一大家人的生活,也只能默默地忍受着。
我大姑一生养育了七个孩子,两个女,五个儿,不说别的,一家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成问题,八九口人穿衣吃饭都要从她手中过,我的表姐表哥没上几年学就早早地参加了生产劳动。那时还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大集体作务,粮食是按劳分配,全凭挣工分,家里劳力多,挣的工分多,粮才分的多,不然就得饿肚子。
那时我的家住在半坡上,大姑家还在塬上面,相距不到5里路。要去大姑家我们必须从西坡的大路上去,再翻几道沟,沿着塬边的道路走40多分钟才到她们村,然后顺着一条小路走下去往西一拐,靠北第3家便是我大姑家。印象中,她家有2孔窑洞,3间厦房,有个院子,南大门有个街门,外边有条大路向西有条路上去就是生产大队部,再靠南边是陡坡田地,东南方向有条深沟。那里的视野很开阔,站在院门外,市区的一切景物尽收眼底,一望无际。
记得小时候冬天过年的时候,有次去大姑家串亲戚,天上飘着鹅毛大雪,路也特别的滑,不知摔了多少跤才到她家。大姑热情地把我们迎到她家,又是给我扫雪,又是给我暖脚,又是给我拿好吃的,坐在她家的大火炕上,浑身上下感到热呼呼的,很温暖,很贴心。
等到我上学念书了,只有礼拜天和放暑假才有时间去姑姑家。去大姑家最让人高兴的事莫过于和表兄弟一起玩,推石磨子荡秋千。等玩累了、饿了再回去吃饭。那时的我正长身体,老是吃不够,大姑在家给我手工擀面切了一大碗削筋吃了还想吃,害得她老人家又重新合了些面又做了一次方才吃饱,心满意足。
然而好景不长,谁也没有想到我大姑会突然离我而去。记不清那是七四年还是七五年,大概是五月份,当时我正在上初中,十五六岁,忽然有一天听人说我大姑跳崖了,人没救过来,下午学也没去上,和父亲赶到她家,只见大姑已寿终正寝,早已离开了我们。看到大姑安详的仪容,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放声大哭,“大姑呀,我再也见不到你了,你让我来了去哪儿找你呀……”
其实,对于俩个姑姑们,我都很爱。只是大姑姑离开我们的时候还不到50岁,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也是很久远的事了。而今我要着重说一说我的小姑,也是我要浓墨重彩大写特写的一位至亲,从小到大我和我小姑就比较亲近,感情也很深,始终难以割舍。
我的小姑比我父亲小,比我们大十几岁,年轻时人长的漂亮,圆脸大眼晴,头上扎着俩个帽辫子,那个时候给她提亲说媒的人不少,最后还是嫁给了临街的蔬菜队我的小姑夫。
要说我小姑的命运比我大姑好多了。首先在过去,蔬菜队比粮食队的生活条件好,天天有菜吃,粮食队的很少能吃到菜,平常都是饭加辣子醋,能吃到萝卜干和胡萝卜丝就不错了。再就是农活不是很吃力,菜队一年四季忙,但没有种收庒稼粮食那么辛苦。还有就是关键离市面街上近,逛街买东西比较方便。
小时候我爱去的应该还是我小姑家。我小姑家与我相隔了一个村,相距也就四五里路,从引渭渠上一路走过去,也就半个多小时。
我小姑家住在引渭渠下边,铁路北面的团结队,和斗鸡台居民杂居在一起。印象中小姑住的老屋是个农家大院,南北很长,里边东西两边,中间都盖了一长溜溜的房子,住了好像有七八家人,过去是大家族,人老几辈都住在一起。
我小姑夫他爸老弟兄5个,下一辈我姑夫又是兄弟5个,看来是人丁比较兴旺。我小姑她婆子是大家闺秀,人很利练,也很能干,操持着家里一切事务。我小姑更是精明强干,不甘人下。刚结婚一大家在一起吃的是大锅饭,由于人多口杂,常常吃不到一块,最后不得已搬出来分家单过,居住的是市民几间葇草房。
我小姑一生养育了3个孩子,俩女一男。我两个表妹小时候长得十分心疼,大眼晴,白皮肤,圆圆的脸蛋,红朴朴的,很是惹人喜爱,儿时来我家,我经常带她们去玩,人们见了都说这是谁家的女娃这么俊样。我的表弟是家里的老小,长得像我姑夫,吃食好,身体好,胖墩墩的。
那个时候,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一说去小姑家,我们姐弟都争着要去,生怕被落下。因为去小姑家,不但能吃到好吃的,还能趁机到街上逛街,放放风。每次去小姑家,那怕吃碗苞谷糁、稀面糊汤,就着咸菜都十分高兴。
但不管怎样说,我小姑家的条件要比我们好得多。我们这边是粮食队,基本是靠天吃饭,一年到头只能分到一点维持生机的口粮,有时连肚子都吃不饱,就这到了年终分配不仅分不到钱还得倒找。而我小姑家就不一样,蔬菜队种的菜交到菜店能兑换钱有钱花,坡塬种的粮食也能自给自足。记得有一年我家人多二三月闹饥荒没粮吃,没办法我和弟弟拉着架子车去我小姑家拉了两袋粮食接济才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岁月。
我小姑和小姑夫就靠着每天在农业社劳动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小。我小姑人能干,也很会过日子,平常生活也很节俭,经过几年的打拼和劳作,积攒了些钱。最后村上新庄基规划了公路边,我小姑家第一个在第一排临路盖了三间砖瓦大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谁家能住上一砖到底的房子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当时我家住的还是土坯房,在高坡上,干啥都不方便。
再后来农村地分到户,小姑一家起早贪黑,自己种的菜自己买,每天都有收入进账;加上队上临街门面房和企业收入每年都有分红,不几年小姑又将大房拆除,整个院子盖起了10几间二层楼房,临公路一层全是门面房对外租,二层也全部出租住人,她们一家就住在西边一层三间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很是令人羡慕。
如今我小姑已经70多岁了,和我的感情依然很深,对我这个大侄儿更是格外关爱,爱怀备至。在我的印记中,我小姑她从小就能说会道,心里知道的事似乎很多,总是说不完。我很爱听她说话,有时到我家来回娘家和我父母聊天要聊很长时间,显得很己常,不是外人。
对我来说,小姑为我今生办了一个最大的好事就是给我介绍了个对象,说了个好媳妇。那时的我刚高中毕业,十八九岁,年轻力壮,个子又高,不少人登门给我说对象我都没有接受。最后还是托我小姑在她们队上给我找了一个很不错的媳妇,经她说媒撮合我们终成眷属,共同生活在一起。这个大恩大德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前几年我小姑夫因病去世以后,我小姑一直心情不好,我不时会抽空去看她。有时她心里烦闷也会给我打电话,家常里短,时常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这不,现在还用上了智能手机,用微信视频聊天一次能谝一个小时,总觉得有满肚子的话要对我说。人老了身边没人说个话,心里憋的慌,也很难受。这我很能理解!
我的姑姑都是很平凡的女人,也是普通的农家妇女,从不引人注目,但她们勤劳善良,朴实无华,一生自尊,自励,自爱,自强,却深深的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人感觉她们是那么的坚强和伟大。
这就是我的俩个姑姑,都是我的至亲,她们对我像母亲一样关心着我,爱护着我;我也非常爱我的俩个姑姑,我会永远记住她们对我的疼爱。大姑,愿你在上天保佑我们这些亲人,超渡人生;小姑,愿您越活越开心,越活越精彩,慈颜永驻,后福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