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酸枣

(2022-11-08 13:26:00)

         野酸枣

  来源:乡土文学   时间:2022-11-06

  前一晌我到北坡给父亲上坟时,偶然看到崖楞上一簇簇鲜亮的野酸枣红了。碧绿的叶子,红玛瑙似的果实,不由得想起了酸枣酸酸甜甜的味道,很想去摘几个尝尝。

说起这酸枣,其实就是一种野枣,是枣树的变种,与家枣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起初是青绿色,成熟后会变成红色,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圆如黄豆大小,有的稍槌圆,有的大如花生豆,开始只是酸味,变红长熟后略带甜味,但主要的口味以酸为主,酸中带甜,俗称酸枣

野枣树是人们最为常见的一种植物,在我们关中地区的高坡旱塬、沟坎楞边极为常见,不管山崖石缝之间,瓦砾残垣之中,还是在山坡、沟畔、地头、崖边、路旁,不分地点,不论贫瘠,几乎到处都有它那葳蕤茂盛的身影。

酸枣树看起来并不那么顺眼,像一堆杂草,荆棘满身,但它抗旱、耐瘠薄、有让人惊叹的顽强生命力。不管是山坡上,悬崖边,乱石中,岩缝里,还是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河沿沟边,只要有扎根之处,无论土质贫瘠,天气干旱,它就能落地生根,照样长得生机勃勃,枝繁叶盛。尽管平日里,很少有人去关注、爱怜它,一年四季从没人想到为酸枣树除草、剪枝和施肥,然而,它并没有因人们对其淡漠而自暴自弃,仍然默默地、坚持年复一年地发芽、开花、结果。

等到秋天到了,只有崖畔上一簇簇鲜亮红彤的野枣树,那一片片,一墩墩,红红的野酸枣,颗颗透着红亮,让人垂涎欲滴。随手捋了一把野酸枣放在嘴里,生津解渴,酸到心野。尤其是那种暗红色的酸枣,个头像蚕豆,外表很坚硬,核大肉薄,滚圆滚圆,摘一颗放进嘴里,清脆又酸甜,很是讨人喜欢。

话说回来,正是这貌不惊人,坚毅顽强的野枣树,生成的的野酸枣,伴随着我们从小到大,使我们度过那个饥荒的年代。

记得小时候,小孩子们没零食吃,大人干活回来的时候,总会从山坡上摘回一些酸枣,布兜里塞得鼓鼓的,孩童们乐颠颠地迎上去,伸开小手接过来,把一颗酸枣放入口中,轻轻咬下去,一开始是酸的味道占上风,可甜的滋味很快就到了心底,浓浓的满足感弥漫在心间。 

每年深秋时节,乡村漫山遍野,房前屋后,到处长满了自然野生的酸枣树,这种酸枣树长不太高,满枝长刺针,一不小心就会被扎破或扎上刺。等到酸枣红了的时候,我们这些长大一点的孩子就会三五成群地来到野外搜寻采摘,一开始不注意经常会被酸枣树上的很多尖刺刺伤,渐渐地有了经验教训之后,再去摘酸枣时,我们会轻轻地拨开拦路的蒿草,避开锋利的枣刺,然后小心翼翼地摘着酸枣,边摘边吃,直到把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才回家。

当然,摘酸枣其实并不容易。俗话说酸枣好吃果难摘。没有采摘过的人是体会不到其中的艰辛,在人来人往的山崖和地畔路边,往往酸枣没有成熟就被路人摘得精光了。而在那些稍稍偏僻的地畔头、悬崖边、沟坎坎,那些红红的、绿绿的酸枣让人看着兴奋,但要采摘下来,着实要费一番功夫。先不说酸枣树浑身上下遍布着密密麻麻的直钩和倒钩,直钩刺着你扎心,倒钩能让你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一不小心触碰到土蜂窝满天飞舞让你无处可逃,直蜇得你满身帶伤。所以在偏僻之地碰到连片的野枣树手摘够不着时,我和小伙伴一般都是在地上铺上蛇皮袋子举起用竹竿打,或就用拴在竹竿上的铁丝套钩下来,这样做既快又不伤手,也不怕被群蜂咬伤,而且打的酸枣也多。最后当品尝采摘酸枣的时候,说是在品尝它那酸甜的味道,倒不如说是在享受自己的一份劳动成果……

时间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记忆里折枣树摘酸枣的场景对我来说已经是很遥远很遥远的故事了,可是当年摘吃酸枣的感觉却依然很清晰,那种大的、小的、酸的、甜的、红的、绿的酸枣滋味常常令我回味无穷,至今想起来心头仍洋溢着幸福的感觉,是在脑海里永远抹不掉的快乐和喜悦。

 

时光流转,如今秋天一到,那密密麻麻的酸枣树长在半坡之上在阳光的照耀下,仍然格外耀眼;那些星星点点红了的酸枣像玛瑙似地闪着点点光芒,煞是好看。而那酸酸的,甜甜的,淡淡的,红红的野酸枣,已不再被人们争宠采摘了,往往会被鸟儿们捷足先登,尽情享用了,剩下的只能随着风吹日晒,自然撒落在地了。但家乡山坡上的酸枣树就像约定好一样,似一片燃烧的云霞,红得热烈;酸枣更是酸酸甜甜,让人留恋!

有诗为证:

   酸枣散落山乡间, 皮黄肉薄内核坚。

   谁嚼此中寻常味, 酸里绵绵稍带甜。

   人间美味百十千, 酸枣独钟在口边。

     临睡几颗穿胃过,一觉方醒嘴还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