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343”操作模式
(2016-01-04 22:05:00)
标签:
365教学 |
分类: 课例研究 |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343”操作模式
张利工作室:张利
一、模式结构图
语文略读课型“三学四环五步”教学法图示
语文略读课型“三四三”模式结构 |
三
课后延学 |
课堂互学 |
课前预学 |
四
预习检查 卸载知识 |
课堂探究 收获新知 |
评价总结 升华情感 |
激趣导学 明确目标 |
三
初览全文 感知整体 |
再读课文 感悟特点 |
三品段落 积累佳句 |
二、基本操作流程
“三学”:指课前预学,课堂互学、课后延学。
“四环”:指课堂互学的四个环节,即激趣导学,明确目标;预学检查,卸载知识;课堂探究,收获新知;评价总结,情感教育。
“三步”:指课堂探究环节中的三个步骤,即初览全文,感知整体;再读课文,感悟特点;三品段落,积累佳句。
(一)“课前预学”的基本操作要求
课前预学包括教师预学和学生预学两部分。
教师预学要求教师研读教材、研读教参、根据课标要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多种教学方法,为使课堂成为一个高效课堂做准备。
学生预学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引导自身做好课前预习、学习的过程。根据导学案提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圈点勾画,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完成预学检测题。另外,对于自身难以解决的困惑,可以旁批在预学案上,在课堂互学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而且使“先学后教”落到了实处。
(二)“课堂互学”的“四环”基本操作流程
第一环:激趣导学,明确目标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预习检查,卸载知识
【目的】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而且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此外,减轻了学生学习任务和老师的教学任务。
第三环:课堂探究,收获新知
【目的】首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其次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批注、动口交流,合作学习,最后培养他们探究精神。
课堂探究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览全文,感知整体。通过默读课文的方式,了解全文内容。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快速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使“以学定教”落到实处。
第二步,再读课文,感悟特点。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交流小组学习的效果,把问题暴露在课堂上,通过师的精讲点拨,归纳、明确课文内容知识。
第三步,三品段落,积累佳句。《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积累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积累美词佳句。
第四环:评价总结,升华情感
【目的】通过总结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升华情感,使学生得到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课后延学设计要求
【目的】《语文新课标》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因此,以略读课文为契机,教师给孩子们推荐几本较好的课外阅读书籍,丰富其课外阅读。
【课例设计】
赵州桥
黄艳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16课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的主要环节,通过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图片、师友合作、反复诵读的过程,积累第三自然段的美句;
3.通过的赵州桥设计的了解,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经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的主要环节,通过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PPT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路】
在《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小学中段的学生应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略读教学,认为略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自学的课文。因此本节课在我校“绿润生命,盛及未来”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构建“生本课堂”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导:导学习目标、导问题情境、导课堂节奏、导展示点拨,学生的学:自主学习、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构建一个互助式的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
一、
1.
2.
问:你知道这座桥的名字吗?
揭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了解本课的性质——略读课文、课文类型——说明文,出示学习目标:
1.
2.
3.
4.
【设计意图】通过小巧、简单的古桥与赵州桥的对比,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感受赵州桥的与众不同,为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赵州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才干,是我国的历史遗产”做铺垫。顺势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默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预习反馈,知识卸载
1.出示本课生字词,师友二人互相读读,互相纠正字音。
2.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检查。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圈画生字词,查阅字典等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词。再通过课堂上的师友纠正,课堂展示,实现第一次知识卸载,即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习得或通过同伴互助习得。这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用最简短的短语或是词语概括,写在标题旁。
2.生反馈自主学习的成果,总结:赵州桥是一座雄伟、坚固、美观的桥。
3.引导生将获得的新知变成问题: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雄伟、坚固、美观的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快速默读,初步了解本课文的内容。让生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既是培养学生的收集、归纳、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也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掌握了的信息,教师就不用教;学生未掌握的,则定为下一个环节中需要处理的内容,形成第二次知识的卸载。
四、合作探究,感悟特点
(一)请生读合作学习的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探讨哪些语句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用“
2.探讨哪些语句体现了赵州桥的坚固,用“~~~~~~~”勾画;
3.探讨赵州桥美在哪里?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下来,并读一读。
温馨提示:小组完成交流、统一结论后,自己读读勾画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小组围绕以上三题进行探讨后,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活动一:略读第二段,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体现在哪里
1.
(若是生有补充或是不同意见,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师适当点拨,最后明确答案)
2.
(若是生有补充或是不同意见,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师适当点拨,最后明确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交流、探讨的方法,在了解赵州桥设计科学的同时,又让学生的思维碰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他们不依赖老师、敢于质疑、相信自己的勇气,使课堂呈现出和谐、互动的景象。
活动二:品读第三段,感悟赵州桥的美体现在哪里
1.
2.
3.
4.
5.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不代表放羊式教学,而是要整体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疑难点拨。第三自然段的语文知识性很强,因此需要教师的精讲点拨。另外,通过多种形式的背诵,促进学生能更快地背诵本段。
活动三:畅谈体会,情感升华
1.
2.
3.
【设计意图】通过畅谈对赵州桥的认识,小结、巩固本课的知识点;通过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提升学生对劳动人民智慧、才能的敬佩之情,带着此感情,顺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五、自我评价,总结提升
1.通过对自己学习收获和存在的疑惑的小结,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和直面问题的勇气;
2.通过对小组表现的小结,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后进小组积极参与,以达到小组整体提升的效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和改进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鼓励广泛参与。
六、阅读延伸
选一本自己喜欢读的文章:
阅读推荐《赵州桥的故事》、《天安门广场》、《卢沟桥》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小学中段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因此,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推荐几篇类似的阅读文章,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板书设计】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