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二十中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一模质量分析
(2018-07-02 19:34: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质量分析集锦 |
李延芝
一、 试卷特点分析
龙湾区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一模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卷是龙湾区初中九年级语文统一命题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试卷包括三大块: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除第2题外,都是紧紧围绕课本出的。阅读理解涉及古诗赏析、文言文和现代文。符合新课改以教材为纲,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从整体来看,这张试卷综合性强、难度适中、面向广大学生,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二 、难度、区分度分析
根据我所教的九年(3)、(4)两个班级学生共72人的考试成绩的统计结果,整体难度值为0.7。
三、 考试成绩分析
分数部分完全统计表(3)班
(4)班
130以上 0
0
120-110 5
8
90以下 7 7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110---90分段学生人数较多,优秀率和及格率还有很大提高的基础和可能,因此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为下半学期努力的方向,此外,培养高分学生也是下阶段的主要目标。
四、 答题情况和典型错误分析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2题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古诗词默写两个板块,总分14分,最高得分14分,最低得分0分,平均分10.06。古诗词默写的10分在题型上50%是传统的前后句填空,50%是情境理解默写;内容包括教材中及附录古诗、文言文名句、新增经验诵读诗句及论语。相对而言,情境理解题失分较大。
【答题典型错例】
1.“圃”写成上下结构或写成“蒲”;“殷”写成“阴”较多
2.佳木秀而繁阴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松柏有本性(4)枯藤老树昏鸦 (5)小桥流水人家(6)春阴垂野草青青(7)时有幽花一树明(8)至今遗恨迷烟树(9)晴川历历汉阳树 (10)芳草萋萋鹦鹉洲
除以上写错以外,(5)和(6)题很多写不出来,或是写错句,如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等。
【造成错误原因及教学建议】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同音字没辨析好,不能结合语境判断所填字词;古诗词没有真正理解诗句意思,造成写同音字的现象,也造成诗会背,却不知道根据语境正确选择诗句填写。另外,部分学生扣分是因为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或是墨水晕开造成笔画模糊。
建议以后的教学还需注重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古诗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另外,还得注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题习惯。
3、4、5题答题情况较好。
【剖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原因:1、 审题不认真,题目要求结合其中一部作品内容阐释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部分学生结合了其它作品。
2、答题技巧欠缺,如不清楚三分题目该如何作答,导致答题不完整而丢分。(观点+结合内容分析+总结)
3、对名著缺少真实深层次的阅读,大部分学生只知道皮毛,所以结合内容时无从下手。
建议:1、加强名著的阅读指导,注重培养审题能力。2、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引导学生规范答题。3、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第6题为选择题,3分。选择A或B能结合名著人物经历印证“残酷”“温暖”,语言表通顺得4分,只写出“残酷”或“温暖”其中一个要素2分。选择C最多得3分。
第7题① 少年时代时常在小河流中嬉戏取乐的方式消失。 ②出入于泥土的小动物不见了。③使用耕作用具及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古老的农耕文明消失了)。④淳朴诗意的晴耕雨读生活的消失。(评分标准:一点1分)
第8题(4分)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抽象的“回忆”转换为具体的“黑白老电影”;(手法1分)通过写黑白老电影的年代久远、退出历史舞台的特点,来写对小动物的回忆时间久远;(分析1分)表达作者对现代人无法亲近泥土、远离动物的无奈、遗憾之情(或者:对过去亲近泥土和动物日子的怀恋)。(情感2分)
错误原因及教学建议:第7题失分原因,在于选择的四个选项表述不够精准,再加上学生的认知能力因素,以致于学生大都选择了A项。如果A项把“锄头的消失”改为“锄头的变化”也许会明朗一点。学生在此题上花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的题目较赶。另外,第8题大都扣分在于答题的不完整上。因此,在今后的复习指导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答题训练。第8题,本题3分,平均得分1.24分,总体答题情况很不理想。本题难度应该不算太大,本题答题几乎没有出现特别优秀的切合题目的答案。
(一)原因
1、对文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不了解,对文本主题的不理解,直接导致阅读的迷惘。
2、第8题的选择题的内容影响学生的答题。
3、审题不清,本题的关键词应该是: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学生既不会结合文本,甚至不理解题干是什么意思。
4、答题不全面,特别是情感理解不到位,只打出一点。
(二)建议
1、指导学生审题到位。2、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引导学生规范答题。要知道哪些题目应该是内容结合情感回答。
第9题总体情况:本题8分。审题上障碍不太大,学生基本能抓住明里写物,实则写人写生活,以及表达了作者的敬畏和虔诚这两个点,多数学生的失误在对后者的理解上,两篇文章的结合分析缺少内在的关联。
错误原因及教学建议:
部分学生审题不细致导致失分,审题指导还是要加强。课文名篇和课外名著阅读内容错乱,教学中还是要帮助梳理。多篇作品结合着作答时,往往缺少内在关联,答题技巧上的指导,尤其是逻辑严谨的技巧还要加强。当然,这样的题目重点还是考验学生的理解力,日常教学中加强文体意识,针对散文阅读,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第10题 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这题总体情况还可以,平均分应该有2分多,但两级分化还是挺大的,得满分较多的,但得1分也不少。
剖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原因:1、认真审题不到位,如示例一,该生根本没看清题目要求,题目说得很清楚,原因有哪些?请根据选文内容分点概括。2、分点概括不全面,如示例二,该生虽答出了三点,但没有真正从选文上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关键信息。
教学建议:1、加强审题训练2、加强答题指导
11-12题情况分析:
1、答题点不全,只有一点个或两个点没有结合文章内容
2、多数同学根本没有围绕这句话来解读,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二)错误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1、审题不认真,题目要求对非连续文本文本能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但学生会脱离文本,一味谈自己的见解。
2、答题技巧欠缺,如不清楚主观题该如何作答,导致答题不完整而丢分。(观点+结合内容分析)
(二)建议
1、加强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指导,注重培养审题能力,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能力。
2、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四:教学建议:
(1)重视诗歌教学中意象的寓意。(2)教会学生读诗的一些技法,如联系标题,赏析词句,知人论诗,重视注释,把握意象,理解主旨,了解写法等。
(3)还是要重视学生答题思维的训练。学会读题干,抓题眼,寻切入,理思路,完整性。
建议:1、加强加强文言字词的掌握,多练多记2、加强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转变,学会学以致用3、注重语句翻译,要做的正确,通顺,有文采
19题,分值为4分,满分的学生少,大多为2—3分。
五、对今后语文教学的建议
1、夯实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从本次期中质量检测的结构来看,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厚积”才能“薄发”。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加强名篇,精彩语段背诵的要求。
2. 要重视学法的指导。阅读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能力,对语义、语境的领悟能力;对关键信息的筛选、处理、归纳、概括能力;对具体作品的语言、内容、思想、情感的评价分析和质疑探究能力。在上述能力的培养中,应辅以一定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3、强化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勤于积累知识,观察生活,敢于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要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感悟能力,善于从平凡的人、事、景、物中发现情、理、趣、味,力求使文章个性鲜明,立意新颖,思想深刻,语言优美。系统的从审题、立意、结构等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已经逐步地陷入语言贫瘠、题材贫瘠、构思定式的误区,无话可写,也写不好话,正式写作能力薄弱的表现。
20题 (10分)答题情况分析:
(1)与九上期末区里统一改卷,这次答题有进步。病句和错别字减少。
(2)学生基本能完成本次写作任务,字数符合要求。少部分字数不足,内容胡编乱造。
(3)大部分学生写出小说的一个情节或者内容介绍放在那里就不管了,不会写总结性归纳性的话语,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写,水平明显要高一些。
(4)标点错误很多。有些孩子内容写得不错,只是逗号用到底;有些学生最后一句话也不写句号。
教学建议:(1)语文老师要使出浑身解数,把读书真正落实下去!可以把课堂变成读书课,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可以开故事会,可以考查------不读书者除非欺世有术
(2)重新教一遍标点符号的书写;批改作文时,专门改标点符号;同学之间互相改,专挑标点符号的毛病。(3)教给学生写归纳性总结性的语句。例如,它一定带给你成长路途的感悟,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请大家看一看这本书。”“全文充满着童真童趣,但也饱含辛酸和苦难,引起读者深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