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庞涓之死(1):庞涓为何对师兄弟孙膑施以黥刑

标签:
转载 |
毫无疑问,在将星灿烂的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这对师从“兵法奇才”鬼谷子的同门师兄弟,都是其时排得上号的顶尖将才,都曾为自己效忠的君王立下汗马功劳,甚至还曾同时效力魏国,如果能齐心协力、精诚团结,那么魏王的“王霸之梦”也绝对不是梦,秦国的“大一0统”进程可能会迟缓很多。然而因心存嫉妒(某些宗0教甚至把之列为排行第二的人类恶行),不能大度容人的结果,终使一个致死一个致残,魏国也因这对师兄弟的同室操戈、反目成仇迅速变弱,让秦国后来居上完成了并吞六国的大业,正如某些史评人所言:“孙膑看似完美复仇,庞涓彻底失败,快意恩仇的结果却是两个人都失败了。”因为虽然借助齐国创造了“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等精彩历史故事的聪明孙膑,也没有让齐国完成王霸之业,兄弟相残的结果,让秦国这个后起之秀趁机冷手捡个热煎饼,把天下一并吞掉,只让因妒生恨的庞涓留下“自0作孽,不可活”的历史恶名,两败俱伤,呜呼哀哉。
那么,同为战国战将翘楚又曾是好兄弟,为何孙膑与庞涓最后会斗到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了呢?
作为“兵圣”孙武的后代,孙膑无疑也拥有其祖那超凡脱俗的战略基因,同时在取法先祖兵法精髓的基础上又能推陈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加上兵法奇人鬼谷子的悉心指点释疑,兵法修养更是炉火纯青,他出道首秀“田忌赛马”就亮瞎了业界诸位之眼,深谙兵法的他,硬是把兵家奇谋贯注于普通赛马之中,以“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的标新立异战法,让自己的“恩主”田忌一举战胜了在赛马上从未战胜过的齐威王,这种基于全局观念的新颖排兵布阵法,更是后世“策对论”的先行者或曰鼻祖。所以,有如此行高于世的独到战略眼光,作为同时期的另一名将庞涓对其深深忌讳也是情有可原,明显在兵家修为上略逊于孙膑,嫉妒之心由此而生,毕竟自己确实是技不如人,也只能在歪门邪道上发力胜之,心理才能平衡。
而嫉妒看似是心理小问题,无非就是不喜欢别人胜过自己(现实生活中此种情绪行为比比皆是),包括却不限于富贵、才情、颜值,如果只是耍小心眼还无碍于事,但如果把之应用于高层次的治0国安邦以及战争行为上,那么产生的破坏力和残0害程度绝对是不容小觑,孙膑与庞涓这对战国时期的兵家师兄弟之“鹬蚌相争”,不仅一个致死一个致残,还让很有争霸实力的魏、齐两国从此变弱,秦人得利,甚至让历史轨迹改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核当量”级别的不同凡响的“历史性嫉妒”。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人文政治发展的特殊时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环境下,各种思想自0由激荡的结果,风云际会之间产生了灿若繁星的各种政经、文艺、军事天才,孙膑与庞涓就是其中之一。
而各种牛人野性横生的结果,智力成本与竞争成本就会跟着水涨船高,由此形成的“恶性竞争”也是灿烂异常,各种著名的“历史性嫉妒”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见诸史实的就有李斯与韩非、苏秦与张仪,以及前文提过的孙膑与庞涓这几对著名历史师兄弟的因妒生恨,而发生的有点惊天动地的“鹬蚌相争”,可谓是精彩纷呈。其中,最著名当是协助秦始皇统一0中国的李斯,借秦王之手杀了同门师兄弟韩非,皆因其嫉妒韩非的才高八斗,李斯最终也像残害师兄弟的庞涓一样下场凄惨。结局最好的倒是也曾师从鬼谷子的苏秦与张仪,因互妒对方才高而展开良性竞争,一个施展合纵一个独创连横之术,都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关于孙膑与庞涓的“历史性嫉妒”,历史牛书《史记》载曰:“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大意就是说,孙膑与庞涓曾一同拜师学习兵法,作为师弟的庞涓(一说是师兄),先行入魏求职,被魏惠王拜为将军,而气量有点小的庞涓总感觉自己才能比不上师兄孙膑,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心之下,恶向胆边生的庞涓为了防止师兄弟成就超过他,于是阴险使诈把孙膑骗到魏国,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比如私通齐国),把孙膑施以膑刑和黥刑(割掉膝盖并在脸上刺字,一说砍断双足),以便把孙膑隐藏起来不为世人所识,埋没其才让其废了武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