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读书心得
(2017-07-01 11:36: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数学组 |
《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这本书中讲到:“学讲方式”下的合作学习作为一直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与技能,而且培养他们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他们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约翰逊兄弟指出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面对面的互动、小组良性的内部依赖、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小组成员的监控。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的良好责任意识,主要是形成维护正确知识的责任、积极进行科学思维的责任、维护学习团体的责任;需要小组成员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需要学生具备语言表达技能与待人处事的社交技能。如果小组合作过程顺利进行,小组成员的这些责任意识与思维技能、表达技能、人际技能在教师的支持与指导下都会不断得到提高。
为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为教师在之后合作学习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指导,有必要运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模式对学生合作过程与合作结果进行测量。
自我反思:
1、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受夸奖的学生是否真正为此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了呢?也许未必。部分学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不停的表扬,心情特别激动,也不能专心听讲。
2、学生的回答有的具有独特的见解,而教师都笼统地用同样的方式来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当参与表扬的同学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夸他就拍手了,这种奉命式的表扬,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明辨是非、自由发表意见的能力。
4、对学生的表扬也应该有度,不能滥用,过度的赞扬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超值的赞赏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长此以往也许会“迷失自我”。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千姿百态的回答,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1、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回答,可答案却不尽如人意。就像上述片段中学生的回答一样,我们教师应为了保护他的自尊而启示他,帮他理清思路,让他明白该怎样思考。
2、教师要指出来学生的错误,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个结果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也许会在分析的过程中突然明白自己的错误,也方便教师或其他同学提供帮助。
3、在学生说自己的思路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心里清楚,可是站起来却不知道怎么说,这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并鼓励他,给他自信,来表达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