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读后感
(2017-07-01 11:35:5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数学组 |
《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读后感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合作学习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真正既符合学生实际,又可以真正做到有效,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通过阅读《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书中讲了很多实际操作问题,谈谈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可行的几条策略。
1、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根据班内的实际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合作过程中做到,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整体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评价时,把学生个人竞争变为小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让大多孩子都受到鼓励,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更有利于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对合作学习作出点拨、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