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欢乐满山谷

(2017-01-07 11:24:40)
分类: 教研组活动

                                                执教者:周吕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兴趣,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美的情感。 

 2

能够尝试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由律动,培养幼儿表现美的情趣。

活动重点:幼儿愿意参加音乐欣赏活动,喜欢音乐。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由律动。

活动准备:森林背景图一幅

头饰(大公鸡、羊、鸭子、小猫、小狗)

音乐《欢乐满山谷》

        

动物图片(大公鸡 、羊、鸭子、小猫、小狗 )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听着音乐随老师走进音乐教室。

导语:小朋友们好(幼儿:老师好)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郊游好不好?(幼儿)

1 、教师出示大森林图片。

导语:对了,老师还邀请了几位小客人和你们一起玩耍,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幼儿:想)

        

那就请小朋友来听一听是谁来了?好不好?(幼儿)

        

听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就是小朋友们要像小兔子一样仔细倾听,好不好

?(幼儿:好)

   2、教师放音乐《欢乐满山谷》

导语:有哪一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在音乐中听到了有那些小动物?(幼儿:大公鸡、羊、鸭子、小猫、小狗)

导语:小朋友说的很好,下面老师再让小朋友听一遍音乐,小朋友要仔细听哦。

3、教师再一次放音乐。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说明:幼儿每说出一种动物的名字,教师就出示一幅小动物的图片,并且一次贴近大森林里。

1)导语:小朋友们,在音乐中第一个出现的小客人是谁?  (幼儿:大公鸡)

        

对了,是大公鸡。哪位小朋友知道大公鸡怎样走路?(幼儿)

提示: 教师将大公鸡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在前面做大公鸡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2)导语:第二个出现的小客人是谁啊?(幼儿:

       

说的很对,是。老牛怎么叫的、走路什么特点?(幼儿)

提示:教师将羊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做羊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3)导语:第三个出现的小客人是谁啊?(幼儿:鸭子)

非常好,小朋友听的真仔细!小鸭子怎样走路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叫呢?(幼儿)

提示:教师将鸭子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做鸭子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4)导语:第四个出现的小客人谁呢?(幼儿:小猫)

说对了,是小猫。小猫走路什么特点呢?怎样叫的?(幼儿)

提示:教师将小猫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做小猫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5)导语:最后一位小客人是谁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幼儿:小狗)

小朋友们真聪明,对了是小狗。小狗是怎样叫的呢?

提示: 教师将小狗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做小狗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导语:小朋友们做的很好,学的非常认真。我们自己鼓励一下好不好?(幼儿鼓励)

     

下面老师再放一遍音乐,小朋友们仔细倾听音乐,然后自由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好不好?(幼儿:好)

2、《听听谁来了》游戏

导语:老师这里有五只小动物的头饰,下面请小朋友按照每次分组,分成五组站好(幼儿站好)。

     

每一组的小组长来老师这里,请你们五位小组长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头饰。(幼儿选择)

 游戏规则:小朋友们认真听音乐和老师的要求,老师喊到哪一种小动物,戴这种小动物头饰的那组小朋友就做出该小动物的动作,比一比那个小组听的最准模仿的的最像,好不好?(幼儿:好)

3、教师放音乐,幼儿做动作。

4、根据幼儿的喜好每两个小组互换头饰表演。

导语:小朋友们做的真好!鼓励一下自己吧!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回家后仔细想一想森林里还住着那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跳的或飞的,明天来幼儿园分享给小朋友好不好?看谁想的多,模仿的像。

《欢乐满山谷》反思

                                       周侣晓

欢乐满山谷》这首曲子非常热闹、欢快,充满着各种有趣的声音。初次接触音乐时,如何设计这个活动在设计的,感觉有太多的东西想要去让孩子们知道了,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接受水平,决定将其中对固定在对于各个动物的出现和动作的特点上,表现音乐的情感美上。每一个动物都是以说出动物的出现和他的特点,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表现音乐的情感美上,因此比较的单调。活动实施下来,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玩得非常开心,但孩子超常的兴奋,和热闹的场面中我是否真的很好的和孩子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一研时,我过于急,还没等孩子们表述完,我就在旁边帮着讲解。很多的动作都是我在教授灌输,而孩子只是被动地学习,我对于细节的处理也很粗糙,我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容,而忽略了音乐的节奏。整个活动都是老师在示范,孩子们机械式的模仿,孩子们缺少思考和内化的过程。

通过一课,觉得几个地需要注意的:律动活动是将音乐和动作的融合,根据音乐创编动作,用动作表现音乐,而不是将音乐和动作脱离开来,为了动作听音乐,也不是为了音乐做动作。一是图片的准备应该更充分、及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