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王在恩名师课堂教学指导暨教研组活动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研组工作 |
本次活动围绕“名师出课题——学校老师说课——教研组共同讨论”三个环节进行。当天早上,王在恩老师要求本次说课的王汉乐老师围绕九年级下册的活动探究单元第一课《屈原》进行教学设计。下午,王汉乐老师先行说课,抛砖引玉。她先明确这个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在阅读戏剧作品,体验戏剧表演中思考探究戏剧的魅力,指出这节课的重点是阅读思考第一个剧本,在阅读思考中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基于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目标,整堂课围绕着课堂的三个环节进行解说,分别让学生从演员的角色定位上去诵读屈原的独白,从导演的角色定位上去分析靳尚的性格特征,以及从剧务的角色定位上去思考舞台说明。
在课后探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纷纷对课堂进行了点评,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陈一洁老师说:“这堂课作为活动探究单元中的一课,将重点落在戏剧主题的把握和戏剧人物形象地把握上,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戏剧。这部戏剧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舞台说明非常到位,课堂上也需让学生围绕舞台说明进行活动。”周敏慧老师说:“这一个剧本和本单元的其他两个剧本的区分点要更为明晰。教学设计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屈原的独白,对独白进行更多的读解。”林琍老师指出:“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为屈原‘独白’片段设计舞台。这个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明确舞台说明是如何服务于人物形象和戏剧冲突的。”说明王在恩老师指出:“作为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设计时,除考虑文本,更要考虑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学习情境。并且戏剧文体的实践性又非常突出,学生可以在戏剧表演活动中学习戏剧。设计上可以更多地给学生以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境中处理与解决问题。而《屈原》这一课,可以将重点放在屈原的独白上。让学生在重点突破中体会戏剧的精彩之处。”
探寻,摸索,总结,提升。每一次活动,都是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着,如何更好地聚焦学科核心,如何让课堂更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