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辨证录,咳喘,咳嗽门,喘门;李今庸,肺结节就是痰核

(2024-01-11 07:45:53)
标签:

中医

医学

辨证录,咳喘,咳嗽门,喘门;李今庸,肺结节就是痰核

辨证录 / 咳嗽门(八则)

咳嗽门(八则)

人有骤感风寒,一时咳嗽鼻塞不通,嗽重痰必先清后浊,畏风畏寒,此风寒入于皮毛,肺经先受之也。夫肺之窍通于鼻,肺受风寒之邪,而鼻之窍不通者,阻隔肺金之气也。肺窍既不能通,而人身之火即不能流行于经络,而火乃入于肺,以助风寒之党矣。故初起咳嗽,必须先散风寒,而少佐散火之剂,不可重用寒凉以抑其火,亦不可多用燥热以助其邪,用和解之法为最妙,如甘桔汤、小柴胡汤是也。然而世人往往以小恙不急治者多矣,久则肺气虚而难愈,则补母、补子之道宜知也。补母者,补其脾胃也;补子者,补其肾水也,似乎宜分两治之法,以治久咳久嗽之症。而余实有兼治之方,既有利于子母,而复有益于咳嗽,毋论新久之嗽,皆可治之以取效也。方用善散汤

麦冬(三钱) 苏叶(二钱) 茯苓(三钱) 玄参(三钱) 甘草(一钱) 黄芩(八分) 天门冬(三钱) 款冬花(五分) 贝母(一钱)水煎服。

此方用麦冬、天门冬以安肺气,用茯苓、甘草以健脾胃之土,用玄参以润肾经之水,用苏叶、款冬花以解散其阴阳之风邪,又加黄芩以清其上焦之火,贝母以消其内膈之痰,斟酌咸宜,调剂皆当,故奏功取胜耳。

此证亦可用宁嗽丹,苏叶 甘草 天花粉 天冬 款冬花(各一钱) 桔梗 生地(各三钱) 麦冬(五钱)水煎服。二剂愈。

人有风寒已散,而痰气未清,仍然咳嗽气逆,牵引腰腹,俯仰不利,人皆谓必须治痰之为亟矣。然而治痰而痰愈多,嗽愈急、咳愈重者何也?盖治痰之标,而不治痰之本耳。痰之标在于肺,痰之本在于肾,不治肾而治肺,此痰之所以不能去,而咳嗽之所以不能愈也。人生饮食原宜化精而不化痰,惟肾气虚,则胃中饮食所化之津液欲入肾而肾不受,则上泛为痰矣。盖因胃中所化之津液无多,不足以济肺之干枯,而心火转来相夺,则津液不能滋肺,反化为痰涎而外越矣。然则治法,宜大补其肾水,使肾水汪洋,既能制心火之有余,更能济肺金之不足,心火不敢相夺,胃气又复相安,自然津液下润,肾经独受,化精而不化痰矣。方用

熟地(二两) 麦冬(二两) 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水煎服。

此方即子母两富汤加味者也。以熟地大滋其肾水,以麦冬大安其肺金,加芍药、柴胡、甘草以舒其肝胆之气,使其不来克脾胃之土,则脾胃之气易于升腾,上使救肺,而下可救肾,且邪亦易散,实有鬼神不测之妙也。

人有久嗽不愈,用补肾滋阴之药不效,反觉饮食少思,强食之而不化,吐痰不已者,人以为肺经尚有邪留于胃中,而不知乃脾胃虚寒不能生肺,使邪留连于中脘而作嗽也。夫肺金之母,脾胃二经之土也,土旺则金旺,土衰则金衰,不补母以益金,反泻子以捐土,邪即外散,肺且受伤,况尚留余邪未散乎!毋怪其久嗽而不愈也。然则治之之法,不可仅散肺之邪,而当急补肺之气;不可仅补肺之气,而尤当急补脾胃之土矣。然不可徒补脾胃也,盖补胃必须补心包之火,而补脾必须补命门之火。心包生胃土,命门生脾土,实有不同耳。然而胃病则脾必病,而脾病则胃亦病也。吾补胃而即兼补脾,补脾而即兼补胃,未尝非肺金之所喜。肺喜正气之生,自恶邪气之克,不必治嗽而嗽病自已矣。方用补母止嗽汤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人参(一钱) 陈皮(三分) 甘草(一钱) 苏子(一钱) 半夏(一钱) 桔梗(二钱) 麦冬(五钱) 紫苑(一钱) 肉桂(五分)水煎服。一剂而嗽轻,二剂而嗽更轻,四剂而嗽全止矣。

此方乃补脾胃之圣药,加入肉桂以补心包、命门之二火,一味而两得之也。又恐徒治脾胃之母,置肺邪于不问,增入补肺散邪之味,则子母两得,而久嗽安得不速愈哉!

此症用助金汤亦佳。

人参(三钱) 甘草 款冬花(各一钱) 白术 百合(各五钱) 茯神(二钱) 肉桂 炮姜 苏叶百部(各五分) 半夏(三分)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咳嗽,长年不愈,吐痰色黄,结成顽块,凝滞喉间,肺气不清,用尽气力始得吐出于口者,此乃老痰之病也。年老阳虚之人,最多此症。然用消痰清肺之药往往不验者,盖徒治其痰,而不理其气也。夫痰盛则气闭,气行则痰消。老年之人,孤阳用事,又加气闭而不伸,则阳火煎熬,遂成黄浊之痰,气虚不能推送,故必咳之久而始能出也。方用六君子汤加减治之。

人参(五分) 白术(五钱) 茯苓(三钱) 陈皮(五分) 柴胡(五分) 白芍(一两) 白芥子(三钱) 甘草(一钱) 栀子(一钱)水煎服。二剂而痰变白矣,四剂而痰易出矣,十剂而咳嗽尽除。

补阳气之虚,开郁气之滞,消痰结之块,祛久闭之火,有资益而无刻削,则老痰易化,而咳嗽易除也。倘徒用攻痰之药,则阳气必伤,而痰又难化,格格难吐,何日是清快之时乎!

此症用化老汤亦佳。

人参(三分) 白术(一钱) 生地(二钱) 款冬花(三分) 白芥子 白芍 地骨皮(各三钱) 柴胡(四分) 甘草(一钱) 麦冬(五钱)水煎服。四剂轻,十剂愈。

人有阴气素虚,更加气恼,偶犯风邪,因而咳嗽。人以散风祛邪之药治之而愈甚,此不治其阴虚之故也。然而徒其阴,而肝气未平,则木来侮金,咳亦难已。法宜平肝而益之以补水之剂,则水能资木,而木气更平也。方用平补汤

熟地(一两) 麦冬(一两) 甘草(五分) 白芍(一两) 柴胡(一钱) 人参(五分) 茯苓(三钱) 天花粉(二钱) 百合(五钱) 炒黑荆芥(一钱)水煎服。

此方大补肺、肾、肝、脾之四经,而尤能解肝气之郁肝经郁解,而肺经风邪亦不必祛而自散矣。人谓补肾、补肺、平肝足矣,何又兼补脾胃而用人参耶?不知三经之气,非脾胃之气不行,吾少加人参、茯苓以通之,则津液易生,而肾、肝、肺尤能相益也。

此症用涣邪汤亦效。

白芍 熟地 麦冬(各五钱) 甘草 柴胡 香附(各一钱) 陈皮(三分) 白术 玄参(各三钱)天花粉(五分) 苏子(一钱)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久咳而不愈者,口吐白沫,气带血腥。人以为肺经之湿也,而不知实肺金之燥。苟肺气不燥,则清肃之令下行,而周身四达,何处非露气之下润乎!不特肾水足以上升而交于心,亦且心火下降而交于肾,不传于肺矣。心火既不传于肺金,曾何伤燥之虑哉!惟其肺气先已匮乏,高源之水无有留余之势,而欲下泽之常盈,以上供于肺金之用,此必不得之数也,治法自宜专润肺金之燥矣。然润肺金之燥,而肾火上冲,则肺且救子之不暇,何能自润?此肺肾必宜同治也。方用子母两富汤

熟地(二两) 麦冬(二两)水煎服。连服四剂,而肺金之燥除,肾火之干亦解。

譬如滂沱大雨,高低原隰无不沾足,既鲜燥竭之虞,宁有咳嗽之患?倘失此不治,或治而不补益其肺肾,转盼而毛瘁色弊,筋急爪枯,咳引胸背,吊疼两胁,诸气 郁,诸痿喘呕,嗌塞血泄,种种危候,相因俱见矣。又用何药以救其焦枯哉!

此症用夜露饮亦妙。

熟地 麦冬 芡实(各一两) 山茱萸(五钱) 贝母(五分)水煎服。十剂全愈。

人有久病咳嗽,吐痰色红,有似呕血而实非血也,盗汗淋漓,肠鸣作泄,午后发热。人以为肾经之邪火大盛,将欲肾邪传心也,谁知是脾邪之将传于肾乎?此症初因肾水干枯,肾经受邪,肾乃传心,故发热而夜重,未几心邪传肺,故咳嗽而汗泄;未几肺邪传肝,故胁痛而气壅;未几肝邪传脾,故肠鸣而作泄。今既盗汗淋漓,肠鸣作泄,乃肺邪不传肝而传脾也。邪不入肾肝,尚有可生之机,亟宜平肝滋肾,使邪不再传,则肝平而不与肺为仇,肾滋而不与心为亢;再益之健脾之品,使脾健而不与肾为耗,自然心火不刑肺而生脾,脾气得养而肺气更安矣。方用转逆养肺汤

白芍(五钱) 麦冬(三钱) 茯苓(三钱) 玄参(二钱) 熟地(五钱) 山茱萸(五钱) 北五味(二钱) 车前子(二钱) 地骨皮(三钱) 丹皮(三钱) 牛膝(一钱) 破故纸(五分) 贝母(一钱)水煎服。连服十剂而气转,再服十剂而痰变为白,再服十剂而泄止,肠亦不鸣也。

此方本非止泻之药。盖泄成于阴虚,补其阴而泄自止,阴旺则火息不去烁金;金安则木平不去克土,所以消痰而化其火炎之色,止泄而撤其金败之声,故肠鸣、盗汗尽除,而咳嗽亦愈矣。

此症用止传汤亦妙。

熟地(二两) 玄参 百合(各一两) 白芥子(二钱) 荆芥(炒黑,一钱) 茯苓(三钱) 沙参(三钱)地骨皮(五钱) 桑叶(十五片)水煎服。十剂轻,三十剂愈。

人有春暖夏热,则安然不嗽,一遇秋凉,即咳嗽不宁,甚至气喘难卧,人以为肌表之疏泄也,谁知是郁热之难通乎?夫人身之气血,流通于肌肉之内,则风邪不得而入。惟气血闭塞不通,而邪转来相侮,凝滞而变为热矣。盖春夏之间,皮肤疏泄,内热易于外宣。秋冬之际,皮肤致密,内热难于外发,所以春夏不咳嗽,而秋冬咳嗽也。倘不治其郁热之本,而惟用发散之品,徒虚其外,愈不能当风寒之威,徒耗其中,益转增其郁热之势,均失其治之之法也。所贵攻补兼施,既舒其内郁之热,而复疏其外入之寒,则本既不伤,而末亦易举也。方用

当归(五钱) 大黄(一钱) 贝母(二钱) 天花粉(三钱) 薄荷(二钱) 荆芥(二钱) 甘草(一钱) 白术(三钱) 陈皮(三分) 神曲(五分) 黄芩(二钱) 桔梗(二钱)水煎服。连服四剂,秋冬之时断无咳嗽之症矣。

盖大黄走而不守,用之于祛火消痰之中通郁最速,又得当归之补而不滞,白术之利而不攻,同队逐群,解纷开结,内外两益矣。

此症用郁金丹亦甚效。

白芍 桔梗(各三钱) 抚芎(二钱) 白芥子 茯苓 生地(各三钱) 甘草 款冬花(各一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


《辨证录》
卷之四
喘门(四则)

人有偶感风寒,一时动喘,气急抬肩,吐痰如涌,喉中作水鸡声,此外感非内伤也。倘误认内伤,少用补气之味,则气塞而不能言,痰结而不可息矣。治法宜用解表之味。然而,纯补之药不可用,而清补之药未尝不可施也。方用平喘仙丹
麦冬(五钱) 桔梗(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二钱) 黄芩(一钱) 山豆根(一钱) 射干(一钱) 白薇(一钱) 乌药(一钱) 苏叶(八分) 茯苓(三钱)水煎服。一剂喘平,再剂全愈,不必三剂也。
盖外感之喘,乃风寒之邪,从风府而直入于肺,尽祛其痰而涌塞咽喉之间,看其病势似重,然较内伤之喘大轻也。平喘仙丹专消肺邪而不耗肺之正,顺肺气而不助肺之火,故下喉即庆安全也。
此症用止声汤甚神。
麻黄(一钱) 天门冬(三钱) 桔梗(三钱) 甘草 茯苓(各二钱) 山豆根(八分) 射干 陈皮 半夏青黛(各一钱)水煎服。一剂愈。

人有痰气上冲于咽喉,气塞肺管作喘,而不能取息,其息不粗,而无抬肩之状者,此气虚而非气盛也,乃不足之症。不可作有余之火治之。人身之阴阳,原自相根,而阴阳中之水火,不可须臾离也。惟肾水太虚,而后肾火无制,始越出于肾宫,而关元之气不能挽回,直奔于肺而作喘矣。然而关元之气微,虽力不胜任,以挽回其将绝之元阳,而犹幸其一线之牵连也,则犹可救援于万一耳。方用定喘神奇丹
人参(二两) 牛膝(五钱) 麦冬(二两) 北五味(二钱) 熟地(二两) 山茱萸(四钱)
作汤煎服。一剂而喘少止,二剂而喘更轻,四剂而喘大定。
此方人参宜多用,不用至二两则不能下达于气海关元,以生气于无何有之乡。非用牛膝不能下行,且牛膝能平胃肾之虚火,又能直补其下元之气也。麦冬益肺金,非多用则自顾不暇,何能生汪洋之水,以救燎原之炎耶!人喘则气散,非五味子何以能收敛乎。用熟地以益肾中之水也,肾水大足,自不去泄肺金之气,然非多加则阴不能骤生,而火不可以遽制。又益之以山茱萸,以赞襄熟地之不逮,自能水火既济,而气易还元也。
此症亦可用参熟桃苏汤。
人参 熟地(各一两) 破故纸(五分) 茯神 麦冬(各五钱) 胡桃(一个) 生姜 苏子(各一钱)
山萸 巴戟天(各二钱)水煎服。

人有七情气郁,结滞痰涎,或如破絮,或如梅核,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痞满壅盛,上气喘急,此内伤外感兼而成之者也。此等之症最难治。欲治内伤而外邪不能出,欲治外感而内伤不能愈。然则终何以治之乎?吾治其肝胆,而内伤、外感俱皆愈也。盖肝胆乃阴阳之会,表里之间也,解其郁气而喘息可平矣。方用加味逍遥散治之。
白芍(五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 茯苓(三钱) 苏叶(一钱) 半夏(一钱) 浓朴(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痰气清,再剂而痰气更清,四剂而喘急自愈。
病成于郁,治郁而诸症安得不速愈哉!此症用苏叶破结汤亦神。
白芍 茯苓(各五钱) 半夏(二钱) 苏叶(三钱) 甘草(一钱) 枳壳(五分)水煎服。一剂气通痰清矣,二剂全愈。

人有久嗽之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身汗如油。此汗出亡阳,本是不救之病,而吾以为可救者,以久嗽伤肺而不伤肾也。夫喘症多是伤肾,久嗽之人未有不伤肾者,以肺金不能生肾水,而肾气自伤也。然而伤肺以致伤肾,与竟自伤肾者不同。盖伤肺者伤气也,伤肾者伤精也,故伤肺以致伤肾者,终伤气而非伤精。精有形而气无形,无形者补气可以生精,即补气可以定喘;有形者必补精以生气,又必补精以回喘也。所以伤肺者易为功,不比伤肾者难为力。方用生脉散
麦冬(一两) 人参(五钱) 北五味子(二钱)水煎服。一剂而喘定,再剂而汗止,三剂而痰少,更加天花粉二钱,白术五钱,当归三钱,白芍五钱 再服十剂全愈。
生脉散补气之圣药也。补其肺气,自生肾水矣。肾得水而火不上沸,则龙雷自安于肾脏,不必又去补肾也。以视伤肾动喘者,轻重不大相悬殊哉!此症用归气汤亦妙。
麦冬(三两) 北五味(三钱) 熟地(三两) 白术(二两)水煎服。一剂而汗止,十剂全愈。


李今庸

肺结节就是痰核

李今庸,肺疾患治疗的点滴经验
肺,居胸中,为五藏六府之上盖,主气,司呼吸,有宜发之用,敷布津液,其气清肃下行,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其病变主要有下列数种。

一、肺痈
肺痈发病,主要是受风热之邪侵袭,血气阻滞,蓄结痈脓,咳唾浓痰或脓血腥臭,引胸中痛,口干燥,脉数实。初起可嚼生黄豆或鱼腥草试之,无腥味者为肺痈,有腥味者非肺痈。治
疗宜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1.《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谓胸痛。
苇茎、薏苡仁、桃仁、冬瓜仁,以水煎服。
2.桔梗汤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桔梗、甘草,以水煎服(或泡作茶饮)。
接:以上二方,余每合而用之,收到较好效果。

案列:
患者桌女,54岁,家庭妇女,1966年5月来诊。

患肺痈多年,前不久,因母子不和,而服故故畏欲自尽,被邻人发现送某医院洗胃抢救。脱离危险后,腹部胀大如鼓遂来就诊。诊时见咳嗽,微引胸中疼痛,唾浓液痰,气味腥臭口中干燥,小便黄,脉微数。病乃肺部痈脓,失于主气,治宜清肺解毒,排泻痈脓,拟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
苇茎30克,苡仁10克,冬瓜仁15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大贝母10克,桃仁10克(去皮尖,炒打)。
上七味,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日1剂,分2次温服。
药服3剂后,腹胀消失,咳嗽减轻。继服6剂而病愈。

3.蟾蜍方
蟾蜍1只,从腹部剖开,除去肠杂不用,将蟾蜍切成条状用白糖拌食。
案例:
患者某男,35岁,住湖北省枣阳市某集镇,市民。1956年5月就诊。发病2月余,咳嗽,引胸中隐隐疼痛,频频唾出腥臭脓痰,甚则呕吐脓痰,口渴不欲饮水,面目微肿,不能平卧,坐床头倚物而息,脉数。病乃肺痈蓄结痈脓,治宜清肺解毒,化瘀排脓,拟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
苇茎30克,冬瓜仁10克,薏苡仁10克,鱼腥草3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川贝母6克,桃仁10克(去皮尖,炒打)
以水煎服,日2次。
第3天复诊,服药2剂,病稍减,改以毒政寿法,方用大蟾蜍1只,剂腹大内藏收头部,切成小条状,以白糖搅拌,随意食之。初食蟾蜍3只,未感觉有腥昧,然食至第四五只时,觉腥臭之甚难以下咽,旋即停用,咳唾脓血等症状消失而病愈。

二、肺痿
肺痿之病,乃汗、吐、下及久患疮痈生脓,致律液大伤而无以润肺,因而肺叶痿弱,气息上逆,咽喉不利,咳唾涎沫,脉虚数,麦门冬汤止逆下气。
麦门冬、法半夏、党参、炒粳米、红枣、甘草,以水煎服。
痰中带血者,则加当归、藕节炭。
附:肺癌舌缩入喉之例:
某男,61岁,住武汉市汉口天津路,干部。肺癌住某医院治疗已半年余,1976年9月23日会诊:身热,神昏,喉中有痰,小便黄,口干,舌卷缩,其质焦红,脉细数。医院谓其舌缩为肺癌发展之必然结果,无法使其舌部再为伸展,活不过10月1日。乃热邪伤阴,阴气将竭。治宜育阴利水,清热化痰。
拟猎苓汤加味:
滑石15克,茯苓10克,猎苓10克,泽泻10克,阿胶12克(烊化),猴枣0.6克(分两次,以汤冲服),竹沥20克(分两次另服)。
以水煎前四物,待水减半,去滓,纳阿胶烊化,温分二服,冲猴枣吞下。另服竹沥。服两剂则热退神清,其舌舒展,顺利度过10月1日。惜肺癌之病根未拔,故延至12月份逝世。

三、肺胀
肺胀又称“咳逆上气”,今呼“哮喘”。其病机为水饮内伏,每遇外寒相激发病。发则噎不能息,喘鸣迫塞,咳唾痰涎泡沫,即喉中滞息,呼吸困难,有哮鸣者,咳嗽唾泡沫痰,治疗内降水饮,外散表邪。
1.射干麻黄汤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红枣、法半夏、五味子,以水煎服。
2.厚朴麻黄汤
治咳而脉浮者。家香素
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干姜、法半夏、细辛、小麦、五味子。
3.越婢加半夏汤治咳而上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
麻黄、石膏、生姜、红枣、甘草、法半夏,以水煎服。
4.小青龙加石膏汤治咳而上气,烦躁而脉浮,心下有水气。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子、法半夏、石膏,以水煎服。
按以上四方,皆为“内降水饮,外散表邪而脉见浮”者设,唯射干麻黄汤内无烦躁而外亦不显寒热,越婢加半夏汤则脉浮而兼大为有热,小青龙加石膏汤为外寒甚而内有烦躁,厚朴麻黄汤则内有烦躁而外寒不甚也,四者当随证之异而选用之。

案例:9
患者某女,23岁,某学校教工家属。1958年8月某日就诊。
患者自幼病哮喘,每冬夏两季发作。今怀孕3月,2天前哮喘复发,胸中满闷,呼吸气塞,倚物而息,不能平臣卧候中喘鸣,咳唾白色泡沐,烦躁,心下有水浸泡感,心窝部时贮少许汗水。
苦白,脉浮。治宜外散表寒,内降水饮,佐以清热除烦拟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8克,细辛6克,干姜10克,制半夏10克,甘草10克,石膏15克。上9味,
以水煎服,日2次。
3日后复诊,服上方3剂,哮喘减轻,改拟厚朴麻黄汤:
厚朴12克,麻黄10克,干姜10克,五味子8克,细辛6克,石膏15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去皮尖,炒打),小麦20克。
上9味,以水煎服,日2次。
又服3剂而诸症尽退,至春节后顺利分娩。惟产后偶感寒邪,哮喘又复发。仍小青龙汤外散寒邪,内降水饮,加当归10克、川芎10克,以养血活血为治。药服10余剂病愈。
5.泽漆汤治咳而上气,脉沉者。
法半夏、紫菀、泽漆、生姜、白前、甘草、黄芩、桂枝,以水煎服。
案例:
患者为西医一妇产科大夫,病过敏性哮喘已多年,服泽漆汤后胸闷消失,但哮喘仍时有发作,改用五子衍宗丸加细辛、龙骨、牡蛎、海浮石等而愈。

四、痰饮咳嗽
1.十枣汤
治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至一百日或一岁。
大戟炒研末、甘遂炒研末、芫花炒研末。红枣10枚。
2.苓桂术甘合二陈汤    治咳唾白色泡沫痰,短气,心悸,小便不利等。
案例:
患者某男,40岁,湖北咸宁供销社干部。1967年6月就诊。
严重失眠已有数年,经常彻夜不能人寐,每晚必赖安眠药方能入睡。形容消瘦,心悸,胸闷短气,咳嗽,唾白色泡沫痰,脉结。此证乃水饮内结,阻遏卫阳,阳不交阴所致。治宜温阳
祛饮,拟二陈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10克,牡蛎15克(先煎)。以水煎服,日服2次。嘱停服其他安眠药。
第4天复诊,服上方1剂后,当晚停服安眠药即能入睡。
连服3剂,感觉稍舒,要求加大药力,遂于原方以甘遂易甘草,拟方:
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桂枝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10克,牡蛎15克(先煎),甘遂1.6克(研末,分二次冲服)。
前6药以水煎汁,冲服甘遂末,日2服。
3.款菀二陈汤加味治痰咳嗽唾白痰,易咳出,苔白,脉缓
款冬花、紫菀、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
以水煎服。咽痒者,加天门冬、黄芩:喘者,加厚朴、杏仁。
案例1:患者某男,45岁,武汉市江岸区某单位职工。
1990年3月某日就诊。数日前因受凉发生咳嗽,至今不已,唾白色泡沫痰,微有喘气,舌苔薄白,脉沉。证乃寒邪犯肺气逆咳喘,治宜散寒逐饮降逆利气,拟款菀二陈汤加味:
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伏苓10克,五味子8克,细辛6克,下送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去皮尖,炒打)。
以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药服3剂而病愈
案例2:患者某男,65岁,大学教授。1994年6月就诊。
1个月前发生感冒,经某医院治疗,寒热症状虽退,但咳嗽至今不已,且唾白色稠痰;咽喉痒,汗出,微渴,大便干,苔薄白,脉沉。证乃痰结肺逆,郁而化热。治宜化痰止咳,润
燥消热,拟款菀二陈汤加味:
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0克,天门冬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大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去毛炙)。
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5剂痊愈。

4.麻杏二陈汤加味
治凉燥咳嗽,入睡时则频咳不休。
案例:
患者某女,55岁,干部。1991年4月11日就诊。
咳嗽已2年,每天睡眠入被时即咳嗽频频不休,喉咙痒,干咳少痰,小便频数、短少、色黄,舌苔薄白,脉浮。病乃凉燥犯肺,肃降失职,治宜宣肺利水,下逆止咳,拟麻杏二陈汤加味
炙麻黄10克,京半夏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陈皮10克,车前仁15克,泽泻10克。杏仁10克。
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5剂后告愈。

五、喘证
喘证。乃呼吸快促之病候,其病在肺者,有痰实之,弦或滑而动则气喘是也,有肺虚之喘,脉浮虚或浮细无力而呼吸喘促是也。
案例:
患者某男,60岁,住湖北枣阳某乡镇,经商。1950年9月某日就诊。素有咳血,今日突发喘证,呼吸急促,胸闷不舒,烦躁,口咽干燥,苔薄少津,脉浮细无力。乃肺阴不足,燥热
内郁,治宜滋养肺阴,润燥清热,拟方清燥救肺汤:
麦门冬12克,巨胜子10克,党参10克,冬桑叶10克,炙甘草10克,石膏10克,枇杷叶(去毛炙)10克,杏仁(去皮尖,炒打)10克,阿胶10克(烊化)。
以上9味,以水先煎8味,待其水减半,去渣,入阿胶样化,日1剂,分2次温服。
药服1剂而喘减,2剂而喘平。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影像学上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根据密度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后者又分为磨玻璃结节和混杂性结节;依据结节大小将直径<5mm者定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mm者称为小结节。
传统中医认为肺结节属于“痰核”“肺积”“咳嗽”等范畴,多为外邪内伤导致,属本虚标实之病。肺五行属金,为娇脏,外邪易侵,气逆而上,痰邪留伏,气机淤滞,虚实夹杂,痰瘀互生,形成积聚。
发病病因有哪些呢?
1.外邪:肺与自然界相通,除了外感六淫之邪,“雾霾”“工业重金属废弃物”“灰尘”等也易入肺。
2.内伤:《济生方.积聚论治》有如忧、思、喜、怒之气,人之所不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逆于四肢,传克不行,乃留结而为五积。五志过极,极易致病。
3.体质因素:《素问》:气虚者,肺虚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虚体质患者多有肺气虚,这也是肺结节的易发因素。
发现肺结节怎么办?
完善临床信息,根据影像资料、肿瘤标志物、非手术活检和手术活检等评估结节的良恶性,并请呼吸科、胸部外科进行风险评估,有条件的可以参加胸部MDT会诊。
中医如何治疗肺结节?
肺结节早期无明显症状,西医主要以随访或手术进行干预治疗,而中医着眼于患者的阴阳失调,可以在结节早期进行无创的干预治疗,调节机体状态,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药“治未病”的思想,针对肺结节发挥其特殊优势。
中医诊疗特色有哪些呢?
1.初者攻之、主消散:补脾益肺、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2.气机调畅为核心:疏肝理气;
3.调节情志:肺结节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需注重情绪调养,勿
过多忧虑,放宽心态,维持身体良好的气血循环;
有哪些常用的抗肿瘤中药呢?
黄芩、雷公藤、姜黄、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肿节风、白英、
龙葵、川芎、斑蝥、人参、丹参、灵芝、黄芪、蟾蜍、猕猴桃根、半枝莲等。
肺结节人群的生活方式如何注意?
1.积极戒烟,减少接触二手烟、油烟的机率;
2.空气不好的时候减少外出,建议佩戴口罩;
3.调整饮食,选用清肺化痰、解毒散结的食材,少吃油腻、煎炸等食物,以清淡为主;
4.加强运动,不熬夜,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
发现肺结节,应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并定期随访,密切关注肺结节的大小变化。
作者:肖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